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身患不治之症的小男孩,活的比谁都明白!
2015/8/19 教子有方

    

    

    点击题目下方教子有方,关注中国顶尖教育杂志

    

     这个叫做山田伦太郎的日本小男孩,由于心脏的左心房和右心房没有分开,于是患上了被称为“房室交叉”的不治之症,而得这种病的几率只有万分之一。

     虽然他已经到了离不开吊瓶的程度,可他依然坚持每天吸着氧气去上学,是一个很开朗、很爱聊天的男孩。生命对他如此严厉,他却如此热爱生命。

     请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

     小太郎在中学一年级时,写了一篇关于“生命的珍贵”的作文,让人难以想象是出自一个孩子之手。内容如下:

     大家考虑过生命有多珍贵这件事吗?

     在我看来,生命是无比珍贵的。但最近,我总是听说一些自杀、伤害不断的新闻,我很生气。而我思考有关生命的珍贵这件事,理由有4个。

     第一,我生下来时就只剩下半条命。但是,得到了以主治医生为首的很多人的支持与帮助,才让我可以活到今天。

     还记得我2岁的时候,在家里,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接下来,身旁的妈妈马上对我做人工呼吸,爷爷对我做心脏按压,奶奶为我叫来了急救车。等急救车来的时候,我已经恢复了心跳。之后我被带到附近医院,经过短暂的治疗苏醒后,又被送往儿童医院,恢复了健康。因为是很小时候的事了,所以我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每当家人跟我讲起这件事时,我都会说“真够你们受的了”。原来我是那样子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我为了活下来一直在努力着。曾经历过手术、康复训练、水分限制、体重控制等一般人难以承受的事情。还曾经有过饮水量不能超过1公升的时候。那个时候,我是靠吃冰块和水果来滋润喉咙的。小时候不能尽情的喝东西真的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但当我得知我的饮水量可以增加时的那份喜悦,我到现在都记的很清楚。

     第三,在我小学一年级的冬天住进医院时,病房里的一个孩子去世了,当时那个孩子的母亲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的悲伤……

     那天半夜,突然从远处病房里传来了那个孩子的母亲的声音,“爸爸马上就来了,坚持住”。但是,在爸爸来之前,那个孩子就走了。我在那之后就出了院,但这件事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如果自己像这样死去的话,那我的家人和朋友该有多伤心啊。

     第四,在妈妈怀着弟弟的时候,真的好辛苦。因为肚子太大,已经不能自己穿袜子,菜也买不了了。于是,我就帮妈妈穿袜子,去买菜。通过帮助妈妈,时常让我想到,妈妈当初怀我的时候,明明也这么辛苦来着,却仍然忍了过来,让我觉得我必须要珍惜我的生命。

     每个人的妈妈都是经历了10个月的辛苦,却一心想要见到你们而努力过来了。然后,出生后的你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与帮助,才会有了今天的你。

     也会有人认为“生命是我自己的,自杀也是我自己的事”。但是人是靠着相互间的支持而活着的。你的自杀会给周围的人带来痛苦。所以,请你珍爱自己的生命,也珍爱别人的生命。

     难以想象,这个初二的小男生,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样的苦痛,才有了这番对生命的领悟。

     小太郎心目中“理想的医生”8条

    

     小太郎有个相差10岁的弟弟。他的弟弟在4岁生日那天许愿说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医生,听到这话的小太郎,给将来想当医生的弟弟和年轻人们提出了以下8条建议:

     1、要看到患者的全部生活,包括他们的家人和兴趣爱好等。

     2、任何一个患者都对自己接受的治疗和检查怀有不安。要认真、清晰地向他们解释清楚。

     3、患者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痛苦。重要的是,你要立即为了你的病人行动起来。

     4、即使是住院的患者,也有自己的生活。检查和治疗应尽量配合患者的生活来做。

     5、对于住院的患者来说,病床就是他们的家。当你去采血和问诊的时候,请你感觉就像去别人家里一样。

     6、患者和患者家人都在等着手术或检查的结果。出来后请马上告知。

     7、和患者的关系,不应该在治疗终了后跟着结束。

     8、医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因为有可能会找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方法,病危状态也可能只是一时的。也许医生觉得绝望时,患者和家属并不这么认为。

     相信这8条是小太郎住院后亲身总结的经验之谈。也给很多医生上了一课不是吗?

     为其他生病孩子创作治愈绘本

    

     小太郎还根据自己的住院经历,想到还有好多小朋友和自己一样,在接受着不同的治疗,为了缓解他们的恐惧,鼓励他们面对疾病,珍爱生命,特意创作了一本绘本。据说这本绘本被放在了他接受治疗的医院,给很多前来看病的孩子们带来了活下去的勇气。

     生命的可贵,连一个小孩子都如此明白,成年人怎么会不断做出伤害自己及他人生命的事呢?生命只有一次,请从现在起,珍爱它!

     声明:本文为微信公众号教子有方(ID:jiaoziyoufang)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子有方,专注于育儿知识、亲子关系、教养智慧的分享。转载授权请加QQ194966394教子有方微信号:jiaoziyoufang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教子有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