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疲惫到过劳死只差5步,测测你离死神还有几步?
2015/4/14 生命时报

【导读】
3月24日,深圳36岁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酒店的马桶上,当日凌晨1点他还发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去世前一天,张斌曾对妈妈说“太累了”。考勤纪录显示,张斌生前两个月曾连续多日凌晨打卡,且周末基本无休。
据统计,30岁至50岁英年早逝的人群中,95.7%的人死于因过度疲劳引起的致命疾病。如果你属于“疲劳大军”中的一员,经常感到疲乏无力、头昏脑涨、腰酸背痛、烦躁焦虑、紧张失眠等,那么就要小心了。因为,从疲惫到过劳死只差五步!你在第几步了?《生命时报》采访多位权威专家,教你正确调整状态,及时摆脱疲劳。

丨生命时报记者 张杰
受访专家北京体育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教授 陆一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湖北省武汉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吴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 周迎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 邓晟黑龙江省健康管理学会委员 徐伟北京和易视觉国际艺术设计机构设计总监 张浦枫
八成人经常感到疲劳
连续出差、双休日加班、每天有做不完的事……类似的抱怨在生活中不绝于耳。但是,多数人没有把长期无法消除的疲劳放在心上。随着“过劳死”事件层出不穷,慢性疲劳正在高压力、快节奏的现代人群中蔓延开来。
一项涉及全国10个省区11980人的调查显示,81.36%的非患病人群属于慢性疲劳。其中,经常感到疲劳,但休息后可以恢复的轻度疲劳者占68.07%;总感到疲劳,且休息后较难恢复的中度疲劳者占29.78%;休息后也无法恢复的重度疲劳者占2.15%。
周迎春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人体有代偿机制,偶尔疲劳多睡会儿就能调整过来,但如果长期疲劳,就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休息后也无法恢复了。这就好比信用卡,我们可以透支一部分钱,但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还款。不断透支却不及时还款,就要破产了。”
偶尔疲劳不断积累,就有可能演变为慢性疲劳,损害健康。周迎春说,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不明原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时间超过6个月)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头痛、关节痛、睡眠紊乱以及抑郁等多种症状。它不只是身体感觉“累”那么简单,还包括一些心理症状,比如做事力不从心、记忆力越来越差、注意力很难集中、性格变得暴躁等。
为什么总是感觉累?《生命时报》综合美国《健康》杂志的报道,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睡眠不足、缺乏运动、饮水不足、缺铁、不吃早餐、爱吃垃圾食品、做事追求完美、容易小题大做等,都可能让你感觉疲惫。周迎春指出,综合来说,体力慢性透支、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则是导致慢性疲劳的三大原因。
从疲惫到过劳死只差5步
工作过量导致的自律神经失调,忧愁烦恼造成的紧张,喜欢甜食、运动不足导致的提不起劲儿等。但你绝对想不到,这些“小事”和可怕的过劳死之间,只有五步距离!
徐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这五步中,疲劳积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最终演变成慢性病,甚至猝死。因此,我们要及时将疲劳消灭在“萌芽”阶段。
↑第一步:打不起精神。这个阶段的人常觉得不如以往那么精神百倍。此时人体吸入的氧气量减少,血液中氧气浓度与血糖值下降。于是身体发出警戒,告诉你“我已经疲劳了”。
要消除这种疲劳非常简单,每天深呼吸5次即可,能提高肺活量,增加脑供氧量,解除疲劳。
吸气时,先使腹部膨胀,然后使胸部膨胀,达到极限后,屏气几秒钟,逐渐呼出气体。呼气时,先收缩胸部,再收缩腹部,尽量排出肺内气体。反复进行吸气、呼气,每次3~5分钟。此外,还可以摄取少量甜食,迅速补充体能。
↑第二步:昏昏沉沉。这个阶段的人不但身上没劲儿,而且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甚至还会莫名沮丧。此时人体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与血糖值持续下降,导致肌肉或内脏组织陷入氧气与营养不足的困境。
除了深呼吸外,每天还需做一些轻度体操,如打太极拳,让僵硬的部位获得伸展,恢复正常血流。还可以做广播操中的扩胸运动,坚持10~20分钟才有效果。此外,下班后最好泡个热水澡,坚持晨练,以恢复活力。
↑第三步:浑身酸痛。这时的人会感觉体力透支,早上不愿起床,肩膀、背部、腰部等总是酸痛疲倦,皮肤暗沉,暴瘦或肥胖,焦躁易怒,有人还会拉肚子,体温低,睡觉磨牙。
此时是抵御疾病上身的最后屏障,要注意保暖,每天睡够8小时,睡前不要剧烈运动,以提高睡眠质量。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休假一周。依赖咖啡、浓茶、药物的人要改掉这些习惯,以免身体陷入恶性循环。
↑第四步:开始得病。除了身上疼痛外,还会有青春痘、口腔溃疡、牙周病、胃炎、便秘与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还会轻度忧郁。
这个阶段的人应及时到医院体检,解决已有的健康问题,并捕捉尚未“萌发”的疾病。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睡眠、运动,至少坚持1周以上,让身体恢复原有的步调。
出现忧郁情绪切不可滥用药物,可通过找朋友聊天,参加团体活动等方式调节,不能自我调节的可以寻求医生的帮助。
↑第五步:癌症潜伏。如果不重视疲劳的前四个阶段,任由其发展,40岁后大病就会不时缠身,颈椎病、胃病、冠心病等都可能找上门,甚至癌症也会悄悄侵袭你。一旦踏入这个阶段,轻者需要几个月,重者需要几年的休养生息才能恢复。
休息与运动是消除疲劳的关键。休息时要采取与工作时相反的姿势,例如工作时多半站着的人,休息时就要坐或卧;老是伏案工作的人,休息时一定要站起来,手臂举高,借此松弛肩膀肌肉。此外,除了要坚持日常运动,还要有针对性地运动,哪儿觉得僵硬、发凉,就着重锻炼哪儿。
四管齐下缓解疲劳
如何赶走疲劳?《生命时报》根据专家建议,推荐大家从运动、睡眠、饮食、心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调理。
运动疗法
美国乔治亚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久坐不动会让人感觉很累,而每周坚持锻炼3天,每天运动20分钟,就能赶走疲劳感。
如果短时间内感到倦怠,可以做1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唱歌、深呼吸、来回走动、伸展与扩胸运动等,可以促进体内一种快速供能物质的合成,为人体注入能量。
睡眠疗法
周迎春说,抗疲劳关键在于规律作息,尽量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按时起床,周末也最好能坚持。
如果熬夜了,第二天可以早点睡觉,但隔天最好还在同一时间起床。此外,建议养成午休的习惯,但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
饮食疗法
1.补铁:美国营养师艾米·古德森指出,缺铁会降低血液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进而让人感觉迟钝、易怒、注意力不集中。不妨多吃牛肉、豆腐、鸡蛋、深绿叶蔬菜、坚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
2.早餐全麦低脂:早餐要吃好,一天不疲劳。早餐最好包括全谷物、瘦肉蛋白、不饱和脂肪、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
3.每天喝8杯水:即使是轻微脱水,也会导致血液黏稠,降低氧气和营养物质在血液内的输送能力,导致疲劳。
4.远离“垃圾食品”。摄入过多饱和脂肪、精米白面、酒精或咖啡因,都可能会让你觉得很累。
心理疗法
1.不要过于追求完美。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艾瑞尼·莱文博士指出,力求完美的人往往活得很累。要让自己认识到,不是所有事都必须达到完美。而不切实际的目标也会让人身心俱疲,制定目标最好切合实际情况。
2.放下焦虑。有些人总喜欢把事情往坏处想,这种焦虑会让人身心疲惫。莱文说,出现负面想法时,可以先做一个深呼吸,然后思考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往往会发现多数事情都是自己吓唬自己。
3.保持书桌整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发现,凌乱的书桌会消耗精力,限制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美国职业心理学家隆巴多建议,每天早上整理好办公桌,将给你一个充满活力的开端。
8个坏习惯加重疲劳
一大早就需要咖啡来维持精力,工作时处理几件小事就觉得力不从心,下班回到家摊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日常生活中,一些意想不到的习惯,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更累。《生命时报》总结了“8个会加重疲劳的坏习惯”,对照看看你中了几个?
1.不吃早餐或早餐缺“动力食物”。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中可以转化为葡萄糖,而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早餐少了它,一天的好精神就会缺少动力。
范志红建议,早餐可以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淀粉类食物,如面包、馒头、燕麦、杂粮;富含淀粉的豆类,如红豆、绿豆、豌豆;薯类如马铃薯、甘薯、山药、芋头。
2.甜食吃太多。
很多人没意识到,甜食也会让人疲惫。吴杰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吃完甜食后,糖分在胃肠道很容易被消化吸收,胃部血流量增多会引起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人犯困。
甜食还可能让人长胖,人在日渐肥胖的状态中,疲劳感也会加剧。建议少吃甜食,选择坚果、酸奶、水果等食物。
3.东西太杂乱。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发现,杂乱环境会让大脑无法集中,从而感觉疲倦。
张浦枫指出,如果家里的装饰物摆得太满、摆放过于对称或整齐、同一个空间只放一类装饰物,都会给人压迫感,产生视觉疲劳。不妨每天花几分钟整理杂物,告别凌乱。
4.太依赖电子产品。
美国视力测定协会警告,长时间使用电脑会导致电脑视觉综合征,出现疲劳、视力模糊、头痛等症状。
美国贝勒大学医学中心家庭医生简·萨德勒建议,夜间尤其是睡前,应尽量少使用电子产品,如需使用,也应适当调暗屏幕亮度。长时间看电脑、电视的人,建议最好每隔20分钟就对着20米处远眺。
5.爱喝功能饮料。
数能量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和咖啡因,大量摄入不利健康。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别喝,喝时一定要限量。此外,咖啡也要少喝。
6.不吃肉类。
多吃蔬菜水果确实是好事,但如果完全告别肉类,身体会很辛苦。因为肉类铁含量丰富,而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参与体内二氧化碳和氧的运输。
此外,素食主义者在吃芸豆、菠菜等富含非血红素铁的食物时,建议同时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草莓等。
7.运动过量。
当你在运动后出现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弹性减小、吃不香、睡不好、抑郁、腹泻、易感冒等状态时,很有可能都是整体过度疲劳造成的。
陆一帆建议,人们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比如一周运动2~3次,运动一次,休息两三天,并根据年龄、身体状况等选择运动项目。
8.滥用处方药物。
《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称,长期服用止痛药等药物,会加大肝脏解毒负担,导致肝脏损伤,进而让身体感到疲劳。
邓晟提醒,随意买药服用,或无视医生处方、增大药量,可能导致疲乏、头昏、注意力下降、记忆减退等不良症状。因此。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
版权信息: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内容合作事宜,请联系生命君。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