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回事丨老年人为啥容易被骗
2014/11/28 生命时报


大庆读者王燕妮:生命君,我老爸退休已经几年了,身体也有一些小毛病,血压有点高。不久前,他参加了一家保健品厂商组织的健康知识讲座。讲座办得很隆重,参加的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到免费的茶水和点心。在讲座中,那些“专家”声称,吃了某种保健食品,不仅血压不会高,血脂会下降,还能提高免疫力,预防很多疾病。看到大家都买了,自己也享受了厂家这么隆重的招待,不买过意不去,我老爸也将信将疑地买了一些。但回家吃了之后才发现,保健品的降压效果并不像“专家”说的那么神奇。家里人都说,他肯定是上当受骗了。我很不解,那天参加讲座的老年人那么多,有些还是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怎么大家都会上当受骗呢?
是这么回事: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老年心理研究专家王大华博士解答,一些保健品销售商,恰恰是抓住了老年人心理上的弱点。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心理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从认知能力来说,老年人接受信息时,往往缺乏批判精神。通常是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特别是来自“权威”专家的声音。因此,保健品销售商往往会拉虎皮树大旗,请一些所谓的专家来大谈特谈所谓的“国际领先理论”、“高科技产品”。当然,也有一部分老年人比较固执,不大容易接受新信息。
其次,老年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突然获取大量新信息的时候。一些保健食品销售商,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个弱点,对他们进行信息轰炸。“专家”们往往会讲一些让老年人不大懂也弄不明白的专业知识,片面夸大一些疾病的危害,让老年人觉得问题严重,不马上买药就不行。
第三,老年人的面子观念比较重。研究发现,老年人自尊心比较强,比年轻人要爱面子,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许。有的老年人觉得,我都参加了别人的活动,享受了别人提供的服务,不买一些回家,心里会过意不去。于是,一些销售商就利用这点,用小恩小惠的方式来拉拢老年人。当然,这也与老年人因为经济能力比较弱,比较贪财有一定关系。还有一些老年人,会觉得大家都相信了,自己不相信就是落伍,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导致上当受骗。
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老年人上当受骗呢?王大华博士说,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给老年人适当的提醒。首先,从老年人自身来说,购买东西时,要头脑冷静,三思而后行。由于自身信息判断能力比较弱,最好不要急于做决策。遇到别人忽悠和怂恿时,最好以“自己做不了主”之类的理由推托。其次,家里人和亲戚朋友,要经常对老年人进行提醒,那些所谓的权威专家是不可信的,不要迷信所谓的“权威”。对于保健品厂商组织的保健讲座,审慎参加。第三,正确对待面子问题,不要为了面子而购买。此外,老年人要避免陷入别人的圈套,能不贪小便宜,最好不要贪。▲
以上为《生命时报》原创作品,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并希望转载,请联系生命君并取得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