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70年 | 读读这首纪念抗战胜利诗歌《血太阳》
2015/9/3 品读时刻

点击"品读时刻"免费订阅

诗歌《血太阳》
作者:张国领 朗诵:雅文
一
是谁在说
中国是一头
千年不醒的睡狮
睡在月亮的臂弯中
睡在太阳的摇篮里
那就和我一起来看一看吧
在中国首都的西南角
在八百年前修建的石桥上
那一群形态各异的雄狮
它们仰望了八百年太阳
它们守候了八百年月亮
眼睛至今没有闭上过
哪怕是短暂的小憩
一就这些被人崇敬的生灵
看到了公元一九三七年
七月七日那个让中国人
刻骨铭心的日子里
太阳滴下的鲜血

二
八百年的卢沟桥啊
巧夺天工的建筑
是古人赋予了没有生命的顽石
永不泯灭的灵性
我多想遥对历史喊一声
感谢您,我的祖先
谢谢祖先留下这四百八十九头雄狮
然而,八百年之后的
一个炎夏,一群扛着太阳旗的
日寇,在这里挑起了事端
于是,我的祖国在那个夏天
却被铺天盖地的寒流侵袭
本来就缺吃少穿的同胞
开始放下了个人的情仇恩怨
让怒火被迫在中国点燃
太阳就是从那时开始滴血了
那血液下成了红色的暴雨
染红群狮的眼睛
于是,一双双滴血的目光
化作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
炎热夏天的一道闪电
血色的太阳啊
激起的是不屈
照耀的是肝胆
太阳的第一滴血
是从卢沟桥头的上空落下的
在工艺精美的桥拱和群狮的惊愕中
血的帷幕飘然而下
将一个民族的目光
燃烧了整整八年

四
一批批勇士倒下了
倒在太阳的血光里
倒在了拯救国家的战场上
一批批勇士又冲了上去
冲在太阳的血光里
冲在救国的战场上
我们必须要记住他的名字
——佟麟阁
中国军队最早战死在
抗日战场的高级将领
第二十九军的副军长
他为了守住北平
这道中国人的心理屏障
把一腔热血化作了一道彩虹
铸进了最后一道城墙
我们必须要记住他的名字
——赵登禹
第一三二师师长
在中国军人的寡不敌众下
为了保留有生力量
把年轻的生命化作了一声呐喊
让身后的同胞
都找到突出重围的方向
倒下——牺牲——阵亡
坚守——血拼——抵抗
然而仓促应战的中国军人
血肉怎经得起钢铁的重创
失利的战报被鲜血染成花朵
在心与心打起的结上
绽放
太阳的血
阵地的血
民族的血
血的旗帜
在战火中飘扬

五
日军的枪声是从这里打响的
永定河可以作证
日军的铁蹄是从这里踏过的
卢沟桥可以作证
日军的血债是从这里开始欠下的
陷落的北平城可以作证
但这只是一个帷幕
帷幕拉开之后才是全民抗日的全景
上海、南京、山东、关东
无处不在的烧杀掠抢
无处不在的暴雨狂风
无处不在的
用血肉和信念筑起的长城
整整八年啊
有多少我的父老被残杀
整整八年啊
有多少我的姐妹被凌辱
还有我的兄弟战友
他们用前仆后继去捍卫
祖先留下的神圣家园
他们用壮烈牺牲去揭穿
——日寇的“东亚共荣”
八年抗战
连天的烽火
让中国的城镇乡村
处处都变成侵华日军的墓坑
中国的抗日战场
中国的英勇牺牲
是中国在为民族的存亡而战
也是为世界的正义加盟
当疯狂一时的日本军国主义
一步步走向自己末日的时候
在欧洲战场,在亚洲战场
正义战胜邪恶的捷报
像满园梨花舞一夜东风
正是中国人民拖住了
侵华日军残忍的脚步
世界反法西斯的战火
才提前化作和平的明灯

六
“七七事变”七十八年过去了
灿烂阳光早已擦净了昨日的血迹
醒来的雄狮昂首阔步
正在带给世界一个新的惊喜
当我重新来到卢沟桥头
看来来往往的人们
在这里轻松迈动步履
目光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
我的心情也如蓝天一样纯净
因为历史要告诉未来的
今天的人们都已在心中铭记
此时我多么希望
飘落了半个多世纪的
那颗滴血的太阳
只走进我一个人的记忆

*作者:张国领,河南禹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北京丰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武警大校警衔。历任电视编导,杂志编辑,文学期刊《橄榄绿》主编,《中国武警》杂志主编。出版诗集六部,散文集五部,报告文学集二部。作家出版社出版《张国领文集》十一卷。作品曾获“中国人口文化奖”金奖、“冰心散文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解放军文艺年度奖”、“安徽文学奖”、“河南十佳诗人”、“中国散文”、“人民日报文艺作品二等奖。作品被收入《我最喜爱的散文》《军事文学年选》《中学生课外阅读》等上百种文集。

|品 | 读 | 时 | 刻 |
?品质阅读 时光雕刻?
(微信号:pindushike)


投稿邮箱:pindushike@qq.com主编鸣君个人微信(QQ)号:
1400542440/284501749(满)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品读时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