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绘本| 爷爷的大象
2015/11/18 生命时报
这是爷爷和小孙女的故事。
他们之间,隔着一只麻烦的大象。








读完以上故事,或许大家会有不少疑问,让我们来一一解答:
“大象”代表什么?故事中,爷爷得的是一种名为“慢阻肺”的呼吸疾病,这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性气流受限,所以爷爷会感觉呼吸困难,哪怕是最简单的一些活动都容易受到限制。目前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8.2%,全国有超过4000万人罹患慢阻肺。
萌萌的“大象”,有啥问题吗?很多人都会被慢阻肺的“假相”蒙蔽。因为慢阻肺在早期往往症状不是很明显,等到症状加重后送医院,多数已进展到中晚期。据2014年《柳叶刀》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由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和慢阻肺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
在中国,这三种疾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2013年全部死亡人数的46%。所以,慢阻肺不仅是中国最致命的三大健康杀手之一,还由于其不大容易被察觉,被誉为“沉默的杀手”。
情况那么糟糕,症状有哪些?慢阻肺患者的症状记住三个字即可:“咳”、“痰”、“喘”。
咳:咳嗽通常为首发症状,往往连续数年,由间歇性转变为持续性。少数患者并没有咳嗽症状。
痰:咳嗽和咳痰症状往往互相伴随。初起时痰量少,部分患者在清晨痰量较多。如合并感染,痰量明显增加。
喘:气促或者呼吸困难时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伴随病情发展而逐渐加重。
有办法让“大象”消失吗?我们也希望如此,可惜慢阻肺目前在医学上无法治愈。慢阻肺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分成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当急性加重时,就是故事里看到的大象发怒的场景,这个时候对患者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更提倡通过稳定期长期坚持治疗,重视使用慢阻肺全球倡议(GOLD)推荐的基础治疗药物如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来预防急性加重发作,延缓肺功能下降的速度,从而延缓疾病进展。
如何尽早发现这只麻烦的“大象”?其实很简单,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到医院去检查肺功能”。
密切关注和留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果在爬楼梯、遛狗、做家务或者逛街买东西的时候比同龄人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下降的情况,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
45岁以上人群应像量血压一样,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
高危人群,如抽烟人士、反复咳痰、气短的人、长期接触粉尘者、有家族病史者更要警惕,应从40岁就开始检查肺功能。
如果想对慢阻肺有进一步了解,可点击以下推荐阅读:
和呼吸病杀手的生死之战,人类还有什么终极武器?
最后,再提供个简单的工具来测试慢阻肺的患病风险,万一身边有潜伏着的“大象”,希望能帮助大家尽早发现,尽早治疗。此外,搜索微信公众号“深呼吸关爱行动”,可获取更多慢阻肺防治小知识。

TIPS:如何自测
慢阻肺风险
如果您有3个或3个以上的问题答“是”,就应该向医生咨询,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肺功能检查。
01. 您是否经常/每天咳嗽数次?
02. 您是否经常有痰?
03. 您是否比同龄人更容易感觉气短?
04. 您的年龄是否大于四十岁?
05. 您现在或曾经是否经常吸烟?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