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就算幸福只有一秒钟,我也会勇往直前
2016/2/28 品读时刻

    

    点击"品读时刻"免费订阅

    

     摘自:煮酒君《唐朝女人折腾史》

     北京时代华语图书公司授权发表

     编辑:「品读时刻」鸣君

     虽然他们在一起只有三年,但是她却幸福了一辈子。一位年轻英武的国王,为了娶她,甘愿挑起两国交兵。在娶了她之后,这位爱她的丈夫又为她修建了一座王宫,作为给她的新婚礼物。

     唐朝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很多活在那个时代的女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嫁给一个英雄。但是如何能将一个万人追捧的男神追到手呢?这需要靠颜值、靠家事,更加需要靠天命。与普通人相比,贵族少女似乎要更加接近自己的男神,但是想要在庞大的贵族人群中脱颖而出,也绝非易事。

     文成公主在少年时可能也做过这样的梦,但是那时的她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能嫁给一个真正英雄;她也从来都没有想过,一位汉家的普通公主,会成为藏人心目中的神灵般的人物。

    

     按照藏文历文献的记载,文成公主的出生,充满了神圣的色彩。元末明初的著名西藏学者萨迦·索南坚赞所著的《王统世系明鉴》中是这样记载的:“观世音菩萨觉知教化雪域藏土有情众生的时机已到,从自己身上放出四道光明。从观音菩萨左眼射出的光明,射往汉地,汉地全境被光明遍照,长安皇宫也被光明普照。光芒聚拢,射入到唐朝王妃的腹中,过了九个月又十天,王妃生下一个妙胜公主。这位公主绝冠世间,身体青蓝而红润,口中喷出青莲花香气,通晓文史,这就是后来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公主的出生就是伴随着光明和神圣,她被尊为绿度母的化身。从观音菩萨右眼射出的光明是嫁到吐蕃的尼泊尔公主尺尊,被尊为白度母化身;从观音菩萨脸上射出的光明变为六字真言;从心间射出的光明就是大名鼎鼎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丈夫……”

     文成公主真正的出身在唐朝的文献记载里却不是那么清楚,只知道她出生于公元625年,于公元680年去世。可以确定的是,她是唐朝皇室远支。据相关资料显示,她可能是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本名不详(一说名李雁儿),远嫁吐蕃之后,被尊称为“甲木萨”(意为汉族来的仙女)。

     李道宗从太原起义时就一直跟随在唐高宗李渊身边,在平定天下期间功劳很大,唐朝建国之后,又率领军队讨伐过突厥、吐谷浑等地。李道宗功勋卓著,深得李渊的赏识,可谓是位高权重,受封江夏王。然而,文成公主在出嫁前却声名不显这就有违常理了,父亲如此尊崇,女儿却不受待见,在盛唐时期这个怎么也说不过去。所以文成公主很可能不是李道宗的女儿,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出于某些原因在故意掩藏,至于他为什么掩藏,那就不得而知了。

     唐朝人崇尚英雄,他们不仅因为他们自己的天可汗天下无敌,更因为他们敬重强者,不管这个人是敌人还是自己人,只要你在战场上足够勇敢,你就会在长安的街市上留下名声,成为长安少女心中的偶像。藏族人松赞干布就是这样一位在长安城都声名显赫的英雄,他大约在隋唐交接之际崭露头角,是一位杰出的少年英雄,后来做了吐蕃的赞普。

     《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其俗谓雄强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大概就是说厉害、强就是“赞”(这倒和现在人们习惯点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男子就叫做“普”,他们的逻辑倒也简单,“强的男人”,就是他们的君王。

    

     松赞干布年少的时候就当了部族老大,性格、谋略等当老大的要素自不必说,当然,骁勇善战还是要说一下,因为当老大的不一定要能打,而吐蕃的这个老大,不仅能打,还打得周边的小国抬不起头。小部落俯首称臣,大部落也对他毫无办法,他逐步在青藏高原建立起自己的政权,是为一大霸主,并以逻些(即拉萨)为首都。

     松赞干布从一个部族老大成长起来,坐到各部落霸主的位置上的时候,李渊早已从皇位上退了下来(他总共也就当了八年的皇帝,便禅位于李世民),中原已经是唐朝太宗贞观时期,贞观之治,使大唐空前繁荣,众夷国俯首,都前来长安朝拜。

     松赞干布素来仰慕唐朝,不仅是文化,唐朝各个方面都是吐蕃远远不及的,他怀着有些憧憬的心情,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首次派遣手下来到长安。唐朝虽然作为那个时代的“老大哥”,却不像现在的某国一般,全无道理,想打谁就打谁,把某些地方搞得一团糟(扯远了),那真是称得上礼仪之邦。吐蕃使者来朝后,太宗也派冯德遐回访,这就是汉藏民族互相交往的开端。而在这之后,松赞干布觉得自己摸清楚了唐朝皇帝对外族的态度,所以频频遣使前往长安朝贡,以示交好之意。

     历史上少数民族各国希望能与大唐联姻,是有原因的。唐朝不仅是中原唯一的大国,而且其地域辽阔,政治、文化、经济乃至军事实力,在整个东方都是首屈一指的,远强于周边各国。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更是出兵西域,击破强族突厥,漠南地区从此只有一个声音,这对西域诸国是个极大的震慑。各国看到了唐朝的强大,都希望能倚靠大国之威,所以对唐朝那是高山仰止,甚至以娶到大唐公主为荣。

     对于大唐的邻国来说,娶到唐朝公主虽然不能算是个梦想,却绝对是西域诸国的掌权者想要做的事情。各族的“老大”们都向唐朝请求联姻,虽然也有被拒绝的,但成功的也有不少。与唐朝联姻,甚至还标志着一个政权与势力的江湖地位。各部族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对此更是趋之若鹜,而吐蕃的这位少年首领,对这件事情当然也不甘落后。

     在听到突厥和吐谷浑两国都迎娶了唐朝公主之后,松赞干布的心思就动了起来,立马派人赶往长安向大唐求亲。然而这一次求亲,天可汗李世民并没有应允。松赞干布英雄年少,没有多少年就率兵驰骋高原,统一了吐蕃诸部,在雪域高原上也是说一不二、一言九鼎的人物,这种憋屈的事情他还真是头一次遇到,心中恼火自不待言。

     本来唐朝势大,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事情过后,他也只能隐忍不发。然而造化弄人,谁知道这时竟又发生了一件改变了吐蕃命运的事情。也正是这个意外,才让文成公主有机会与松赞干布相遇。

     松赞干布派去长安的使者求亲失败,没有完成使命的使者们万分沮丧,他们知道松赞干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一定会大发雷霆,自己甚至会因此丢掉性命。万般无奈之下,一名使者想出了祸水东流的计谋,他们把唐朝不允婚的事情推到吐谷浑的诺曷钵身上去,说本来唐朝是应允的,但那诺曷钵也在唐朝,并从中作梗,唐皇这才拒绝了联姻的请求。

     听到这个消息的松赞干布大怒,心里想这个吐谷浑王是个什么东西,他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大唐不允婚,我胳膊拧不过大腿,就无话可说了。一个小小的吐谷浑,居然敢从中作梗,这简直就是不把我松赞干布不把吐蕃放在眼里,这简直就是莫大的屈辱。满腔怒火的松赞干布,正好找到了一个发泄的目标,于是这位高原领主联合羊同国,大举攻打吐谷浑。吐谷浑当然不是吐蕃的对手,被松赞干布打得丢盔卸甲,损失惨重。

     其实,松赞干布心中更加怨恨的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天可汗,居然也不把自己当回事。自己怎么说也是高原霸主,虽然不及你大唐富饶,可是战阵上,我可不一定怕你。于是松赞干布打着入侵吐谷浑的幌子,在侵占吐谷浑后不久,他就挥师东进,攻党项、破白兰,大有与长安那位天可汗一争高下的态势。公元638年,松赞干布率二十万大军进攻松州,也就是今四川松潘,这个地方其实已经算是大唐的地盘儿。松赞干布年少气盛,公然扬言,说娶不到公主,便大举入侵唐朝。

    

     对于这支来势汹汹的高原军队,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唐王朝高层统治者太多的重视。大唐边将都督韩威率部抵抗,然而韩威的军队却因为寡不敌众,被吐蕃军队击败。而当地少数民族的各个部族为了避灭顶之灾,不得已只能归顺吐蕃。

     正当雄心勃勃的松赞干布准备在河西走廊上大干一场的时候,天可汗却已经忍受不了这个年轻人如此胡闹了。同年八月,太宗命吏部尚书侯君集等人率步骑兵五万,准备分四路围攻吐蕃军队,可是大唐主力还未到来,先头部队便以少击多,杀得吐蕃兵士丢盔弃甲,心胆俱寒。松赞干布第一次见识了大唐精锐部队的实力,在这一刻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军队还不足以跟唐朝抗衡。

     当初松赞干布下令出兵吐谷浑时,他手下的贵族和大臣就曾极力反对。吐蕃一些年长的大臣和贵族深知让大唐这位天可汗震怒的后果,他们也很清楚大唐的实力与能量。一旦失控,整个吐蕃都将面临亡国之危。即使面对八个大臣的以死进谏,松赞干布仍然一意孤行。在雪域翱翔的雄鹰,一心想要试一试天空的高度。

     所以,当牛进达率领着唐军先头部队,与吐蕃军队一交锋。松赞干布就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军队根本不是唐军的对手,整个战场上呈现出一幅压倒性的局势。他自己可以指挥全军,用人数的优势歼灭掉眼前的唐军。但是他知道,这个小小的胜利将会换来整个吐蕃的灭顶之灾。

     松赞干布倒吸一口凉气,他挥了一挥马鞭,调转马头,率领着自己的军队,撤回吐蕃,并立马派遣使者向太宗皇帝谢罪。而这个高傲的年轻人,在这时候也展现出了他的政治家的天赋。这次出击,他虽然看到了吐蕃与大唐的差距,但是他也在天可汗面前展示了一次自己的实力。他明白,唐朝人欣赏强者,这是最适合再次向唐朝提出和亲的时机了。于是他再次,向唐朝提出和亲,并且是派出大相禄东赞带着丰厚的聘礼去的。而文成公主的命运,也在这一刻悄然发生了改变……

     故事理所当然地发展到了这一步,唐太宗答应了松赞干布的和亲请求。首先,太宗皇帝有感于松赞干布再三求婚的盛情,他觉得这吐蕃虽然远非大唐的对手,但在西域诸国之中却是名副其实的大国。再加上,松赞干布这一次的态度,恭顺虔诚,并且在政治上做出了一些让步,这次政治联姻,既彰显了大唐的国威,也算是真正稳固了西域各国的秩序,好处自不待言。但是,出嫁的人选定谁呢?

     松赞干布虽然是小国国主,但是却还是大国吐蕃的赞普,而且在西域诸国中,也算得上首屈一指的英雄人物。李世民当然也不好直接就找个宫廷之中的侍女嫁过去,就算松赞干布没有资格娶太宗的亲生女儿,但是至少也应该有皇室血统,并且出身高贵。文成公主到底是怎么被选为和亲人选的?这个从历史角度上,至今仍无定论,姑且留给文学家和艺术家去想象。

     我们先不提雪域高原的自然条件如何艰苦,公主如何远嫁他乡孤苦伶仃。但是仅从后世史书与文化中对文成公主的赞誉和尊崇,就知道这位公主生得其所。从一个女人的角度上看,她嫁给了一个远方的国王,这个国王不仅是一位英雄,而且还很爱她。

     文成公主是皇家,高贵的出身,所以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是礼仪周全,还通晓经史。而且文成公主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仰者,她读过不少的佛经,甚至还触类旁通,学习了占卜和堪舆之术。文成公主有才识,且举止优雅端庄,娴静温柔,那松赞干布久居雪域,又何曾遇上过这样卓尔不凡的汉家女子?想必于数月之后,千里之外,当松赞干布掀起公主头上的幕离之时,一定是对这位美丽的姑娘一见倾心……

     既然唐太宗答应了和亲之事,剩下的事情自然就简单了很多,松赞干布也是欢喜不已,接下来,只要等候公主入藏了。而为了筹备公主赴藏的事物,松赞干布手下大臣禄东赞等人,在唐朝都城长安,整整停留了三个多月。

     民间对这一盛事,有着很有意思的传说。相传,禄东赞携带黄金五千两以及大量珠宝,率领求婚使团,前往唐都长安请婚。不料,天竺、格萨尔、大食、霍尔的国王也派了使者求婚,他们均希望迎娶贤惠的文成公主。唐太宗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便可把公主迎去,这便是历史上的“六试婚使”(又称“六难婚使”,也有“五试婚使”之说,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描绘这一故事的壁画)。这六道试题是:

     第一试:绫缎穿九曲明珠,即将一根柔软的绫缎穿过明珠的九曲孔眼。

     第二试:辨认一百匹骒马和一百匹马驹的母子关系。

     第三试:规定百名求婚使者一日内喝完一百坛酒,吃完一百只羊,还要把羊皮揉好。

     第四试:交给使臣们松木一百段,分辨其根和梢。

     第五试:夜晚出入皇宫不迷路。

     第六试:将公主混杂在三百名女子中,辨认公主。

     唐太宗发下话,这题目你们当中谁能搞得定,公主就是谁家的。这六道题目一出,诸国使者就傻了眼。这样刁钻的题目,简直就是不想把公主外嫁了。然而那禄东赞却不知是受了何方神灵的保护,运气那是挡都挡不住,每一道试题的答题过程中,那禄东赞要么是破解得游刃有余,要么就是有贵人相助。总之一句话,这六道题没有一道难住他,文成公主这才成了松赞干布的未婚妻。

     唐太宗当然也信守诺言,准备让文成公主嫁出去,但凡事总要准备一下,那禄东赞便在长安等候了起来。这期间,唐太宗觉得这禄东赞的学识和智慧远超常人,起了爱才之意,就想把他给挖过来,先是治出优厚的挖墙脚条件,然后又许诺把琅琊公主外孙女段氏嫁给他做妻子,想不到这禄东赞不吃这一套,说自己在吐蕃已经娶妻,糟糠之妻不下堂什么的话,又说我们赞普还未娶妻,我这次来就是为他迎新,自己还没有完成任务,怎么能够在这边娶亲?李世民倒也不为难他,还对他颇为赞赏,“些许”赏赐自是不在话下的。当然这是一些野史传闻,也为这一千古佳话增添了许多趣味。

     入藏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文成公主就要前往吐蕃,由唐太宗指认江夏王李道宗持节前往护送——李道宗有可能是她的父亲,读者可以想象,一个女儿由父亲送到当时在中原地带的人们心中近乎蛮荒之地的西藏,想来,两人的心里都是不好受的。

     次年(公元641年)一月,万事俱备,只欠出发了,唐太宗让人给捡挑了个吉日,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便整装出发。因为文成公主信佛,所以送亲队伍之中还有一辆车,专门承载着一尊佛像。

     吐蕃地处高原,所以行程事先便被人精密安排,甚至因为此事,还在吐谷浑边境建立起了行馆(两个大国通婚,莫说只是在它的边境建立行馆,就算是向它讨要彩礼,想必吐谷浑国主也是不能拒绝的,弱国无外交啊),因为要逐步适应高原的气候,所以他们在行进的途中做了较长时间的休整。

     不过想必那文成公主也是有着极好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人,或许是因为李唐王室的基因里的那份野性还在吧。史料记载,当初唐朝与吐蕃的约定是由松赞干布在文成公主进入吐蕃时到河源迎接。尔后,文成公主并没有一直沉浸在远离家园和父母亲人的忧伤之中,而是已经准备好相夫教子,并为自己未来的丈夫管理国家而思虑对策。她在唐朝就已经见识到了松赞干布手下大臣禄东赞的才学,这个时候已经知道此人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于是她虚心向禄东赞讨教,了解了吐蕃国内的大小事务。

     文成公主早就知道吐蕃虽然兵强马壮,但是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却还落后大唐许多,于是带了很多物资和工匠——那个时候的技术工人,甚至带的还有儒家经典、史书、名家诗文、佛经,想要帮助吐蕃发展社会文化经济。吐蕃在她带来的这些技术支持之下,各个行业也都有所发展,如种树、医药、历法、工艺技术等。西藏有民间赞美诗唱道:

     尊敬的文成公主,

     带来手工艺五千种,

     打开了西藏工艺

     繁荣昌盛的大门。

     尊敬的文成公主,

     带来畜类五千种,

     给藏区乳酪的丰产,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成公主不仅带到吐蕃去的东西不少,人其实也不少,因为唐太宗很重视这次的联姻,所以对她也放得很宽,允许她带走各种物资和技术以及典籍,并且还有大量跟随她服侍和服役的人。文成公主倒也想得周到,她怕自己在吐蕃举目无亲,满目蛮夷而孤单,还把她的乳母一家带走。侍女、卫士,制造日用品的工匠和厨役等自不必多说。

     因此次和亲不容有失,为保护文成公主的安全,李道宗挑选的这一支精兵,算得上是大唐军队中的王牌——当然,和亲的对象是吐蕃,这可能也是面对外族而有一些面子工程的成分存在的。这些人,恐怕就是最早大规模进入西藏高原的汉族人了。

     休养生息长达月余之久,才终于到达了吐谷浑和吐蕃边界柏海(今青海扎陵湖),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此时早已经带着禁卫军在此等候送亲队伍的到来。当天,松赞干布便与文成公主相见,不仅对娴静端庄的公主表现出倾慕,也对于大唐送亲人员的众多,以及他们曲折繁复的礼节感到极为新奇。

     史书上记载他面对李道宗的时候,是执子婿礼。这位大唐位高权重的江夏王李道宗,即是自己的岳父,又是大唐的使臣,松赞干布非常谨慎小心地接待了自己的岳父大人,并再次为自己之前鲁莽的军事行动表示道歉。

     李道宗走后,文成公主便随着自己的夫君行走在艰险的青藏高原上。因为道路难行,松赞干布先行回程,文成公主在其后,由众人护卫缓缓而行。在进藏途中,文成公主就在沿途为吐蕃百姓留下作物种子,并教以种植之法。

     公主的和亲队伍到达逻些(即今拉萨)之后,逻些人民为她举行了盛大仪式。对于吐蕃来说,能在贸然的军事行动之后,得以存国,并迎娶到大唐公主,这无疑是一件巨大的盛事。松赞干布在宴会上表示,自己祖上从来没有谁能娶到上国公主的,自己能够娶到唐朝的公主,是自己莫大的荣幸。所以他要专门为公主建立起一座宫殿,“以夸示子孙”——这也就是后世的布达拉宫。想必,松赞干布应该是十分爱文成公主的吧,不管是不是政治原因,一个国王为他心爱的女人建造了一座宫殿,这件事真的是十足的浪漫。

     从今天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个浪漫而美丽的故事。但是在那时的唐朝,自然条件的恶劣,离乡背井的孤单是我们怎么也无法想象的。汉藏文献中,都对文成公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绝对不仅是政治的书写,而是文成公主的个人成就的体现。

     文成公主在吐蕃为松赞干布生儿育女,并帮助自己的丈夫治理国家。然而命运弄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生活了三年后便逝世,但公主并没有要求回国,而是继续留在吐蕃。她在那里,热爱吐蕃人民,也得到了吐蕃人民的尊重和热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信念支撑着文成公主,去完成政治使命,并获得自己人生幸福的呢?

     虽然他们在一起,只有三年,但是她却幸福了一辈子。一位年轻英武的国王,为了娶她,甘愿挑起两国交兵。在娶了她之后,这位爱她的丈夫又为她修建了一座王宫,作为给她的新婚礼物。

     重要启事:为保持联系,特别设定微信号“jiating-1314”,为本平台备用号。

    

     |品 | 读 | 时 | 刻 |

     ?品质阅读 时光雕刻?

     (微信号:pindushike)

    

    

     投稿邮箱:pindushike@qq.com主编鸣君个人微信(QQ)号:

     1400542440/284501749(满)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品读时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