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帖:起床气从哪里来?
2015/2/2 生命时报

【导读】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被闹钟或别人喊醒后,总是不在状态,晕晕沉沉的,甚至心里还憋着一股莫名的火,稍有不慎就会点燃,进而大发雷霆,这就是俗称的“起床气”。究竟这股气是哪儿来的?怎样做才能避免起床气?《生命时报》特邀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揭威为你解答。

丨生命时报特约撰稿 揭威
7点,耿先生设的闹钟响了。按照他的完美计划,此时他应该麻利地起床,前往机场接女友。可实际情况却是:耿先生睡眼惺忪地拍了闹钟一下,可闹钟还在锲而不舍地履行职责。耿先生大怒,把闹钟扔到门口。不一会,他的呼噜声就响了起来。直到两小时后,女友的来电才把他叫醒。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闹钟或别人喊醒,双眼无神,不在状态,甚至会因对方扰了你的清梦而大发雷霆,至于此前定好的计划,早已被抛出九霄云外。从睡梦中醒来到完全清醒之间,有段迷迷糊糊的时间,有人说这是起床气,但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睡眠惯性”。
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博尔德分校教授肯尼斯?赖特表示,睡眠惯性会削弱判断力、记忆力,反应速度、警觉性、注意力也都降低,甚至连开灯之类的小事都办不到。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表明,睡眠惯性通常要2~4小时才完全消失,认知能力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与生物钟往往不一致,德国慕尼黑大学时间生物学教授罗内伯格把这个时间差叫做“社交时差”。他估测,大约1/3的人有严重社交时差,平均2小时以上,而1小时的社交时差就可能使肥胖几率提高33%。
此外,何时入睡及何时起床对身心影响更大。比如在“非自然时间”入睡和起床,是现代社会最普遍的高风险行为,不仅会诱发压力和各类慢性病,还可能影响飞行员、司机、外科医生等人群的职业安全。因此,要避免睡眠惯性的影响,就要调节入睡和起床的周期,使之尽量接近自然醒。
小链接:8件事赶跑起床气
吃点醋。醋酸能中和导致人体疲劳紧张的乳酸,晚餐时吃点食醋,或洗完澡后喝点果醋,有助放松,帮助安眠。但是要记得睡前漱口刷牙。
洗个温水澡。晚上花10分钟洗个温水澡,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能自然而然地迎来睡意,帮助睡个好觉。但要注意的是,洗澡水温度最好不要超过40℃,否则会适得其反。
闻芳香精油。薰衣草、玫瑰、甘菊等精油均有助眠效果。但如果用量多、香气浓,会起反效果,建议睡前在枕巾上点几滴即可。醒来后可以闻闻柑橘类精油,有助头脑清醒,闻柑橘类水果也有类似效果。
床头放杯水。睡前用保温杯装一杯热水放在床头,早上醒后喝下去,能刺激休息了一夜的胃肠开始工作,发出进食讯号,人体也会随之清醒。注意不要喝凉水,久之不利胃肠。
设个音乐闹铃。起床铃声除了要选用平时爱听的音乐,推荐那些节奏欢快的音乐,能刺激大脑加快清醒。
睡前关手机。很多人上床后还用手机发短信、刷微信,这样会令大脑得不到放松,影响快速入睡。睡前半小时就应关掉电子设备。
起床坐两分钟。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先坐起来伸展下身体,坐两分钟,让被窝外的冷空气刺激头脑清醒,然后再起床。秋冬季节注意披上外衣,以免着凉。
起床玩会手机。醒来后打开手机摆弄会儿,顺便检查下短信、邮件或行程安排等,液晶屏幕有醒目醒神的效果,一举两得。▲
本文版权属于《生命时报》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内容合作事宜,请联系生命君。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