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该对病人说的7句话,到嘴边也要咽下去
2016/5/23 生命时报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对病人来说,尤其如此。无论医生,还是病人亲友,说错话不仅会面临尴尬,更可能影响病人的病情。

     《生命时报》总结美国《预防》杂志网站近日公布的“最不该对住院病人说的7句话”,邀请医学专家进行深入解读,帮你学会和病友和谐沟通。

    

     受访专家: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秘书长 杨萍

     “ 错误1:你必须多休息

     也许你是出于善意的提醒,但医疗设备的声音、患者们的聊天声、医护人员的脚步声,导致很多住院病人都保证不了充足的休息时间,你的提醒可能会让病人再增烦恼。

     杨萍说,这样的话还会传递出一种消极信息,即“身体状况没有好转”。

     事实上,除了严重的伤筋动骨或心脑手术,大多数病人休息一段时间后都可以起来走动。

     可以这样说

     “今天阳光特别好,我陪你出去走走吧!”

     “按照现在的恢复情况,不出两周,你就可以像以前一样啦!”

     “ 错误2: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感受

     “如果你没有遭遇和病人同样的疾病折磨,最好不要这样说。”

     杨萍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病原因复杂,除了疾病本身,家庭关系和社会因素也是主因,他人很难感同身受。你此时的“理解”可能会让病人感觉是种敷衍。

     可以这样说

     根据探望时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鼓励和回应:

     “经历这些你一定很难受,你真的很勇敢!”

     “如果换成是我,还真没你这么坚强呢!”

     “ 错误3:这并不是最坏的情况

     诸如“这并不是最坏的情况”、“我认为你的情况并不严重”、“你已经很幸运了”等表述,都不建议对病人说。

     生病的人想法偏于消极,如果这样说,可能会被病人误解为 “你是不是盼着我有事。”

     可以这样说

     若非医学专业人士,则不需过多关注病情,而要关注病人的主观感受,亲友可以询问:

     “这里还疼不疼?”

     “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

     “ 错误4:你应该多吃点好的

     能吃是福,能愉悦心情,利于身体恢复。但病痛折磨和一些治疗用药会对消化系统造成损伤,特别是长期住院的肿瘤病人。

     可以这样说

     针对癌症晚期患者,亲友应该说:

     “看!我今天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

     不要单纯提醒“现在能吃什么,就多吃点吧!”,会让患者感觉自己已“时日不多”。

    

     “ 错误5:凡事要往好了想,积极面对吧

     “这是我们常对癌症病人说的一句话,但对病人没有什么帮助。”

     杨萍指出,积极面对的态度没错,但我们要帮助病人真正接受自己的病情,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而不是只在人前装开心。

     可以这样说

     关怀是更有用的方法,表明自己在感情上支持患者。

     “你要是想聊天,随时打电话给我。”

     讲一些成功抗癌的故事:“你看那个人就是心态好,结果又活了20多年!”

     医生可以为患者打气:“临床上这个病的治愈率只有20%,但我们这里有好几个患者都成为了那20%!”

     “ 错误6:住院环境有些乱

     大医院“一床难求”,住院环境有时很难保证。

     杨萍说,通常住院病人自己会意识到这一点,但周围人尽量不要提,不要直言“这里的条件太差了!”“病房太乱了!”否则容易让病人心生烦躁。

     可以这样说

     如果病人自己说起这一点,其他人需要做的是劝慰:

     “所有医院都是这个味道,咱们好好治病,争取早点出院就好了。”

     “ 错误7:生病也算是一种经历生病虽然也是人生一环,但大多数人都不想经历。

     杨萍提醒,面对病人尽量不要这样说,否则会被看作是只会说风凉话的“看客”。

     可以这样说

     类似“你会没事的”这种过于宏大且无关痛痒的话,对正在遭受痛苦的病人起不到丝毫安抚作用。

     可以问问病人,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表明需要的杂物用品我可以帮你去买等。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纽带,考虑到病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所说的话应当传达更多的关爱。

     杨萍提醒,医患之间的互相支持非常重要,所以病人也应当换位思考,尊重医生,积极配合治疗。比如,在诊治过程中,患者应当主动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诉求,而不是表达愤怒和抱怨,排斥治疗,或者有意无意地掩饰病情。▲ (生命时报记者 高阳)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点击获取授权。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商务合作:(010)65363768

     内容合作:(010)65363791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