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游”成攀比 开学最怕老师问“假期去哪儿”
2015/8/24 教子有方

    

    

    点击题目下方教子有方,关注中国顶尖教育杂志

     导读很快就要开学了,家长在感慨“熊孩子们”总算回归校园的同时,有人还在发愁,“暑假太忙了没有带孩子出去旅游,之前开学第一天同学之间互相说去哪里玩了,也不知道孩子怎么跟同学说。”

     “假期去哪儿”成为部分学生及家长最怕老师问及的问题。小编从不少家长口中得知,假期出国游成为了部分学生的例行节目,并且出国旅游的学生越来越低龄化。

     纠结派跟团走马观花有意义吗?“以前我觉得带孩子出国游本身就是一件量力而行的事情,没想到现在自己面对它如此压力山大,大有变成必修课之势。”儿子刚读幼儿园小班的严小姐坦言,放假时,老师就给孩子们布置了作业,游览一个地方,回来告诉同学们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

     结果,刚放假一周,班级微信群里就陆续有家长晒出了带孩子到世界各地游玩的照片。

     “我觉得家长间存在互相攀比的风气,但重要的是,老师应该对孩子有所引导,而这个引导不是随便布置一道作业,随口一问‘放假去哪儿’就能完成的。让学生长见识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实现,而未必要亲临其境。”严小姐表示,孩子还处于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家长,大多还属于事业的打拼期,生存压力大,钱和时间都不多,确实难以充面子。

     同时,她认为领着孩子跟团游的意义已变味,所有景点都是走马观花,很多参团的人出国就是为了抢购所谓的便宜又正宗的商品,跟这样的团出去对孩子成长能有什么好处?

    

     支持派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根据旅行社提供的信息,在假期出境游的旅行团里,很多都为亲子游。

     “我一直认同的观点是‘读万卷书重要,行万里路更重要’,所以每个假期肯定都要带孩子出去玩一趟。 ”家长刘先生说,他不仅带自家孩子出去玩,还与孩子班级里其他意气相投的家长约好一起出游。刘先生说,除了让孩子开心玩耍外,长见识也是主要方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当然,对微信朋友圈‘晒照片’我持保留意见。 ”在刘先生看来,如果在家长群或朋友圈里过多讨论出国游的话题,确实会给一些条件尚不允许的家庭带来压力。而对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这种压力会来得更加猛烈。

    

     专家观点:开阔眼界并非只能通过出国

     1,量力而为,理性旅游。

     无论出国旅游,还是报各类艺培训班,家长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优秀,更出类拔萃,或者说都是抱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可以理解。但也要量力而为,只输入物质,并不一定对孩子好。

     都说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真的只是指经济物质条件和父母所能提供给孩童的资源吗?

     私以为不是。男孩子和女孩子都需要富养,也都需要穷养。

     富说的是要获得大千世界各种体验(学习能力),穷是要在获得体验之后学会控制欲望(自制与自律)。

     不是只有踏遍万水千山,穿遍绫罗绸缎,尝遍万千珍馐才叫富养。没有充足丰富的体验与精神生活,纵使欲望沟壑无穷无尽也能填满,却也是穷养。

     2,转变观念,开阔眼界并非只能通过旅游

     长见识不一定非得远行,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也并不意味着全面发展,孩子是一粒种子,需要阳光雨露,需要我们用平和的心态去抚育他们成长,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快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其实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认同感,家长能在生活中多认可他们,满足他们的自尊需要,他们便不会需要借助外在物质炫耀或比较来确认自己的优势与价值。

     3.老师注意引导,布置作业讲究技巧

     一句“假期去哪儿了”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却大大囿限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内容,让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似乎仅限于远行。

     孩子们可以分享的不仅仅是旅行见闻,还有很多。比如说小朋友在假期里精心培育一盆花或者一盆菜,他所观察到的植物生长情况可以分享。比如说孩子们玩了几乎绝迹的滚铁环打陀镙等游戏可以分享。比如说孩子们的假期里的一些创意设计新奇想法可以分享等等。

     出游目的不是住豪华酒店吃大餐,而是长见识,在这方面老师能起到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要让孩子明白,值得骄傲的不是去了哪,而是通过这一趟旅游收获了多少知识,最应与他人分享的也应是这一部分。不少老师会布置假期游玩日记,如何评价这部分作业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声明:本文为微信公众号教子有方(ID:jiaoziyoufang)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子有方,专注于育儿知识、亲子关系、教养智慧的分享。转载授权请加QQ194966394教子有方微信号:jiaoziyoufang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教子有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