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春天是做这7件事的好时机
2015/4/3 生命时报

    

     【导读】

     随着天气一天天转暖,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也逐渐被激活。春季生机蓬勃,正是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机。如果将全年的养生保健比作盖房子,那么春季养生就相当于打地基。一旦因疏忽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身体这座“大厦”的牢固性也就没有了保证。《生命时报》采访各领域相关专家,提醒你抓住春天7个健康时机,避开8大禁忌,为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生命时报记者 江大红 瞿晟

     受访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 杨力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于康西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系教授 苟波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宋广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男科主治医师 唐文豪

     享受新鲜蔬果

     春天是大量新鲜蔬果上市的季节,最好趁这个时候多吃些五颜六色的食物。杨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春季阳气生发,多吃些适合春季的食物,对健康大有裨益。

     杨力说,中医讲究春夏补阳,而四季常青的韭菜又叫“起阳草”,以春天吃为最好。韭菜性温,能补肾补阳,被称为“春天第一菜”,韭菜和鸡蛋搭配更是春季首屈一指的选择,营养和口味均能互补。

     另外,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春燥也颇有益处。民间还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的说法,因此春天也可以多吃一些香椿、香菜、香葱等蔬菜。

     在春季水果中,于康推荐樱桃。樱桃素有“春果第一枝”的美誉,它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营养丰富,铁含量尤为突出,超过柑橘、梨和苹果20倍以上,春天吃能健脾开胃、补中益气。春天上市的草莓也是不错的选择,它富含维生素C和鞣花酸,能防癌、抗癌。

     多晒太阳补钙

     春分过后,日照时间渐渐变长。当大地脱去冬天寒冷的外衣,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柔和。此时,我们应该尽情享受阳光带来的健康益处。民间素来有“学会晒太阳,胜过吃补药”的说法。

     的确,阳光能促进维生素D生成,有利于钙的吸收,可以预防骨质疏松;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是免费的“天然消毒剂”,能杀死多种病原体;美国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多晒太阳能增强记忆力,可以帮人们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让人不容易抑郁。

     晒太阳也要讲究方法,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是晒太阳最好的时间,此时阳光中的红外线强,紫外线偏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又能避免伤害皮肤;太阳晒头顶,能充分促进钙质的吸收;多晒手、脚、腿,能让手、脚的骨骼更健壮;晒后背,能驱除脾胃里的寒气,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还能疏通背部经络,对心、肺有好处。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走出家门晒太阳,不要隔着玻璃晒。

     赏花踏青来减压

     风和日丽、春暖花开,最适合与家人、朋友一起去赏花踏青,游山玩水。当你远离城市的喧嚣、工作的压力,心中的紧张和焦虑得以释放,心灵得以修复。

     研究发现,春天进行户外活动还能提高心肺功能、降血压。日本有关学者从2008年开始研究这类问题并得出结论:在树木旺盛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可以有效对抗身体炎症,治病防病,甚至有防癌、抗癌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安全,最好结伴而行,有慢性病的人和老人进行爬山、骑车等活动时应量力而行,过敏体质的人要做好防护措施。此外,出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带上止泻药、创可贴、常用慢病治疗药物等应急药品。

     运动减肥效果佳

     脱去厚重的冬衣,人们开始活力四射,对运动的热情也更加高涨,再加上身体各项机能被“激活”,新陈代谢加快,减肥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因此,春天是减肥瘦身的最佳时机。

     苟波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适合春天的运动项目有很多,但要根据年龄、性别选择适合自身状况的项目。如果想达到快速减肥的目的,要做持久的小强度有氧运动,比如跑步、游泳、快走等,每次运动应持续30分钟~1小时,以中低强度为宜,坚持才能有效果。

     中老年人最好选择运动强度相对低的运动,如健步走、游泳、交谊舞、太极拳等。对于整个冬天不怎么运动的人来说,运动应循序渐进,不要过快过猛,否则容易出现身体不适,还有可能导致肌肉拉伤、关节受损。运动前充分热身必不可少,可以做做拉伸运动。

     彻底大扫除,远离过敏

     宋广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冬天天气寒冷、雾霾严重,人们很少开窗通风,经过一个冬天,家里往往会有很多积尘,再加之春天是过敏、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所以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春季大扫除。

     大扫除尽量选择天气好、空气清洁时进行,扫除前先开窗通风,尽量用湿扫代替干扫,防止室内扬尘,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用吸尘器,尤其要彻底清洁床下、沙发下、衣柜等卫生死角,被褥也最好拿到室外晾晒,地毯、窗帘每次换季时都应该清洗。

     此外,有些家庭会在冬季使用空调取暖,空调过滤网及管道内也容易积累灰尘,最好拆下来清洗消毒后再使用。

     赶走坏情绪

     有研究发现,春天心情很容易低落,这是一种自然反应,医学上称之为“季节性情绪失常”。因此,春季调整好情绪显得尤为重要。当坏情绪出现时,美国心理协会推荐的方法是深呼吸,它能让身体由内而外产生一种自然的放松反应,对平稳情绪很有帮助。

     此外,还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转移目标,让自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用忙碌冲掉不愉快,也可以读一本轻松愉快的书或看一场电影。

     2.通过一个合理的渠道发泄一下,可以哭喊、拍打桌椅、购物等,但要设定好自我放纵的界限,以免被坏情绪牵制。

     3.运动。跑步时,整个人都会感到十分振奋,因为运动时大脑中会释放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情绪。还可以快走、游泳或做有氧健身操,在分泌汗液的同时把坏情绪排出体外。

     4.洗个热水澡,也可以帮你快速摆脱负面情绪。

     受孕几率高

     以色列研究发现,一年四季的变化对人类受孕、怀孕和生育有着明显的影响。研究者对650位女性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调查发现,接受日照时间的长短与受孕成功的几率以及胚胎健康与否有直接关系。从季节方面比较来看,春天受孕成功的几率最高,其次是夏天和冬天,秋天最低。

     美国一项针对1900多名女性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人员分析称,这可能与春天天气冷热交替频繁,人的情绪波动大,影响了女性的生理周期有关。唐文豪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春天环境宜人,气温适中,人的精神状态比较好,因此受孕几率可能更大一些。

     虽说春季是调理身体的最佳时机,大多数人也能随口说出几句“春捂秋冻”等养生口诀,但对于此时的养生禁忌,你又知道多少呢?

     《生命时报》特邀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学专家罗卫芳、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泉、上海市中医失眠症医疗协作中心副主任施明教授为你详解春季养生的禁忌,并支招预防之法。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刚到春天,我的口腔溃疡就没消停过,吃了牛黄解毒丸也不顶事儿!”刘小姐郁闷地抱怨道。其实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

     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二忌:“春捂”不当。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专家支招:“春捂”有三大要点: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第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变动大。可以带件衣服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第三,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却对健康很不利。睡得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专家支招: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黄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

     起床后不妨伸个懒腰,做做干洗脸,按摩太阳穴和涌泉穴。散步则可以放在午饭过后,在阳光下走30分钟左右,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四忌:吃得太酸、辣。

     “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五忌:一套护肤品用到底。

     春天的外部环境和皮肤状况与冬季有很大差异。春季粉尘飞扬,皮脂腺分泌旺盛,紫外线含量较高,如果沿用一套护肤品,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护肤效果也打折扣。

     专家支招:春季应循序渐进地更换护肤品。气温上升后,可将适合冬季用的油性霜剂,换成少油补水的乳液。春天紫外线较强,护肤最重要的是补水和防晒,敏感肌肤更需注意。

     六忌:门窗紧闭。

     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专家支招: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七忌:宅在家里不出门。

     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对健康十分有利。

     专家支招:春主生发,在出游时,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挡一部分有害物质“病从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干燥寒冷的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

     雾天污染物较多,最好别出去锻炼。另外,春季运动要有度,早春时节,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要从舒缓的运动开始,如慢跑、步行、放风筝等。

     八忌:心情低落、起伏大。

     春季养阳重在养肝,中医上讲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专家支招: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

     版权信息: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内容合作事宜,请联系生命君。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