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也有“多事之秋”
2015/10/28 生命时报

    

     又到了一年秋冬交替的时节,这段时间早晚温差明显,气温容易骤变,再加上空气干燥等因素,常常会导致血液黏度增加、血管痉挛、血压波动明显,从而使血管病高发。

     辽宁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王成刚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血管也有多事之秋,除了常见的中风(脑梗塞),还有以下血管问题也不容忽视。

    

     生命时报特约撰稿 王成刚

     受访专家 王成刚 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辽宁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

     1高血压脑出血这是一种和高血压病密切相关的疾病。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会导致脑深部的小血管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持续升高或明显波动时,会诱发这些微小动脉瘤破裂,发生危及生命的脑出血。

     季节交替时节,要常测量血压,而且尤其要注意晨间血压管理。如果血压控制不好,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生活中注意作息规律,不熬夜,避免情绪过分激动等。出现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要及时就医。

     2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由于气温骤降,全身血管会急剧收缩,并发生痉挛,血流不畅导致心脏出现缺血性改变,进而诱发心梗。

     特别是有晨练习惯的老年患者,如果在运动中出现身体不适,如胸闷、胸痛,或出现身体上说不出的难受时,首先是要停止运动,认真观察身上的各种预警信号。

     一般来说,如果是心绞痛,5分钟之后就会缓解。如果5分钟之后还在痛,持续时间在30分钟以上,就很可能是心梗了,必须立即呼救。

     3下肢血管病秋冬时节,一些人会出现莫名的手脚发凉、小腿酸痛,走路多了就腿疼难忍。有些人补钙或者添加衣物、每天泡脚等都无法缓解症状。出现这样的情况要去医院检查是否患有血管疾病。

     寒冷的北方地区是下肢血管疾病的高发地域,天气寒冷使血管收缩,另外吸烟等不良习惯和高脂、高油、高糖、高盐的饮食习惯,都使得北方成为血管疾病的重灾区。

     因此,秋冬交替之际,高危人群要做好预防,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有晨练习惯的人建议推迟时间、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寒热刺激导致的血压明显波动。患有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化治疗。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心脑血管病人习惯在这个季节通过输液(活血化瘀的药物)来预防疾病。这种做法不可取,从循证医学的角度上讲,没有证据支持提前打活血针能够预防心血管病的发作,而输液本身还会增加感染机会和输液反应风险。

     此外,输液过程中,进入血管内的药液可能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损伤之处可导致脂肪沉积,使动脉粥样硬化,久而久之形成新的梗塞。▲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获取授权。

     觉得不错,动动手指给生命君点个赞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