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瞬间丨给5斤“小布丁”做了心脏大手术
2015/4/10 生命时报

    

    

     心外ICU孔祥琛医生正在给“小布丁”做检查。

     2月28日,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清玉教授成功为一名出生仅2天、体重仅2500克的先心病患儿“小布丁”实施心脏大动脉转位矫正手术,男婴为国内接受该手术患者中体重最小的。

     图文提供者 袁志勇

     2015年2月27日,一名当天出生的婴儿从北京安贞医院紧急转入我院,孩子有先天性心脏大血管畸形——大动脉转位,生命危在旦夕。

     大动脉转位,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简单说就是心脏上的大动脉血管长反了。正常人的心脏被间隔组织分为左心和右心,右心通过长在上面的肺动脉将血液输出到肺,并通过肺脏将吸入的氧气“混”入血液中,含有氧气的血液随后通过肺静脉回流到左心,左心再通过长在上面的主动脉输出含氧的血液,这些血液通过动脉网络带到全身各处,以供身体各器官“使用”,氧气被器官吸收后,血液被静脉带回右心,又开始一次循环。

     而心脏大动脉转位,就是心脏上的肺动脉和主动脉长反了位置,这样通过主动脉输出到动脉网络最后到达全身的血液,将不再有经过肺脏“混”入氧气这一过程,导致血液无氧,最终各器官因“缺氧窒息而死”。

     患有这种疾病的新生儿病死率很高,达到80%以上,剩下20%如果不手术极少能活过3岁。而且这位小患儿体重仅2.5公斤,生命体征很不稳定,随时有生命危险。

     2月28日,经过华信医院儿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的协作,这名5斤重的“小布丁”被调整至可以手术的状态,推上了手术台。由于患儿的血管十分纤细,手术中的麻醉、穿刺等操作十分困难,容易发生各种意外,而意外一旦发生,患儿将会有严重的生命危险,因此,医院副院长、麻醉科主任张东亚亲自上阵为男婴实施麻醉。

     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男婴生命体征稳定了,挽救迎来了第二项挑战:核桃大小的心脏连接的主动脉和肺动脉不过小手指粗,心脏不过核桃大,却要在上面“精雕细刻”,完成一项复杂的手术,而且患儿体重小,身体血容量低,手术上一旦出血超过几十毫升,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吴清玉院长亲自上阵,戴着放大镜为男婴进行调转手术,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2根长反了的大动脉终于成功调转,男婴被推进了ICU,开始迎来拯救的第三项挑战:护理关。

     主管医师薛辉说:“患儿体重很低,年龄很小,出生才30几个小时就经历了一场心脏大手术,因此后期的护理非常重要,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但我们一定会全力保障‘小布丁’的生命。”

     我国接受该类手术的最小年龄患儿是在出生后2小时,由吴清玉院长在2014年完成。而此次接受手术的男婴为国内接受该手术患者中体重最小的。▲

     版权信息: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内容合作事宜,请联系生命君。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