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小暑,收藏这份养生经慢慢看
2015/7/6 生命时报

    

     【导读】

     明天,即将迎来小暑节气,这意味着盛夏已经来临。此时全国多地会出现高温天气,且暑湿蕴蒸,大家要注意的是避暑湿以及可能引发的相关疾病。小暑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生命时报》特邀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为你一一解读。

    

     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彭美哲

     避暑

     小暑之后,盛夏酷热降临,人们很容易中暑,健康避暑是小暑节气养生的首要任务。

     一方面要避免身体中暑:

     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避免长时间强烈日晒;同时多喝凉白开,出汗过多时可以在水中加很少量的食盐,以维持体液中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另一方面要警惕情绪中暑

     高温容易使人心烦意躁,为一些小事就大动肝火。防止情绪中暑可以听听音乐舒缓放松情绪,保持心境平和。

     另外,建议少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少饮烈酒,少抽烟,可适量吃些藕,除烦安眠。

     避疾

     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形象地概括了这一节气高温湿热的特点。健康人都觉得闷热难耐,心脑血管病人想要安然度夏更加不易。

     建议有心脏病史的人群要注意室内通风,闷热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常备氧气袋,胸闷气短时可吸氧来缓解,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另外,有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在炎热夏季往往处于缓解期,但仍要注意管住嘴,尽量不吃寒凉生冷的食物,以免旧疾复发。

     暑湿时节还要格外警惕肠道传染病,注意饮食卫生,不可暴饮暴食。▲

     版权信息: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内容合作事宜,请联系生命君。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