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 | 春捂秋冻,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2016/9/22 河南健康圈儿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河南健康圈儿”,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秋分时节,金气敛降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树叶渐黄,北半球白昼一天短过一天,黑夜一夜长过一夜。

     老话儿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常被大家挂在嘴边,但你是否都了解这其中的科学道理呢?

     何为春捂秋冻?

     【冬去春来】

     是从冷转热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已经暖起来,但是气候经常变化,一会暖一会冷,往往是太阳出来后,风和日暖,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

     由于人们在冬天已经习惯了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变化而容易着凉得病。

     所以,人们在初春季节要有意捂着一点,慢慢的减衣服。

     【夏去秋来】

     是从热到冷的过渡阶段,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

     过早地穿上棉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

     到了三九严寒,真正大冷季节,鼻子和气管一旦受到冷空气侵袭,里面的血管抵抗不住而收缩,使血流量减少,引起抗菌能力减弱,躲在鼻子或气管里的病菌乘机活动,引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发烧、使人伤风感冒。

     所以,秋季又应该冻着点,衣服要慢慢地增加。

     如何“冻”?

     遵循“三暖二凉”穿衣法

     【背暖】秋冻时要注意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太暖易出汗,太凉易受寒,适当温暖可以减少感冒的机会。

     【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秋冻时要注意保护肚子不能着凉。

     【足暖】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对外界最为敏感。手脚保持温暖,才能保证身体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头凉】人体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头热容易导致心烦头晕而神昏。秋冻时要注意不要过早戴帽子,要保持头凉、足暖,才能神清气爽、气血充足。

     【心胸凉】穿着过于厚重臃肿,会压迫到胸部,不仅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还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秋冻时要注意不能过早增添太多衣物。

     特殊人群,特殊对待

     【十月下旬,秋冻停】

     到了十月中下旬,即晚秋时节,气温迅速下降,如不及时增衣保暖,一味追求秋冻,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使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不请自来。

     【四类病人,忌秋冻】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胃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风湿病患者,这四类病人若盲目秋冻则会加重病情。

     【宝宝需要“冻”吗?】

     小朋友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抗病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秋季忽冷忽热期间比成人更易患病。但身体的这种抗病能力和耐寒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

     因此,不要把孩子包得太严实,家长可随时摸摸孩子后背和手心,以不出汗为宜。同时孩子的衣服一定要容易穿脱,便于家长根据孩子当时的体温、出汗情况来增减。

     1岁以内的宝宝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多,可按照“比大人多一件”的标准穿衣。

     3岁以上的宝宝都会自我表达冷暖,只要孩子不觉得冷就没必要多穿。可以和成人穿一样多,甚至稍微少一些,因为他们会经常活动,而且适当锻炼御寒能力可增强体质。

     如果觉得不错

     就分享给朋友们吧

     编辑:S酱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河南健康圈儿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