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出没,心烦?那也比懂事娃娃强!
2015/11/26 教子有方


点击题目下方教子有方,关注中国顶尖教育杂志
“懂事”是个中国式词汇。大人夸谁家孩子,常用的一个词就是:这孩子真懂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如果一个本该无忧无虑、没心没肺地疯玩的小孩,他过多表现出了“懂事”行为,那孩子的“懂事”,不过是“压抑自己,隐藏自己的真实需求,迎合父母和别人。”
过于听话的孩子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父母过于专制,喜欢用命令压制孩子,不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另一种情况,就是孩子缺少安全感,过于依赖、顺从、压抑,没有自己的主见也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孩子一般会比较懦弱、退缩、自卑,做事也缺乏创造性。

对比之下,我宁愿要一个爱发脾气、喜欢疯玩儿、适当的自我中心、敢于说不的熊孩子,而不愿意养一个过于懂事的孩子。我对孩子仅有的期待就是:让他安心做个孩子,也安心做自己。
我相信,每一个真心爱孩子的父母,也一定会同意我的看法。既然如此,那么下面这些容易养出过于“懂事”的孩子情形,父母们还需慎重处理。
一、父母太过强势,孩子会丧失自我。
很多懂事的乖孩子,是因为父母过于强势,为了获得更多父母的关注和关爱,换来更多的称赞和夸奖。他们唯有满足父母的要求,成长为父母期待的样子。
所以,做父母的,请随时留意,是否由于你的强势,你的孩子努力变成你想要的样子,为此不惜改变自己的意愿、收敛自己的天性?如果孩子在这样讨好你,那么他正在丧失自我,包括真正的自我力量,包括自信和自尊。

二、父母经常吵架,孩子会自卑怯懦
父母经常吵架,会让孩子过早的成熟,他们会认为父母吵架是由于自己的不听话、不乖造成的,所以努力变成个“乖孩子”,不吵不闹。为了让父母高兴,他们还会讨好的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所以,为了孩子,请做好自我成长,不要把孩子牵扯到父母的婚姻关系当中。即使偶尔吵架,也需要当孩子面和好,并且明确告知:这是父母之间观点不和引起的,跟孩子没关系,不影响爸爸妈妈都很爱孩子。

三、单亲家庭诉苦,让孩子产生“角色错位”
单亲家庭,尤其是单亲妈妈,她们习惯性的向孩子哭诉自己带孩子的艰辛,让孩子给妈妈争口气。孩子把所有的害怕和心理需求深藏内心,竭力在外表上装得很“懂事”、“坚强”。像这样心理过早“成熟”的孩子,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成人化的孩子”。
“成人化的孩子”现象是指基于某些特殊原因(生病、酗酒,父母冲突等),致使父母一方或双方“形同虚设”,其子女被迫去扮演原本父母应当扮演的角色,产生明显的“角色错位”现象。有研究报告显示,过早成人化的孩子在成年后大多有酗酒和滥用药物现象,患抑郁症的比例较高。
当然,并非所有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都如此。关键是父母自己要成长,要有担当。一个家庭,总要有人去担当的。如果父母总是处于退行的状态,像个孩子,难道真的要孩子去承担不属于他的责任,扮演一个“大人”吗?

四、二胎家庭父母的偏爱,造成孩子存在感低
虽然在这个新时代,仍有少数家庭存在“重男轻女”、“偏爱大孩”、“溺爱老小”等一系列封建思想。这时候,被忽视的孩子就会通过“懂事”来引起父母的重视,他们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表现的更完美。从不哭闹,主动忍让,他们特别害怕犯错,自我价值感非常低。而这些孩子长大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极高,他们很难自在地与自己、与他人相处。
6岁前是孩子安全感发展的黄金期,只有安全感建立的扎实、稳固,其他诸如目标感、意志力等好的品质才会逐渐发展起来。而孩子的安全感建立来源于家庭,来源于父母对等的爱。请用心关爱每一个孩子,如果不想让他们心理偏差太严重的话。

孩子,就应该在什么年龄干什么事,过早“懂事”的孩子不一定是好现象,他们肯定是由于这样那样的父母问题引起自身问题的折射。作为父母更应该时时自省,不要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磨灭了孩子的天性。
教子有方原创作品,转载请标明出处

回复括号内数字观看精彩内容
【0001】海量免费“绘本、儿歌、动画、早教”资源
【1116】期末考后家长必做3件事,不然白考了
【1117】身材走样、胸下垂…马伊琍写长文感动众妈妈
【1118】小学生催泪作文:妈妈更爱妹妹,不爱我
【1119】为什么从三年级开始,数学会“梯次掉队”
【1120】一位初中妈妈的后悔药:小学真心很重要
【1121】爸爸,我想买你的时间,就1小时
【1122】孙俪用一个橘子教会孩子做人,太意外
小编工资已与此
挂钩,求!打!赏!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教子有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