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曼辉:教育孩子不得不看的三本书
2014/10/14 教子有方

    

    

    点击题目下方教子有方,一键关注本账号

     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有方;交流教子心得,培养有“爱”的人。(微信号:jiaoziyoufang)

     提及刘曼辉,不得不提及她的女儿李亦雯。李亦雯是个真正的优等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的优秀毕业生,毕业当年报考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维也纳大学等12所世界名校,全部被录取,并拿到包括牛津在内6所大学的奖学金。最终她放弃牛津大学,接受欧盟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到维也纳大学学习全球经济,接着到联合国实习,再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史,以全A成绩毕业。毕业后被美国一家顶级投资管理集团录用。该集团在当年全球数千个报名者中只招10人。最后一轮是集团20多名中高层经理的面试,每人一对一,谈一小时。3天面试后,她脱颖而出。

    

     刘曼辉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今天小编请刘曼辉给大家推荐三本教育书籍,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近半年,我集中看了一批教育书籍,细数共有42本。有理论的,有实践的,有专家的专著,也有成功父母的育儿经。我看书开始不看前言,不看介绍,直接看内容,自己做评判。结果很有意思,慢慢看下来,一大堆书如浪淘沙,有三本书看了还想看,反复看了多遍,特别有体会、特别有收获。再详细看介绍,方知三本书都是教育经典大作。现在这三本书我不光放在了床头,而且出外旅行也带着,成了我常看常新常有感悟的书。

     首推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爱弥儿》,这是一本理论书籍,但并不枯燥。

     德国哲学家康德指出:“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则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在世界的秩序与规律,卢梭则发现了人的内在本性”。

     有人认为:只要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存在,那么,即使所有的教育文献都消失了,教育学的理论和现实也不会受影响。“而对于现代人来说,只需要拥有一本《爱弥儿》就足矣”,这句话,是译者彭正梅的话。读了多遍《爱弥儿》后,我觉得这句话没有夸大其词,十分赞同。

     因为,这本书对于教育的本质和如何教育孩子的确是真知灼见,尤其对于当下的中国对孩子教育极其重视又焦头烂额的父母来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第二本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这本书也是一个奇迹,1956年一经问世,便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至今还长销不衰。

     这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如何去爱,母爱、父爱、性爱、博爱……的不同,尤其“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这一章可以让我们明白怎样爱孩子,才不会让孩子窒息,不会反感、不会逃跑;什么样的爱,孩子可以感受、可以接受,并成为一个懂爱会爱的人。

     第三本书是日本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从拿到手,我一口气读到半夜,边看边笑边哭,爱不释手,连续看了三遍,太好看了。

     由于太喜欢这本书,我收集了有关作者黑柳彻子的所有资料,又连续购买并阅读了6本由黑柳彻子和她的妈妈黑柳朝的系列书。那段日子,我如同着了魔般,脑子里全都是小豆豆。

     这是一本从5岁的孩子到100岁的老人都喜欢的书。1981年在日本出版后被译成33种文字,在全球引起了巨大反响,到目前已发行突破了1000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在日本,平均每三个家庭就拥有一本《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被美国《纽约时报》称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

     让我大受感动的是,看了这本书,大家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孩子不会犯错,错的一定是大人,一定是违反儿童天性的教育,一定是扭曲孩子心灵的错误“规则”。

     这本书用一个7岁小女孩纯真无邪的心灵(作者儿时亲身经历48岁写书)告诉世人,没有不爱学习的孩子,没有天生愚笨的孩子,没有心地不善良的孩子、没有不懂爱的孩子、没有身体智障心灵自卑的孩子……,关键是你能否碰上像小林校长这样的老师,或能否当一个懂孩子的父母。

     现在家长都很忙,但这三本书不可不读,的确是教育经典,要反复读反复思考,书不在读得多,在于掌握精髓。很多家长似乎在具体教育问题上有诸多困惑,其实,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每个人都会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教育方法。

     更重要的是,读了这三本书,也许会给你的孩子带来一个全新的未来,一个快乐幸福的未来。

     “孩子是雪白的吸墨纸,尽早让他们染上绚丽的色彩吧。”期盼我们的孩子都成为快乐的爱弥儿、可爱的小豆豆!

    

    别点下面,你会脸红的!!

     ↓↓↓↓↓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教子有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