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拉是种病,聪明家长这样治!(附欧美儿童时间管理表)
2015/9/16 教子有方

    

    

    

     孩子磨蹭的原因大致有:

     1.不当的教养方式

     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就大事小事的完全由家长安排好,自己不动手,慢慢的对任何事都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也逐渐养成了做事拖拉、没有主见的习惯。

     2.缺乏时间观念

     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他们不知道快一点做完事情能有什么好处,当然也没有意识到慢一点做事有什么不好。这就需要父母平时注意强化孩子的时间观念,不然孩子很难感受到时间对自己的意义,很容易养成不惜时的坏习惯。

     3.自我控制力差

     孩子一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注意力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所以就会很快忘记初衷,而无法专心于所做的事情。这样孩子每件事情都只能留个“尾巴”,有始无终,从而慢慢养成磨蹭的毛病。

     4.心有余而力不从

     有时孩子做事慢并不是故意的,有可能是孩子所做的事情超出了孩子所能承受的能力范围,或是孩子还不熟练操作技巧等,以至于做起事来不那么得心应手,慢就再所难免了。

     5.缺乏自信心

     有的孩子在做事时缺乏勇气和信心,对自己的要求过高,怕自己出丑或做不好,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定,从而动作也就自然而然的慢了下来。

     6.天生的慢性子

     按照气质类型来分,人可以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个气质类型,粘液质和抑郁质类型的人天生就是“慢性子”,这是孩子一生都不太可能改变的先天气质。

     7.与父母消极对抗

     有些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给孩子布置的任务过多,孩子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于是可能会采用“磨蹭”招式予以回击,奉行“决不按时完成”的原则,以免有更多的任务。

     找出了以上孩子磨蹭的症结所在,就可以“对症下药”了。

    

    


     家长要学会宽容

     孩子磨蹭是引发父母发火的一个最常见的因素。家长总觉着孩子应该开始干点正事儿了,但他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一直不开始做正事,这时家长就会忍不住冲孩子吆喝。不过,这也是家长成长的机遇,不放在每次发火之后反省一下,就会发现你有两个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

     第一个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时间紧,应该快一点儿

     很多的发火都是由于家长觉得时间紧迫,所以有些急。其实这只是想当然。时间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紧迫,即使磨蹭耽误三五分钟,也没关系。所以,家长要学会告诉自己:其实不急,耽误三、五分钟没关系。这样默念,自然就不容易发火了。

     第二个不合理的习惯性思维:你应该开始了

     发火还有个原因,就是总觉得他应该开始了。所以看他还没开始,家长的情绪会一点点积累,过一会儿孩子要是还没开始,马上就火了。家长要学会反省自己: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他可以有自己的打算和安排,他正在做的事情是有理由的。

    

     要想治好孩子的磨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而一日之计在于晨,好好地计划好早晨的时间是关键。小编初心总结几种国外家庭常用的“早晨时间计划表”,家长们不妨一试。

     一目了然型

    

     我们的 “早晨事项”:上厕所、刷牙、换衣服、吃早餐、穿鞋和外套、检查书包和便当盒、上学去!

     更进一步的话,不光有任务清单,还有时间表。不过,每天都要做到这么按时,也是有难度的。时间表的用处,更多体现在给孩子培养时间感上。

    

     6:15 起床

     6:20 喂狗食和水(还有时间照顾宠物?虽然只有5分钟的时间,天天坚持也不容易的)

     6:25 整理床铺(现在中国孩子自己铺床的可不多)

     6:30 刷牙洗脸

     6:35 扎辫子(家有女孩)

     6:40 换衣服

     7:00 服药(估计是维生素之类的)

     7:10-20 上校车

     (家长可根据我国孩子的作息及学习时间来调整)

    

    

     按部就班型这种计划就更进一步了,有完成打勾的功能。完成任务后,就打一个勾,打勾会带给孩子成就感。不过这样的设计,需要每天打印,有点浪费纸张。

    

     如果觉得天天打印麻烦又浪费,可以考虑这样的表格,可以用上一周。

    

     其实,除了早晨的计划之外,很多国外家庭还会帮助孩子制定睡前计划,道理都是一样的,做法也大同小异。

    

     一般的孩子都较为看重来自外界的承认或认同,所以,要想让孩子不再那么磨蹭,父母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是必须的。如果父母能经常对孩子说:“你如果再快一点儿就更出色了”,“你现在比过去有进步了”, “你看你做的多快”,“做的真棒,加油啊”, “真好,现在用不着老提醒你了”,孩子便会受到正面的外部刺激,而这些真诚的鼓励是能够打动孩子的,孩子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下次做事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快点儿。

     别忘了,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教育成果最直接的体现。

     声明:本文为微信公众号教子有方(ID:jiaoziyoufang)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子有方,专注于育儿知识、亲子关系、教养智慧的分享。转载授权请加QQ194966394教子有方微信号:jiaoziyoufang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教子有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