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男神集体发福?人到中年,遵守8个戒律安全越过危机
2015/9/9 生命时报

【导读】
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家庭都是“顶梁柱”、花费越来越多、积蓄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人到中年,会渐渐感觉力不从心,逐步进入身心健康失衡的“多事之秋”。如何安稳度过中年危机?《生命时报》采访医学、营养、心理等领域专家给出具体指导。
“岁月是把杀猪刀”,当一代美男们蹦蹦跳跳迈入中年糙爷们阶段,他们年少时的俊秀水嫩就都随风而逝了。
不信你看,约翰尼·德普近日现身威尼斯电影节,我们本以为要见到一个这样的男神↓

然而,曾经帅气的“杰克船长”却意外变成了16:9的宽屏版↓

“把那个苍白消瘦的哥特系男神还给我们!”在一众粉丝的哭喊中,生命君忍不住拆穿了一个残忍的事实:发福的何止德普大叔?!
曾凭人气美剧《越狱》红遍全球的温特沃什·米勒

《黑客帝国》中迷人的大帅哥基努·里维斯

曾被美国《人物》杂志评为“最性感男星”的裘德·洛

俘获无数少女的芳心莱奥纳多

娱乐圈一线男明星尚且如此,普通男人到了中年就只能自暴自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来,跟生命君学几招,告别可怕的中年发福吧!
3种运动防中年发福
很多人一迈入中年的门槛,发现自己不是脸皮松垮垮,就是身材走了样。但你知道吗?中年发福不仅有碍观感,更严重的是,还得面临心血管疾病的威胁。
基础代谢率下降是导致中年发福的主因。40岁男性的基础代谢率只有25岁时的9成左右,此时应该摄取年轻时9成的热量,并维持规律的运动才行。另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停经前后的妇女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都是中年发福的“候选人”。
拒绝中年发福的方法很多,《生命时报》综合台湾《康健》杂志的报道提醒,规律运动及控制饮食是最佳选择。其中,重量训练最有效。最简单的重量训练就是哑铃运动,只要有一对哑铃或替代品在手边,如两瓶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做。
此外,以下三种运动可以有效预防中年发福,不妨试一试:
1伏地挺身训练效果:强化胸肌、手臂肌肉。

预备姿势:双膝跪地,双手伏撑与肩同宽。
动作:
1.动作开始时手肘弯曲,身体下压,手肘呈90度,撑住半秒。
2.手肘伸直,关节不要锁紧。可配合呼吸,弯曲时吐气,还原时吸气。
3.反复做12—15次为一组,但可依个人身体状态加减次数。
2哑铃屈身单手划船运动训练效果:增加阔背肌群之肌力及肌耐力。

预备姿势:
1.两脚张开,膝盖微弯。
2.身体弯曲,一只手扶在平卧椅上,上身与地面平行。
3.手掌朝内抓住哑铃,手臂与地面垂直。
动作:
1.肩部紧缩固定,将哑铃拉向自己。
2.控制整个动作,下去到运动起始点时,不要让重量把手臂带下去,而是让肌肉把哑铃放下去。
3.一边做10—12下为一组,可做1—3组,组间休息60秒。左右都需要进行。
注意要点:脊椎及臀部勿乱动,背肩不歪斜、下垂;不管是出力时或出力前,都不可以屏住呼吸。
3下蹲运动训练效果:锻炼下半身肌肉,有效燃烧脂肪。

预备姿势:基本的站立姿势。
动作:
1.臀部渐渐下沉,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为止。
2.起立,背部自然挺直,连续重复数次。
3.进阶方式,可以双手握哑铃平举,再下蹲,增加重量训练。
注意事项:切忌弯腰、前倾;下蹲时,不要过低,腿部弯曲约90度。
人到中年遵守8个戒律
佛教有八戒能修身养性,人到中年也有8条戒律要遵守。《生命时报》采访医学、营养、心理等领域专家共同提醒,中年人在健康方面也有“八戒”,帮助你达到平和、健康的境界。
戒多食
中年人在外应酬的机会较多,饮食油腻,进食量大,加上新陈代谢开始减缓,导致肥胖率增加。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科学术带头人周迎春说,肥胖者往往有高血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病,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关系密切,会给心脑血管疾病埋下祸根。
每餐过饱会使血液过多集中于胃肠,从而诱发各种疾病。因此,人到中年要戒多食,每餐吃七分饱,保证规律饮食。调查显示,单靠控制饮食就能让体重减轻10%以上。
戒发怒
愤怒是人们最不善于处理的一种情绪。中年人家庭琐事多,工作任务重,情绪更易波动。
周迎春指出,人在发怒时,交感神经极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易诱发消化道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等。因此,中年人要善于控制情绪,尤其不要发怒。
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委员会常务委员马健文建议,想发火时不妨深呼吸,或在心中默念10个数,有助于理性回归大脑。与别人起冲突时,尝试将目光从对方身上移开,也能快速浇灭怒火。
戒过劳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亚洲的中年人称为“三明治一代”,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在工作、家庭中都是顶梁柱,承担着巨大压力。
马健文表示,三类人容易过劳,一是主动型,为增加收入或谋求升职而主动加班;二是被迫型,为保“饭碗”不得不加班或效率低导致时间不够用;三是跟风型,不加班就好像没有认真工作。
过劳者要明白,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兴趣爱好不能丢,劳累时不妨听听音乐,与朋友一起跑步、唱歌或去郊区游玩。
戒懒惰
人到中年,享受稳定生活的同时,也容易变得“懒惰”。英国一项调查显示,86%的人出现了比其实际年龄大4岁才会出现的健康问题,懒惰导致的缺乏运动和肥胖是罪魁祸首。
马健文分析说,三种惰性让中年人变懒。1.心理惰性:随着阅历增多,人们会逐渐产生求稳怕变的心态,遇事瞻前顾后,导致其不思进取。2.行为惰性:岁数渐长,体力不支,越来越不爱动。3.病态惰性:资料表明,约70%的中年人患病前出现惰性表现,如抑郁症、冠心病、贫血等患者都有“懒惰”现象。
中年人要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地让自己动起来,比如,每晚跑跑步、做做家务,可以和亲朋好友建立“戒懒联盟”,相互鼓励、监督,利于持之以恒。
戒忧心
自己能否顺利升职加薪、孩子能否考上好学校、爸妈能否健康……很多中年人整日忧心忡忡。心理学上的“自证预言”效应认为,人总会不自觉地按自己或他人的预言来行事,而过度担忧就是变相诅咒。
周迎春说,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会增加精神压力,还会伤脾,导致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症状。
马健文也指出,人生旅途的风景由每一个“当下”拼接而成,因此,要想摆脱忧心的困惑,首先要感受当下,凡事想得开,怀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其次,亲情是治愈担忧的良药,不妨多陪家人聊聊天,多和家人一起出游,你的内心会感到踏实平静很多。
戒攀比
台湾著名心理学家吴静吉博士认为,中年人的累,一半因为生存,一半来自攀比。都说“四十不惑”,但浮躁的社会却让中年人陷入攀比的陷阱,让内心失衡。
马健文说,摒弃攀比心,减少欲望是关键。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心才不会在嫉妒的苦海中沉浮。要知足常乐,欣赏手里拥有的东西,而且要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就值得满足。
戒争斗
《论语·季氏》有言:“君子有三戒……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意思是,中年人正值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这里的争斗指精神层面的“斗气、斗勇、斗胜”。
事事争强好胜是不少中年人的通病。这类人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都很高,这与他们经常处于情绪紧张的应激状态有关。
马健文表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说的就是中年人。不论学历高低、钱财多寡,每位中年人都要克服好胜心,做人大气点,不要锱铢必较,用宽和的心态对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自身的健康。
戒自负
中年人多是业务骨干,大多认为自己游刃有余,可以统领大局,却往往会陷入自负的陷阱。有些人依仗自己经验丰富,拒绝新技术、新知识,还有人觉得自己身体很棒,拒绝体检,结果被大病找上门。
中年人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习惯,改变很难。自负是危险的,离成功近,离失败也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这是自然界展现给我们的谦虚。放低姿态,才有益于个人发展。
马健文建议,中年人要时时自省,戒骄戒躁,保持谦虚平和,尤其在健康方面不要过于自负,一定要坚持每年定期体检。▲
版权信息: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内容合作事宜,请联系生命君。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