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最保暖“穿衣法则”,卖军大衣的哭了
2015/11/26 生命时报

那些年,你我都还青涩

你朴实温暖

还能显露帝王霸气

茫茫人海,我的眼里只有你

可惜现在,你已经不再流行。
颜色太犀利,我无法驾驭;
尺码太宽松,走路很占地。
我挥泪和你告别,却不知如何温暖这个冬季。
——致已不再流行的军大衣

这两天,全国大面积降温,南方寒潮来袭,北京气温突破-9℃,遭遇近两年来最冷的一天。不禁让人怀念起曾经温暖过我们的军大衣,但它时髦的型太难驾驭。不过别担心,生命君这里有几个穿衣法则,不用军大衣也能温暖过冬。
受访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杨力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主任 祝炜
卫生部老年医学研究所原所长 高芳堃
二炮总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乔林
选对帽子,像給暖瓶加个塞子
人的头部,被称为“诸阳之汇”。冬季外出戴帽子,犹如给暖瓶加上一个塞子。
研究表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子,在气温为15℃时,人体约1/3的热量会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一半的热量从头部散发;而在零下10℃左右时,会有3/4的热量从头部“跑掉”。
老人首选雷锋帽年纪较大的老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大,因此外出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要保护颈部。
雷锋帽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款式,这种帽子一般内部的毛比较厚实,帽深较深,能完全护住头部、颈部、耳朵,保暖性很好。风大、气温低的时候,可将护耳放下,以防耳朵冻伤。
小孩戴毛线帽一般来讲,小孩的皮肤细嫩,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帽子要注意能保护脸颊和耳朵。小孩的头颅在不断长大,因此建议选择宽松的毛线帽。
多数孩子的活动量大,安全意识较弱,因此帽子的颜色最好是鲜艳的,比较醒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意外的发生。
脱发的人选大一点的帽子长时间戴帽子会导致头皮毛孔呼吸不畅,皮脂堆积于头皮,容易形成皮屑、头痒或皮肤炎症,进而造成脱发。
容易脱发的人首先要选比头围略大一点的尺码,戴上不会紧压头发,让头发有透气的余地。其次要注意材质,头发爱出油的人,要戴稍微轻薄一点的帽子。
教你挑件又轻又暖的羽绒服
1根据温度选充绒量含绒量是羽绒中绒朵的比重,轻薄款羽绒服为了追求“轻”与“薄”,对于含绒量要求更高,一般含绒量在90%以上。相同体积的羽绒服,其含绒量越高,重量越轻,保暖性越好。
充绒量是一件羽绒服填充的全部羽绒的重量。以90%左右含绒量的羽绒服为例,一般情况下,如果气温在0℃~10℃之间,可以选择充绒量为76g/㎡的秋薄款;如果气温在零下10℃~0℃之间,可以选择充绒量为92g/㎡的冬薄款。气温再低时,充绒量就需要更高。
2蓬松度高品质好它指的是在规定的外部条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绒所占体积立方英寸的数值。一盎司的羽绒所占的空间为600立方英寸则称该羽绒的蓬松度为600。国内一般的蓬松度标准为450。
羽绒的蓬松度越高,说明在同样充绒量下的羽绒可以固定更大体积的空气层来保温和隔热,所以羽绒的保暖性越好。
选购时,可将看中的几件羽绒服放在一起,使用同样的力度分别按住衣服的表层:回弹时间越快的羽绒服质量越好,表明蓬松度高;弹不起来或回弹很慢,说明填充物质量欠佳;根本无回弹性,则填充的材料很可能是鸡毛或是其他长毛片的粉碎毛而非羽绒。
3鹅绒、鸭绒差别不大通常体型更大、更成熟的禽类,绒毛的质量更好,也就更具有保暖性。鹅绒的保暖性要略高于鸭绒,但差距很小,人体几乎感觉不到。
因为鹅绒产量小,所以价格要高;市场上流传的白鸭绒好于灰鸭绒的说法并不准确,白鸭绒确实可更广泛用于面料是浅色的羽绒服中,但两者除了颜色差别,保暖性并无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羽绒服虽保暖,但如果长度只到腰部,下半身得不到保暖,造成上下半身之间的温差,引起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导致越来越冷。
尤其下摆是敞口的羽绒服,容易让腰部受凉,甚至“漏”进冷空气,使上半身也变冷。建议如果穿半身羽绒服,长度最好过腰,同时增加下半身衣服厚度。
冬季户外穿衣法则
美国梅奥诊所物理治疗师卡拉?马利为常在户外运动的人总结了“冬季户外运动穿衣法则”,教你如何穿得既保暖又轻便。
1不必穿太厚建议先查询室外温度,然后穿着比室外温度高20℃时穿的服装,先在室内压腿、跳绳,等充分热身后再出发,有助身体适应运动的环境,减少损伤。
具体穿衣厚度可参考:
零下1℃时,穿2件上衣、1条裤子;
零下12.2℃~零下6.7℃时,穿2件上衣、2条裤子(需有夹克外套+防风外裤);
零下17.8℃~零下12.2℃时,穿3件上衣、2条裤子(在前一条的基础上多穿一件上衣);
零下23.3℃~零下17.8℃时,穿3件上衣、2条裤子,并戴1双手套和1条围巾。
2穿橡胶底的鞋为防止摔倒,我们通常会留心地面情况,看看是否有冰雪,但穿一双防滑的运动鞋更重要。
建议不要穿皮鞋、硬塑料底的鞋,最好穿横条纹深的橡胶底运动鞋。
3尽量穿黄色衣服冬季天亮得晚、黑得早,所以清晨或傍晚外出锻炼的人,最好穿着黄色或橙色等比较显眼的衣服,这样更容易引起车辆的注意,避免发生事故。
雪地靴不宜久穿
英国骨科医学院院长伊恩?德斯戴尔博士研究发现:雪地靴内部空间相对较大,穿上后,脚在里面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滑动,每走一步路,重力都会沿着足部向周围散开,使足弓受到较大的冲击。
另外,雪地靴鞋底里面不能支撑足弓,并且绝大多数底板都是平的,没有弧度,这种设计不符合人体工学,虽然舒服,但穿着久了,反而会感觉很累,可以作为居家鞋穿着,但并不适用于长期走路或户外运动。
一般来说,鞋子最好有点跟,2.5厘米左右为宜;鞋子应稍微宽松,大约能伸进一根手指的大小即可;好的鞋子还要有保护足弓的构造,可以减轻足部负担。
选购长筒靴时注意以下四点:
其一是靴筒尽量宽松,别紧箍着腿部(靴子并非越紧越保暖,过紧的靴子会对末梢神经循环不利,使下肢愈发感觉寒冷);
其二是鞋跟不宜过高过细,以便稳定地支撑自身体重;
其三是靴尖部分应稍宽松一些,给脚趾及脚掌以更多空间;
其四,应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高筒皮靴。▲
本期编辑:张瑾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获取授权。
觉得不错,动动手指给生命君点个赞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