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长从不说这6句口头禅
2014/12/5 生命时报

    

     【导读】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孩子未来就会收获什么样的人生。有时候,家长无意间说出的一些话,也许会在孩子心里留下深深的伤痕。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建明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想当个好家长,就要少说这6句话。

     生命时报特约撰稿 李建明

    

    


     “要听话”“你要听话,否则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不少孩子都被这句话“威胁”过。将爱和教诲附加条件,这样的爱是孩子无法承受的。中国式教育大多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第一标准,让人从小就不敢表达想法。太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没有主见,时时取悦别人,很难做自己。因此,父母可以给孩子立规矩,在孩子犯错时表达自己“很生气”,但一定要就事论事,而不能附加太多条件,更不要说气话,才能帮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

     “要孝顺”小米暑假想跟同学去外地玩,姥姥舍不得地说:“好不容易放个假,也不多孝顺孝顺姥姥,姥姥心里真难受。”小米低下头,不情愿地说不去了。“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全人类共有的道德基准。教孩子孝顺是必须的,但把孝顺作为道德绑架,可能会扼杀孩子的独立精神。孝顺是对长辈的赡养、尊重、照顾,而不是一定要长期留在长辈身边。为了让孩子留在身边而说出“要孝顺”的话,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就你跟大家不一样”孩子的世界里经常会迸发出各种奇思妙想,但不少家长听了以后都会嗤之以鼻,说“就你跟别人不一样”,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必须跟大家一样,进而失去个性。家长应鼓励孩子的多元化发展,而不是帮学校制造千人一面的孩子。

    

    


     “别整天琢磨那没用的”在不少家长眼中,读书才是正事,而养小动物、玩航模等都是玩物丧志。但丰富的想象力是孩子快乐的资本,也是学习的助推器。假如爱迪生不鼓捣那些瓶瓶罐罐,他又怎么会成为大发明家呢?家长以自己的标准和判断去要求孩子时,不仅扼杀了他们的天性,还会伤害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个社会里,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有自己的特长和创意更显珍贵。

     “少管闲事”看到路上有垃圾、花园里的草木被风吹倒了、老奶奶蹒跚过马路,很多孩子都会主动去捡、去扶,但一些家长却以“少管闲事”为由来制止孩子。日久天长,孩子可能会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失去了公德心,长大后容易成为孤家寡人。

     “养你有什么用”当孩子做错事、考试考砸时,许多父母会恨铁不成钢地说:“我养你有什么用”,但常说这类话,一方面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产生“我真的没用”之类的想法,失去自信。

     桃乐斯?诺特的那段话还有几句,给家长共勉:“一个孩子在充满了宽容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有耐心;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一个孩子在充满赞美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赏识他人;一个孩子在充满认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爱惜自己;一个孩子在充满被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立定志向。”▲

     以上为《生命时报》原创作品,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并希望转载,请联系生命君并取得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