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讲述:我和我的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2014/12/23 教子有方

    

    

    点击题目下方教子有方,一键关注本账号

     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有方;交流教子心得,培养有“爱”的人。(微信号:jiaoziyoufang)

     “妈妈可能知道你发生甚么事了,你的小脑袋有个地方需要帮忙,因为它常常让你不小心就分心了,跟妈妈小时候一模一样”,麒愣了一下,忽然掩着面哭着说他已经努力了但还是考不好,好难过,我抱抱他,等他平静后,继续说着我小时候悲惨的故事。

     跌撞的成长历程

     曾经有家长问我,会选择念幼儿教育的老师肯定有个幸福的童年与求学过程,不然怎么可以这么有耐心,每天笑容可掬地从事繁杂又辛苦的幼教工作呢?

     记得那时刚入行没多久的我只有笑而不答,说真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生了孩子之后,陪着自己的孩子一步步地走在求学的路上,看着孩子经历的故事,我开始更清楚的了解,那时会选择幼教的我是因着怎样的因缘际会。

     我有一个非常用心的上班族妈妈,总是工作家庭两头烧,如果光以结果论,我们家三姊妹都在美国读到硕士,其中最小的妹妹目前正在攻读史丹佛大学的电机硕士,可以印证妈妈是多么用心的栽培我们,但说实话我一直到高三以前的成绩都是低空飞过,可以说完全是靠着妈妈和老师们的苦心鞭策(真的是有棍子的鞭策唷!),才勉强挤进了台北前五名的公立高中。

     不过成绩在班上常是倒数几名,青春期上课时最常做的事就是“出神发呆”,甚至练就可以看着老师发呆,这样老师才不容易发现,不论怎么被狠狠的挨打还是被恶毒的责骂,就是没办法不发呆恍神,粗心、忘东忘西是家常便饭,隔天要月考却把书包留在校车上的类似故事更是层出不穷。

     最痛苦的科目是数学,刚好高中的导师是数学老师,每天早自习小考考两题,我不是五十分就是零分,而且零分居多,我发誓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念数学了,但每天的日记就是向老师忏悔又抱了颗鸭蛋回家,甚至因此每次考数学大考就开始冒冷汗、肚子痛、拉肚子,现在才知道那是身心症。所以当进入小三的麒开始出现数学的撞墙期,我完全好像回到了自己的记忆中,看这位他发生着以前我发生的状况,然后心里慢慢有了谱。

    

    


     在儿子身上重新体现

     麒从来就不是一个好教的孩子,上小学之后更让我白了不少头发,但算是苦尽甘来吧,升上小三的他遇到一位有心理系背景的导师,一开学我很慎重地写了一封家庭介绍信给老师,包括麒到医院做的评估,和之前我在部落格记录下来的心路历程,麒的老师在开学当天晚上用手机回了篇简讯给我,让我看完差点当场掉泪,她写着:“白天忙于班务,刚才回家才有空细看您的信件。很心疼您与孩子曾历经的伤害,也可以发现您对孩子的教育着实用心。请相信我,孩子在我的班心灵能得到滋润的。莫担心,不妨多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一切,如有疑虑可随时与我联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周老师真的很用心地在实践她的承诺,甚至主动打电话到家中找麒谈白天没有谈完的状况,虽然她很少写联络本说麒的坏事,因为她曾说过不喜欢老找家长告状(这点我就超感恩的了),但从一些端倪与观察中,我还是嗅得出麒在班上还是“问题制造者”。

     小三的课业量开始加重,难度加深的结果就是麒越来越不能只靠小聪明过关,慢慢发现功课上他不能游刃有余,光是英文和数学就已经让他哀哀叫不停,一些比较繁复需要定下心来思考的数学,他居然可以不断地答错,连数理超强的爸爸花一整个晚上一对一的陪他,他常常还是摸不着头绪;加上有一次到班上当晨光妈妈,老师在我要离开时说了一句:“妈妈,麒控制得好辛苦!”我就大概猜出一些问题了。

     亲师合作面对问题

     我先在联络本上表态,告诉老师期中考后的某天,我预约了医院的评估门诊想带麒回去复诊,因为觉得麒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似乎越来越明显,如果不是做过智力评估,我可能会以为是他“笨”,如同我自己求学过程中,一直觉得自己是属于资质不好的学生,也一路被骂笨骂到大,但现在我了解到自己和麒都不是“笨”,很有可能是有ADD的症状,也就是“注意力不足(缺乏)过动症”。

     老师在联络本上马上回应需不需要她提供纪录,原来她一直很用心的在为麒的行为作观察记录,我告诉老师晚上再拨电话给老师请教,我想是时候好好谈谈了。

     很感谢麒的老师不但没有放弃麒或贴标签、处罚他,反而非常的包容与体谅,试着用麒的观点去看事情。老师分享了最近发生的一个小故事,麒上课常回头去拿后面小女生的东西,一会拿人家的笔、一会拿尺,后面那位可怜的小女生真的是不堪其扰,最后老师只好请小女生把桌上所有的文具都收光光。

     但没想到上星期麒更夸张,居然上课到一半忽然回头去打了一下小女生的头,小女生满脸错愕,老师当然很慎重的处理,请麒搬到后面去一个人坐,好好想一想自己的行为,过了几天等到麒比较平静时,老师想请麒回来坐,没想到麒居然一口回绝,他的理由是:“一直被人家念,好烦,自己坐后面比较好”,老师再进一步引导他和他详谈,麒才说:“我真的控制不了,就是会想要一直动、一直摸东西、拿东西,我还是自己坐后面比较好”。

     听完了真是心里一阵说不出的滋味,老师说麒打人家的头很确定并不是生气或报复,如果是生气、起冲突还好处理,但他真的就只是因为无聊、好玩,真的就是控制不了,甚至已经影响到他的人际关系,但唯一安慰的是他似乎越来越知道自己的状况,现在我们能帮他的就是让他认识自己、觉察自己、进而控制自己。

     在学校是影响上课秩序和人际关系,而在家中要教导一个注意力缺失的孩子,真的是非常挑战的事情,因为他不像一般孩子说一遍、两遍,或换种方法解释就会懂,而且气人的事,你明知道他已经理解了,但为什么就是一直答错呢?然后大人的音量就会越来越大、语气越来越激烈,最后很可能又是以一场亲子战争收场。

    

    


     爱是了解更是陪伴与接受

     那天等到他委屈的上床睡觉,我跑去躺在他身边抱着他,告诉他:“妈妈可能知道你发生甚么事了,你的小脑袋有个地方需要帮忙,因为它常常让你不小心就分心了,跟妈妈小时候一模一样”,麒愣了一下,忽然掩着面哭着说他已经努力了但还是考不好,好难过,我抱抱他,等他平静后,继续说着我小时候悲惨的故事。

     然后我告诉他:“你知道还有谁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吗?”他摇摇头,我告诉他像是他认识的爱因斯坦、莫札特、游泳天王——菲尔普斯、邱吉尔、比尔盖兹…这些名人都是过动症,但是因为他们很努力,后来也找到帮助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热情所在,所以他们成功了,妈妈也是啊,虽然以前念书时这么的惨,但最后因为发现自己好喜欢念幼儿教育,所以发愤图强、专心的不得了,甚至放下一切的到国外去念幼教硕士,我们只是辛苦一点,但不表示就是笨或是失败者,这样你懂了吗?

     而自己会走上幼教,最初的初衷就是想为孩子们发声,因为在求学阶段的种种委屈,让我非常能同理小小孩的种种不安、需要与说不出的无助,我相信这些挫折对我而言最后都化成了养分与动力,让我找到人生的方向,并如此享受着和孩子们单纯的生活,当帮助到孩子时我也能感到无比的成就与喜悦。

     麒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知道对他而言,除了需要慢慢学会和ADD相处之外,更需要的是大人用正向的态度帮助他、肯定他、找到他的优势,很多的过动症到了成年甚至伴随着忧郁症等其他身心病,因为他始终没有被人群接受,其实我自己在青春期时因为怎么努力都考不好,也曾有过“不如死了算了”的念头。

     虽然还没有到医院得到确诊证明,但我想以我对ADD的切身了解,大概也八九不离十了,而在陪伴麒继续长大的过程中,我相信当初那个被伤到体无完肤的小小我,也许,可以透过陪伴麒的过程,重新再活一次。

     我们不笨,也不是坏孩子,只是需要有人了解我们。

     文/何翩翩(Mella)

     原文刊载于亲子天下

    

    别点下面,你会脸红的!!

     ↓↓↓↓↓

     阅读原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教子有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