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来袭!记住这几条保证不会冻病
2016/3/9 生命时报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春风春雨送来生机的同时,也带来了又湿又冷的倒春寒。

     据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显示,寒潮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瞬间席卷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不少同学还没来得及脱下秋裤,就又套上了毛裤……

    

     看看这张带着冰碴的气温图,不要以为橙色、黄色是温暖的代名词,南部地区的朋友们你们只是在零度周边徘徊而已!北部、中部的小伙伴们也不要笑,先擦干净嘴边的鼻涕。

    

     本以为挨过了寒冬,没想到冻死在了春天。正如老话所说的“反了春,冻断筋”,倒春寒时,这4种可怕疾病正伺机接近你。《生命时报》邀请各科权威专家,教你不受寒冷威胁,健康整个春天。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 刘占文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汤成春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朱晓莉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陆枫林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郭怡菁

     呼吸内科:感冒、哮喘发威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老人、孩子这些免疫力低的人很容易感冒

     冷空气刺激后,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不一样,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专家支招:体质弱的人寒冷天气最好减少出门,出门时可以戴口罩,增加衣服,重视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着凉。

     消化内科:老胃病易发作

    

     气温较低时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专家支招:近来接诊的很多患者都是受凉后“老胃病”发作,所以本身有胃病的人到了这个季节要特别注意保暖,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腹部受凉。

     在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运动要适量,不宜大量运动出汗太多。起居规律,切记不要熬夜,也不要思虑过度。

     心内科:心血管很受伤

    

     由于早晚温差较大,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人明显增多。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别是寒冷天气。

     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天气寒冷时,应减少户外活动,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

     另外,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专家支招:老人要注意保暖,合理用药控制血压。如果有胸闷、隐痛或心慌等情况,即使发作时间很短,也要格外重视。

     神经内科:脑梗更多发

    

     春季是脑梗高发季节,特别是许多老人是晚上上厕所或早上一起来就发生中风了。

     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刻,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在晚上睡眠时,人处于静止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也是中风高发于这个时段的重要原因。

     专家支招:一旦发现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眩晕伴呕吐等症状,必须高度警惕,立即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中风急救分秒必争做到三早:早识别、早求救、早溶栓

     护好3处挡春寒

     防寒保暖也有重点,脖子、腰部、双脚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又易暴露在外,一旦受寒可能牵连全身,需要格外精心防护。

     >>>>

     颈部:戴围巾,练抬头

    

     身体的很多经脉要经过脖子,加上不少“电脑族”有慢性劳损的底子,一旦受寒便可能引发局部血管收缩、肌肉痉挛等,诱发或加重颈椎病,甚至出现眩晕、大脑供血不足等不适。

     因此,外出最好戴上围巾穿高领衫,避免脖颈暴露在风寒中。

     平时可多做扩胸仰头的锻炼,帮助抻筋骨、练颈椎。双手交叉放在颈后,同时扩胸,头向后仰,手臂向前用力,颈部用力“对抗”手臂的力量。

     >>>>

     腰部:多穿衣,搓腰眼

    

     “腰为肾之府”,腰部受寒,很容易出现气滞血瘀,引起腰部疼痛,甚至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等旧病复发。

     因此,赶时髦别太早,初春季节尽量少穿低腰裤、露出肚子的短夹克等,中老年人可用护腰带加强保暖。

     平时活动较少的久坐族,可每天按摩后腰的肾俞穴:双手交叉,快速搓热手掌,然后把手掌捂在肾俞穴(俗称“腰眼”,腰椎两侧二指宽处,约与肚脐相水平)上,用手掌温暖腰肾,同时双手反复按揉,至腰部微微发热。

     >>>>

     足部:常走动,勤泡脚

    

     双脚虽然支撑着“人体大厦”,但它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易受影响,且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易被寒气偷袭。因此,每天一定要保持鞋袜的温暖、干燥。

     工作、学习一段时间,感觉脚底发冷时,最好起身走动一会儿,以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及时驱寒。

     另外,坚持热水泡脚可舒筋活血、强身健体,泡脚时还可加点有温经或舒筋活血作用的中草药,如干姜、桂枝、当归、艾叶等。▲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获取授权。

    

    商务合作:010-65363777内容合作:010-65363741

    

     2016再次迭代,火速下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