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老走了,也许你熟悉舞台上的他,却未必了解生活中另一个他
2016/2/12 生命时报

    

     2016年2月12日凌晨三时,著名艺术家、空政文工团创作员阎肃老先生在北京去世。他给世人留下1000多部(首)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佳作,包括《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等,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

     今晨,阎肃之子阎宇先生在微信朋友圈公布了这则沉重的消息。

    

     图片来自阎宇先生朋友圈

     病床上凹陷的枕头仿佛还带有阎老的温度,他的同事朋友们称他为“一团火”,他先点燃了数亿中国人跳动的心,又带着不灭的火光去往另一个世界。

    

     图片来自阎宇先生朋友圈

    

     阎老走后空旷的病房 图片来自阎宇先生朋友圈

    

     病房中的年意 图片来自阎宇先生朋友圈

    

     病床上的年意 图片来自阎宇先生朋友圈

     2015年12月2日,在阎肃刚刚重病入院时,生命时报记者专访了阎老的儿子阎宇。从他口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睿智、幽默、敬业、爱国爱家的老艺术家情怀。

     今天,请让我们通过阎肃亲友的讲述,深入了解阎老的一生,一起送别这位老人,相信在另一个世界,老先生依然会带去经典歌声和欢声笑语。

     儿子眼中的阎肃一辈子执着于工作

     阎肃本名阎志扬,1930年生于河北保定,后来随爷爷逃难到湖北,再到重庆。加入西南文工团后,有人说他特不严肃,爱说笑话,他当即就说“那我改名叫‘阎肃’吧。”名字虽改了,但阎老爱说笑、耍贫嘴的性格却始终没变;他热爱生活、热爱创作的激情也延续至今。

    

     1964年,阎肃和《江姐》剧组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阎肃从艺65年,每个时代都有经典之作,《敢问路在何方》、《唱脸谱》、《雾里看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等都是传唱一时的歌曲,他也因此被称为“艺坛不老松”。

     除了创作歌曲、戏剧外,阎老还是众多大型晚会和活动的“主心骨”、“定海神针”,先后参与策划了20多台电视“春晚”,近些年还常担任一些访谈和歌唱大赛的节目嘉宾,其创作才华和幽默点评俘获无数观众的心。

    

     2008年3月,阎肃在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担任评委 郭兴福摄

     2015年3月,85岁的阎老受命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的策划编创任务。他与年轻人一起连续奋战6个多月,出创意、拿主意,一忙就到夜里两三点,最终保证了演出的巨大成功。

    

     阎肃在9.3晚会策划工作现场

     阎老这一辈子执着于工作,空军为其保留了终身职务,他以85岁高龄成为“最老的老兵”。阎宇说:“老爸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只管去想单位的事,把个人的事交给组织去考虑,准没错!”事实也是,阎老一辈子没向组织伸过手,没为个人发展设计过,组织让干啥就干啥。

    

     阎肃在进行创作

     认真、吃苦是第一条生活哲学

     生活中的阎肃没有半点“大人物”的架子,爱说笑逗乐,更像个老顽童。有人问阎老,他两个孩子哪个遗传他多点,他想了想说:“儿子多点,他和我一样贫嘴,都属于‘废话协会’的。”

    

     不过,耍贫嘴丝毫没影响阎老认真做事的态度。很小的时候,阎宇就听长辈们说,他爸是个很勤奋的人,干什么都用心琢磨,哪怕是拉大幕、管汽灯等小事,也力争做到最好。

    

     阎肃手稿,笔记工整

     阎肃晚婚,31岁娶佳人李文辉为妻。第一次休探亲假,两地分居的妻子以为他能来陪陪自己。没想到,整整18天假期,阎肃把自己关在家里搞创作,红遍大江南北的《江姐》得以问世。

     创作京剧《红岩》时,阎老为切身体会革命烈士受刑之痛,在重庆渣滓洞,他让工作人员给自己戴上沉重的脚镣,反铐双手,在黑漆漆的牢房里待了7天7夜。

    

     从青年到耄耋,他几乎走遍了空军所有的部队,机场、海岛、高原、边防哨所等都有他的足迹。

     阎宇说,老爸对待每件事都特别认真。高中时,班主任让阎宇请父亲去讲课。“接到‘任务’后,老头嘴里一直嘟囔着,‘不知道年轻人爱听啥,到时候就瞎讲吧’。但真到那天,他一上来便把大伙儿震住了。”他先将一些同学的名字编成顺口溜,弄得大家笑个不停,再讲他“想当元帅的兵是好兵,不想当元帅的兵也是好兵”的人生观,气氛非常热烈。即使上年纪后去给红歌赛当评委,老爸都会提前做很多功课。

    

     阎肃和第五代“江姐”合影

     “老爸一生恪守的是老百姓的理儿,做人本分、待人热情、工作勤奋、珍惜缘分。他对别人奉行能帮就帮的原则,但有一种人例外,”阎宇说,一些想在歌词界发展的年轻人把作品寄给阎老,请他修改或推荐,阎老往往不太热心。因为在他看来,创作必须要靠自己努力和积累,一定要经过投稿、退稿、修改,再投再退再改的过程。

    

     1999年,阎肃在家里进行歌曲创作 郭兴福摄

     在阎老的生活哲学里,认真、吃苦是第一条。他常说:“今天你吃了一斤糖,没准明天就有一斤黄连等着你。我这个人一辈子只会做事,什么事都认认真真做。”一旦确定了方向和目标,就要学会“扎猛子”,不能浮在面上,要往根上去,这样才会开花结果。

     用豁达和幽默来化解矛盾

     2015年11月29日,中宣部授予阎肃“时代楷模”称号,可那天阎老还躺在病床上。“父亲至今得到过很多至高无尚的荣誉,这要放在很多人身上,早就乐坏了。但他不一样,心态太豁达了。”阎宇说,6年前,父亲也是被表彰,同时又有事迹报告会和作品音乐会。

    

     2010年7月25日,阎肃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办

     “那天晚上,我特意回家祝贺。推开老爸房间,他和往常一样正在静静看书。我说:‘老阎同志,您老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没庆祝一下?有啥感想啊?’老爷子摘下眼镜顿了下,说:‘我挺紧张挺惶恐的,一辈子低调惯了,这么宣传我有点不习惯’。之后又补了句:主要我也没干什么啊!”阎宇说,他老爸从来都看淡名利,也不喜欢别人给他出作品集,因为“好的作品,老百姓自然会替你出集子———在心里出。”

    

     阎肃家客厅的柜子里,摆放着他一生最珍惜的荣誉“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证书 郭兴福摄

     在阎宇看来,老爸的好心态还体现在无数家庭琐事里。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几年前一个冬日的下午,阎宇带着媳妇回爸妈家,他妈妈发现晚饭主食不够,催着让阎老去食堂买馒头。“我爸知道我一会还有应酬,不在家吃饭,就没去,结果被我妈好一顿说。我爸没办法,只好无奈地出门去买了。”

     当时,阎宇因为妈妈对爸爸态度不好而很不高兴,随即带着媳妇开车离家。“走到食堂附近正好碰到我爸,他一看是我们的车,立刻像见了首长一样行了个军礼,然后样子很滑稽地做指挥交通的手势。那意思是说‘我压根没把你妈的话当回事,你们就更不用往心里去’。隔着车窗看到那一幕时,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都被触动了。”

    

     阎肃夫妇和子女

     从小到大,阎老陪伴孩子的时间算不上多,但每一次陪伴都充满快乐,哪怕有不愉快,阎老也总能用他的单纯、智慧、幽默化解。

     阎宇还是婴儿时,阎老抱着他,阎宇不慎滑出襁褓砸在玻璃柜台上,阎老一脸无辜地说“他自己像颗炮弹飞出去的”;小时候,阎老常趁孩子们不注意,突然放一个很响的屁,还念念有词“响屁不臭,臭屁不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女儿穿着超短牛仔裤出门,阎老虽气急败坏,但还是冲着门口幽默地喊一句:“你以为满大街都是游泳池呀”。

    

     陪伴阎肃创作熬夜的老藤椅,已经泛黑破损,阎老在这张椅子上完成了很多伟大作品 郭兴福摄

     阎老对生活几乎没什么要求。2000年,阎宇送给他人生中的第一件礼物———一个6000多元的都彭打火机。“我爸一直以为打火机也就二三百元,在央视做节目时,从别人口中听到实际价格,他便将其藏在了自己都找不到的地方,还调侃说‘红军藏起来的东西,80个敌人也找不到’。”

     特别爱学习,对什么都好奇

    

     阎肃的小卧室简陋却不凡,这是他的小书房,也是他的创作室,许多伟大作品诞生在这里 郭兴福摄

     在阎宇从小到大的记忆里,父亲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他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和创作上。阎老住的是家里最小的一间屋子,他的日子几乎都是在这个屋子里度过的。一张床、一张简易桌子、一把藤椅、一个小衣柜便是所有的摆设,而宽敞的客厅和其他屋子都让给他最爱的藏书。

     阎宇说,他家的藏书少说也有一两万本,每本书都被老爸用书皮包着。阎老什么书都看,除了戏剧、歌剧、词曲等专业书外,他最爱唐诗,酷爱武侠。阎老每天要看五六份重要的报纸,电视新闻也不落下,还经常和孙女一块看动画片,几乎每天都要学到晚上一两点才睡。

    

     阎肃一生读报,住院昏迷后,这些未来得及读的报纸,还在等他醒来后阅读 郭兴福摄

     阎宇说,正是不断的学习给了父亲不竭的创作动力,让他有讲不完的故事、编不完的段子。老爸爱好很少,除了读书看报,就是看戏、听音乐会。对他来说,后两者也是学习。以前,阎老周末常去天桥看戏。坐公交要5分钱,他舍不得,来回都走着。但看戏每小时一毛六,他却毫不吝啬。

     阎老对什么都好奇,热情拥抱新事物,看到什么不明白的就想弄清楚。“比如别人黑色的头发上有几缕红发,他就会问‘这是怎么弄上去的’。走在街上,看到很复杂的字,我爱故意考他。碰上不认识的,他回去后准用四码字典查清楚,再告诉我。我女儿的小名偲偲(与猜同音,寓意美丽多才)就是这么来的。”

    

     阎肃参加“阎肃同志从艺60周年艺术创作座谈会” 谭超摄

     阎宇说,老爸从不追求名牌,但永远跟着社会发展的大潮流走。他很早就学会了电脑,还爱玩俄罗斯方块、超级玛丽等电子游戏。微博、微信兴起后,他也开了自己的账号,即便不怎么玩,也一定要知道是怎么回事。

     妻子眼中的阎肃

     又憨又专的倔老头

    

     2015年5月9日,阎肃85岁生日在家门口和老伴合影 郭兴福摄

     和老阎过了金婚,可你要让我对他做一个总体评价,还真说不出来,就感觉他身上总有那么股子劲儿。

     最先感受到的是那股憨劲儿。刚开始处对象时,我在东北,他在北京,都是靠书信交流。当时只觉得他文笔很美,光幻想着文如其人了。等一见面,才发觉反差挺大。

    

     青年时期的阎肃

     他个头矮、相貌平,背不直,衣不鲜,穿着城里人很少穿的线袜子,还把旧军裤套在里面当衬裤,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虽有家人反对,但在介绍人的极力“怂恿”下,加上鸿雁传情打下的基础,我们还是走在了一起。

    

     青年时期的阎肃夫妇

     他憨,有时憨得可爱。文革期间,老阎创作的歌剧《江姐》被污蔑为“毒草”,他也做好了像“右派”一样去北大荒的准备。为了不连累我和孩子,他说:“要不,咱们先分开吧?”看他那憨憨的样子,我又疼又气:“你到哪,我跟你到哪……就是发配到北大荒,也得有人给你做饭啊。”患难见真情,老阎到现在遇到什么事还一直让着我。

     老阎的倔劲儿也是出了名的。有一年,全军文艺汇演时,一个评委看了《蓝天之约》后,顺口说了句:“空军不行嘛!”老阎当即质问:“空军怎么不行?”“我是说空军有几个词儿写得不太好。”“你说词儿不行可以,但怎么说空军不行呢?”老阎继续说:“你可以说我阎肃不行,但我绝不允许你说空军不行,空军怎么就不行?”他们乘电梯从1楼到7楼,阎肃从1楼说到7楼,非要讨个说法才罢休。

    

     青年时期的阎肃在进行创作

     他身上最突出的还是那股钻劲儿。老阎是把学习当日子过的人。有时看着他每天伏案苦读的样儿,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负重前行的骆驼。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把他变成了驼背。反正我看过他中学时代的照片,身板挺直的。

     可以说,30岁前,老阎连个休息日都没歇过。常常是一杯茶、一支烟,一本书看一天。即使现在,也是每天看书到夜里一两点。就连文革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也一点时间没耽误,除了创作就是学习。

    

     老阎说过:“创作一个作品,就要穷尽自己的智慧,即使成不了精品,也不要留下遗憾。”写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的那段时间,老阎像着了魔一样,在屋子里转来转去,棉拖鞋居然将地毯踩出条白印来。最终,一曲《敢问路在何方》绝处逢生,就这样传遍了千家万户。

     同事朋友眼中的阎肃

     走到哪都像一团火

     一提到阎肃,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同事们说得最多的,就是阎老时间观念特别强。每次团里开会,他总是提前10分钟到场,从不迟到。有一届青年歌手大奖赛,阎老是嘉宾,有天突降暴雨,车子坏了,阎老为了不耽误直播,干脆下车冒雨走向电视台,浑身湿透,好在路遇好心司机主动把他送到电视台。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著名作曲家羊鸣和阎老一块创作《我爱祖国的蓝天》,他们曾一起生活、训练过很长一段时间。羊鸣说,阎肃是杂学家,上下五千年,三教九流他都有兴趣去了解或结识,这一点对创作是很好的积累。没有积累,不可能一会儿写《大碗茶》,一会儿写《雾里看花》,这是他的一绝。

    

     2010年7月,阎肃和老搭档羊鸣在大剧院音乐会现场 郭兴福摄

     阎肃不怕困难,年轻的时候,你只要提,他就干,对工作毫不挑剔,广种多收,真是撒开网,量大得很。还有就是爱学习,没事儿就去图书馆。

     “阎老是我的偶像,我的目标。”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总政歌舞团著名作曲家印青说,他和阎老合作有26首作品,从《马兰谣》到《将军行》。除了感叹阎老在艺术创作上贡献之高、对年轻人的影响之大外,最让他刻骨铭心的就是他的作风。

    

     每次开会,阎老都是第一个到,并坚持到会议结束。无论是双拥晚会,还是大型晚会,在讨论期间,第一个发言的经常是阎老,他一直在想问题,金点子也最多。阎老的创作从不刻意煽情,却令人怦然心动;从不刻意玩文字,却发人深省,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思想。

     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团长张天宇体会最深的,则是阎老无比旺盛的求知欲。团里请专家来讲课,他常主动要求参加。记得有一次,一位国防大学教授来讲课,从下午2点一直到晚上6点多,他全程参加,而且不断提问,如饥似渴。他想了解现代军事思想、军事科技。这些学习的积累,决定了他永远走在创作的前沿。

    

     阎肃与基层官兵合影

     谈到阎老时,广大官兵普遍感受更多的是他的活力。很多人表示,每次看到阎老都感到浑身有劲,他永远都朝气蓬勃。虽已80多岁高龄,但他走到哪里都像一团火,很阳光很有激情。▲(生命时报记者 丁文君 江大红)

     从艺65年,阎肃把自己最珍贵的精神宝藏化作一首首经典的传唱歌曲,这些作品即使你说不上歌名,也一定记得某段旋律,某句歌词。让我们再次聆听阎老的作品,在歌声中送别这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阎肃一生留下的经典语录

     1.永远要有一颗童心。每个人在历史长河中,不管你活多大,在天地之间都是一个孩子。岁月你是挡不住的,生命规律不可抗衡,但你的心可以永远年轻。我总是像孩子一样快乐。我极少用愤怒和忧伤的情绪来对待世间事。事情横着来,我就顺着想,什么难事都过去了。因此,我是每日快乐,每夜快乐,身上快乐,心里快乐!我还像孩子一样简单,像孩子一样好奇。

     2.把握好“人生四分”:天分、勤分、缘分、本分。天分,就是要清醒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勤分,这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把别人用来网络闲聊、喝咖啡、睡懒觉的时间拿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成功的概率就会大一些;缘分,指的是机会。人的一生会有很多机缘促使你成功,你做好了准备,抓住了,就成功了;本分,是对一个人的道德约束。优秀的人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心,本本分分扮演好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每一个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3.人老了,尤其要注重立德,要把名利看得很淡。

     4.我觉得没什么别的本事,时刻准备好,领导给什么任务,努力去做得更好,我从来不想给组织上提要求,组织上给你的永远比你期望的要多。

     5.我经常对我们团里一些年轻后辈说:要真正有志于在这一行干出成绩,别求谁来帮你忙,就自个好好奋斗,闷头往里扎,扎久了,你就会有出息。

     6.除了英雄,我没有崇拜过谁。戏剧中的人物,我喜欢沙僧,说话少、干活多,任劳任怨。

     7.活在老百姓心里才算留下了,其他都是扯淡,你出多少书都没用。

     8.我唯一承认的,就是我很勤奋,我认真对待每一分钟。

     9.有了荣誉不能飘飘然,别把它淡忘了。要对自己形成一个约束,像个样子,别对不起这个称号。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获取授权。

    

    商务合作:010-65363777内容合作:010-65363741

     2016再次迭代,火速下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