看海外丨国外出“狠招”鼓励多陪父母
2014/11/27 生命时报

【导读】
老龄化的加剧,让“空巢老人”现象越来越严重,子女们能常回家看看已然成为父母的一种“奢求”。去年7月1日,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正式实施,“常回家看看”不再只是一句关于孝道的宣传语,更成为一条法规。其实,国外也早有鼓励儿女“常回家看看”的先例。今天,跟着《生命时报》驻外记者一起看看国外是怎么做的吧↓
丨生命时报驻新加坡、法国、韩国特约记者 高俊 王谦 马菲

新加坡不养父母罚1万或判刑1年 新加坡政府长期推崇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价值观,极为重视孝道。“新加坡之父”李光耀曾说:“如果孝道不受重视,生存体现就会变得薄弱,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会因此变得粗野。”由于政府的舆论引导,尊重老年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年轻人因工作、教育、婚姻等原因,离家独居者越来越多,为防止“空巢老人”现象,1995年,新加坡通过《赡养父母法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赡养父母立法的国家。根据该法令,凡拒绝赡养和资助贫困年迈父母者,其父母可向法院起诉。如被告子女确实未尽赡养义务,法院将依法处以1万新元(约合人民币5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还会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1996年6月,新加坡又设立了由律师、社会工作者和公民组成的赡养父母仲裁法庭,地方法官担任主审,调解不成的赡养案件,由仲裁法庭开庭审理并进行裁决。
新加坡是一个教育水平高度发达的国家,民众从小就已养成自觉维系社会道德的习惯,法令更多的是起到警示和提醒作用。记者的新加坡同行冯女士介绍,她年届40,一直和父母居住在组屋(类似于国内廉租房)。在新加坡像她这样和父母一起居住的人很多,《赡养父母法令》虽出台多年,但迄今为止,在她周围还没发生过父母将子女告上法庭的案例。假如子女违反相关法规,无论是被判赔款还是坐牢,亲情都会遭到破坏。“我个人认为,这个法令的出台,更多地反映了新加坡社会重视和推崇孝道的价值取向。”冯女士说。
为宣传孝道,新加坡政府还鼓励子女与父母共同居住。2008年4月,政府明文规定:若年满35岁仍和父母同住者,在购买组屋时可享受2万新元(约合人民币10万元)的住房公积金津贴。
法国每天跟父母通电话 众所周知,法国是欧洲典型的高福利国家。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完善社会养老制度,令法国人引以为傲。据今年7月法国的一项民调显示,89%的70岁以上法国老人感到晚年生活幸福。除了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外,这与家庭生活的美好与和谐也有着密切联系。
记者的邻居费迪南德女士年逾80,老伴去世后,她一直由两个女儿照顾。两个女儿平时轮流“值班”,为老人做饭、打扫卫生、陪她聊天、询问她的身体及精神状况,之后才会安心地去上班。费迪南德告诉记者,小儿子虽然在异地工作,但每天都会打电话关心问候她。在法国,和费迪南德小儿子一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由于诸多原因不能陪在老人身边,但他们每天都会通过打电话、视频等方式,关心长辈,让老人觉得子女虽然没在身边,但心却和他们在一起。
2003年6月至7月,席卷欧洲的高温天气使1.5万法国人丧生,其中以老人居多。此后,法国全社会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关心老人的共识,不让悲剧重演。
为了有效保护老人,法国《民法》明确规定,子女不仅要为老人提供经济援助,更要提供必要的精神赡养,如子女必须随时了解父母的身体状况。记者了解到,若子女不能陪护老人,必须为其配备随身呼叫仪,老人需要帮助时,只需按下呼叫键,老人的子女和社区医护人员就能第一时间收到信息,并采取救助。
韩国跟父母同住有优惠 在韩国,不仅学校十分重视宣扬孝道文化,社区里也会定期举办讲座,教授人们传统伦理道德。
随着韩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如何更好地赡养老人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鼓励子女积极赡养老人,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
赡养父母的人可得到购房和住房优惠。赡养65岁以上父母达1年以上者,可优先获得国民租赁住宅,其租金仅为市场价的50%~70%;赡养3年以上者,可优先以低价获得由各级公共机构建设的85平方米以下的公共住宅;本人或其配偶与直系亲属老人共同生活2年以上者,在购置、改造和新建住房时,可获得政府优惠贷款。这些规定一方面缓解了赡养父母的子女在购房时面临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肯定和鼓励了赡养老人的良好风气。
另外,韩国还制定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赡养老人5年以上的三代同堂家庭,子女在继承遗产时,政府将减免90%的税收额;每赡养一位老人即可扣除3000万韩元(1韩元约合人民币0.005元)的遗产税;需要赡养60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直系亲属的纳税人,政府每年将减免其48万韩元的个人所得税。▲
以上为《生命时报》原创作品,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并希望转载,请联系生命君并取得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