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这两类人赶紧去打肺炎疫苗
2015/11/12 生命时报

进入冬季,很多人出现发冷、疲倦、头痛、咳嗽等不适,往往不在意,觉得只不过是小感冒,捂捂汗,或吃点感冒药、止咳药,挺一挺就过去了,殊不知,这些身体不适很可能是肺炎的早期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全球造成死亡的疾病中,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肺炎)已是第三位高危害疾病。今天是“世界肺炎日”,《生命时报》采访呼吸科专家就肺炎的防治给出以下提醒。

受访专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曾光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胡国栋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袁艺
丨生命时报记者 张杰 王淑颖
感冒?肺炎?傻傻分不清楚
我国一项9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调查发现,老人所患常见病中有26%为肺炎。
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香港共有近7000个肺炎死亡案例,平均每天有19人死于肺炎,较2001年上升了127%。
值得注意的是,调查显示,在1073名受访者中,超半数不知道肺炎的症状与感冒相似,71%的受访者认为肺炎不难治愈,已接种疫苗者不足14%。
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最多见,达83%。全球有5%~10%的健康成人和20%~40%的健康儿童是肺炎球菌的携带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如感冒、劳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脏病、长期吸烟等,肺炎球菌可趁机侵入人体,引起肺炎。
由于近年来抗生素应用广泛,使肺炎球菌对多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导致肺炎的治疗更加困难。许多人还经常将肺炎的症状当作感冒,导致病情延误。多数人对肺炎预防意识不足,也是导致肺炎难治、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
肺炎初期与感冒相似,可能有发热、咳嗽、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但症状大多要比普通感冒重一些,病情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等现象。
儿童患肺炎多出现高热,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会出现休克、嗜睡、精神萎靡等症状,退热药一般只能暂时缓解。若发烧持续不退或上述症状不断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行胸部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一老一少最该防肺炎
冬季是肺炎的高发季节,而接种肺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在中华预防医学会发布的《肺炎链球菌性疾病相关疫苗应用技术指南(2012版)》中,提出除了儿童,许多成年人也应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
哪些人需要接种?肺炎是导致全球婴幼儿死亡的主要疾病,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在重症肺炎中占近50%。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2008年全球约有88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有约47.6万名死于肺炎链球菌感染。
肺炎“偏爱”抵抗力低的人群,60岁以上老人也是建议接种疫苗的对象。由于呼吸器官功能的衰退,进入老人肺部的病菌大多不能被及时清理。2005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肺炎患者中有一半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肺炎死亡的患者中89%为老年人。
肺炎链球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除肺炎外,还可引发脑膜炎、脓胸、心包炎、心内膜炎、腹膜炎、中耳炎、鼻窦炎等多种疾病。
除儿童和老人需要接种疫苗外,2—59岁伴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接种疫苗。高危人群包括:
1慢性病患者如患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病,不包括高血压)、慢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水肿、哮喘)、慢性肝病(肝硬化)、糖尿病、脑脊液漏、耳蜗植入、酒精中毒和吸烟者。
2免疫功能受损者如先天性获得性免疫缺陷、HIV感染、长期应用皮质激素治疗疾病者等。
3脾脏受损或切除者:如患有血红蛋白病、脾功能障碍、脾切除等。
不能接种疫苗的人群则有以下几类: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如果既往接种此疫苗出现超敏反应,则禁止再次接种;发热、急性感染、慢性病急性发作期,应推迟接种;妊娠期间,尤其妊娠前3个月应推迟23价多糖疫苗的接种。
应该接种哪种疫苗?目前,我国应用的肺炎链球菌疫苗有两种,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7价结合疫苗)和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23价多糖疫苗)。
7价结合疫苗用于3—23月龄婴幼儿和未接种过肺炎疫苗的24—59月龄儿童。
23多糖价疫苗用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2—59岁伴高危因素的人群。
接种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肺炎链球菌疫苗应按相应的流程接种,一般完成一套完整的接种(根据具体情况次数会有区别)即可,一般不需复种。
接种后,一部分人可能出现发热、注射局部红肿的情况。如果发热在38.8℃以下,且没有出现严重的红肿、疼痛和硬结,大多能自行减轻。但是一旦发热高于38.8℃,出现关节痛、肌肉疼痛、关节炎、皮疹、荨麻疹等症状时,应立即就诊,寻求对症处理。
另外,接种完疫苗当天最好不要洗澡,并应当注意避免针眼部位接触到水,以防发生感染。▲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获取授权。
觉得不错,动动手指给生命君点个赞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