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皮特因为孩子离婚,千万别做这5种不靠谱的爸爸
2016/9/21 生命时报


生命君开小号啦更多实用、有料的育儿知识请移步“母婴日报”翻牌子(ID:muyingribao)
据美国媒体CNN报道,安吉丽娜·朱莉在9月20日向布拉德·皮特提出离婚,称两人有“不可调和的分歧”。导致“史密斯夫妇”分道扬镳的并不是第三者,而是朱莉对皮特教育孩子的方式极为失望。

关于爸爸妈妈教育孩子方式的争论由来已久。不少宝妈抱怨老公根本不会带娃,那么问题来了:男人在带娃这件事上,真的一无是处吗?
“老王,孩子尿了快去换尿布!”
“终于换好了。”
“你!弄!反!了!”

“睡这么死,起来冲奶粉去!”
“好。”
“水放太多啦!”

哭笑不得?其实这都不算事儿,
下面才是爸爸们带娃的日常,
妈妈们随意感受下。
机智如我!
带娃解馋两不误。
▼

这位先生,
您对我们的服务还满意吗?
▼

脑袋上贴个标签
秒变“奇异果plus”。
▼

看你还乱爬,
休想逃出我的手掌心。
▼

我要飞得更高,
飞得更高~~
▼

都说女人怀孕的时候最辛苦,
可等卸货了才知道,
生娃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带娃才是累成狗的活儿。
孩儿他爸整天拖后腿,
哭时哄不了,闹时交给妈,
玩游戏技术一流,带娃却是个战五渣。
喂奶、换尿布、哄睡、洗澡……
什么都得自己干。
明明我是有老公的人啊,
却活得像个单亲妈妈!

是不是看到了你家那位的影子?爸爸们带娃确实脑洞大开,有时又粗心大意,甚至很少帮忙带孩子,但爸爸们认真起来,也是带娃好能手,让男人带孩子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父亲角色日渐淡化
2014年,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针对“我国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地位”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44%的父亲承认工作太忙导致亲子活动减少,90%的孩子希望父亲抽出更多时间陪伴自己,但有23%的爸爸不喜欢被孩子缠着,26%觉得亲子活动实在单调。
2015年父亲节前夕,腾讯网针对“各大城市父子交流现状”进行的调查也发现,5000名参与调查的爸爸、妈妈中:
78%认为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够;即便陪伴,半数父亲只是默默看护,进行阅读等高质量亲子互动的父亲不足25%;有些爸爸更像“甩手掌柜”,照顾孩子的重任全部交给妈妈。
爸爸带孩子的5大好处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男性身上有很多女性所不具备的品质,可以通过互动,传承给孩子,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1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亲在家庭中多扮演着“责任承担者”的角色,一旦孩子与父亲的接触过少,孩子果断、有节制、勇于担责等个性就很难得到发展,导致遇事逃避等消极行为。
2情绪稳定、更独立多数男性带孩子采取的是“放养模式”,孩子吃东西弄得满身都是,爸爸也不会因此呵斥。这种宽容给了孩子“去做吧,一切有老爸在。”的暗示,让孩子的“主见”受到了肯定。
研究发现,爸爸带大的孩子除了更愿承担责任、更有主见,心态也更宽容和开放,思维方式更加理性而有逻辑,独立性也优于妈妈带大的孩子,而这一切都是未来职业成功、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必要条件。
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妈妈在抚养孩子时多呈现温柔、关怀、细致的一面,孩子在成长中,如果无法从爸爸那里获得粗放、进取、外向的特质,与同学、朋友相处就容易显得内敛、柔弱。
4强化性别认同
科学家发现,随单亲母亲长大的女孩,成年后往往拒绝做母亲或妻子,婚姻生活满意度也不如同龄人。缺乏父爱的男孩子在性格方面更容易出现“女性化”倾向。因此,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性别认同以及婚恋关系有影响。
5养成爱运动的习惯
跟父亲关系良好的孩子,在运动和协调能力上也比较好。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女球迷、玩篮球的女孩子,是不是都有一个爱运动的爸爸?爸爸可谓孩子的第一任体育老师,很多孩子运动的理念、习惯都是从爸爸那里传承来的。
5种父亲角色,影响孩子一生
香港作家梁凤仪形容:“恐惧时,父亲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亲是一盏照明的灯;努力时,父亲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亲又是鼓励和警钟。”
然而,现实生活中,“父亲”这个角色大多数男人扮演得并不合格。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斯蒂芬·波尔特将父亲分为5类,你们家那位属于哪一类?

1缺乏型
工作太忙,应酬太多,没有时间陪孩子。在父亲眼中,事业能给孩子好的生活,这个“正当”理由促使他们忽视孩子。而在孩子眼中,他们对父爱的最直接感受就是陪伴。
建议花点时间陪孩子
这类父亲应多花时间陪孩子,每天至少半小时。“黄金亲子时间”有3个特征:
专注。父亲的这段时间是专门留给孩子的,除非紧急事情,不可被干扰;
以孩子的需要为中心。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由孩子主导和安排;
以倾听为主。父亲要多听少说,善于倾听的父亲才是好父亲。
另外,孩子心中的“关键时刻”,如生日、重要活动或比赛等,父亲的出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很重要。一旦错过,可能需要十倍甚至百倍的时间来弥补。

2被动型
被动型父亲表现为两种:
行为被动
父亲对孩子有求必应,但孩子总感觉离父亲很远。这类父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像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在情感上与孩子保持距离,这可能与男性不擅长处理感情问题有关。
态度被动
面对生活种的不如意,乐观的父亲分析原因,勇于解决;悲观的父亲麻木抵抗。心态消极的父亲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成长,给他们带来心理阴影。
建议家庭生活常参与行为被动型父亲要调整心态,妈妈也应起到桥梁作用,定期组织全家游或亲子活动,让爸爸参与其中,感受乐趣。
如果发现孩子身上表现出某种自己也具有的消极心态或行为时,态度被动型父亲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起到榜样作用,才能帮孩子塑造健康的人格。

3民主型
他们耐心、细腻、循循善诱;他们帮孩子实现梦想,解决学习难题;他们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与孩子像朋友般相处。这就是我们眼中的完美父亲———“民主型”。
建议民主权威都得有
国外一项研究表明,权威民主型家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模式。然而,民主并不意味着无限度的自由以及对孩子欲望的无限制满足,而是需要一定的规则,来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校长有一次问自己的女儿:“你眼中的好父亲是什么样的?”女儿的回答是:“一个好父亲,要有90%的温柔和10%的冷峻。”这个回答耐人寻味。好父亲要有九成的民主和温情,愿意跟孩子做朋友;但一成的冷峻和权威必不可少,在孩子犯错时要给予适度的批评和惩戒。

4专制型“不准看电视”、“没事少去同学家玩”、“必须考第一”……给孩子设一堆家规或要求,让他们无条件服从自己。可这些要求大多从父亲自己的喜好出发,很少跟孩子解释,使他们无法独立选择自己的生活。一旦孩子违反,就会严厉批评和惩罚。这样的“虎爸”就是“专制型”父亲的代表。
建议平等对话少灌输
真正爱孩子的前提是理解和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亲不可强行对孩子进行知识或思想的灌输,也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塑造孩子的兴趣,而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力和智力发展规律。孙云晓强调,超过10岁的孩子,父亲更要与之平等对话,用道理说服,而不是强迫孩子。

5炸弹型
父亲动不动就发火,孩子说错一句话或做错一件小事,在他们眼中就会被放大,动辄批评、打骂。察言观色、取悦父亲成了孩子的第一要务。
经常对孩子发火是没耐心的表现。孩子的成长特点就是反反复复,所以耐心很重要。这类父亲还要注意,别把负面情绪带到教育孩子中。
建议多些耐心要宽容
孩子惹你生气时,要说出你的感觉和期望。尽量用“我”开头,如“我生气了”、“我很吃惊”等。不宜夸大问题的严重性,更不应曲解孩子的动机。
孩子犯错后一般都会有后悔自责的想法,一定要抓住这个教育的“黄金时刻”,带着宽容心,和颜悦色地剖析事情原委和是非曲直。若不问青红皂白就猛批猛打,也不许辩解,孩子可能因恐惧而撒谎、抗拒,将问题复杂化。▲

编者手记
孩子的成长需要“奶爸”,哪怕再忙再累,爸爸们最好每周抽出至少8小时来陪孩子。如果不能到现场,可以用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来弥补。孩子的成长,你一定不忍心缺位。


本期
母婴智囊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王小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 李新影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云晓
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 傅春胜
编辑:郑荣华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68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