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来了,老中医教你调理养生诀
2015/6/6 生命时报

【导读】
芒种节气开始(今天7时58分),就进入典型的夏季气候。中午气温较高,加上空气湿度越来越大,人们会觉得像在蒸笼里一样。此时,多数人容易头昏懒散,应晚睡早起,饮食清淡,注意预防中暑、空调病和肠胃炎。夏天最难熬的时候到了,你做好准备了吗?《生命时报》采访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教你芒种时节该如何调理养生。
丨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彭美哲
芒种时节,正是农事活动作物种植的节点,所谓“芒种忙忙种,一过白白种”。芒种不仅农事忙,节气习俗也很多,如送花神、安苗等与农事相关,还有我国四大节日之一端午节就紧邻芒种节气。
包粽子的苇叶或荷叶可以清热解暑,糯米能益气、生津、清热,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炎炎夏日,湿热氤氲,蚊蝇滋生,悬艾叶、菖蒲、蒜头具有驱虫杀菌的作用。
在湿热盛行,衣物器具易发霉,细菌大量繁殖的夏季三忙季节,我们要如何“防”出健康?
防暑要防夏打盹就如春困、秋乏、睡不醒的冬三月一样,“夏打盹”是人在夏季的一种生理表现。
与之不同的是,由于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出汗量多,随着汗液大量排出的还有钾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如果得不到及时足量的补充,人们倦怠疲劳、精神不振的情况会比较明显。为了快速补钾,可以喝果汁或糖盐水。
日常从饮食中可适量多吃含钾较多的食物,如荞麦、玉米、莴苣、鲜豌豆、毛豆、大豆、香蕉、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等,预防夏打盹。
防湿邪要补脾中医认为脾是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肌肉与四肢。芒种节气暑湿盛行,暑湿容易困脾碍胃,表现为肢体困重,倦怠嗜卧。因此饮食上要常吃益气健脾的食物如中芡实、山药、薏米等,同时注意减酸增苦、调理胃气。
唐朝孙思邈提醒,饮食“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所以夏季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含维生素的果蔬为主,如苦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瓜类。
另外特别推荐桑葚,中医认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有助于增进胃肠蠕动。
其次,配合按摩补脾要穴——太白穴,对于脾虚相关的胃痛、腹胀、吐泻、痢疾、月经不调等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大力指压该穴还能治疗湿疹。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每天用力按揉3~5分钟,可以健脾开胃益肾防暑湿。▲
版权信息: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内容合作事宜,请联系生命君。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