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不了你家熊孩子?那是因为你不会这3招
2016/8/13 教子有方

    

     关注教子有方,免费领取学习资料

    

     没有熊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

     缺爱溺爱 表明态度 承担责任

     共计 1554个字,建议阅读时间 4分钟

     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是熊孩子,那么通常来说,他还不是大家眼里的熊孩子;你见过的熊孩子无一例外都是父母眼中的完美艺术品。

     小孩子刚生出来就如同一张白纸,显然,世界上不存在一生出来就熊的孩子。那么问题就变成了,一张白纸的孩子是如何变熊的呢?

     1

     孩子熊的原因

     孩子熊,肯定是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而教育,肯定离不开爱。所以,真正的熊孩子,很可能是“缺爱”或者“溺爱”造成的。

     1、缺爱

     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必然会想办法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缺失的关爱。比如,发脾气,摔东西,大喊大叫……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求取父母的关爱。

     缺爱的孩子,他的内心也会因为缺爱而变得阴暗,具体体现在孩子在对待周围的人事物时,容易产生嫉妒、猜忌、多疑等消极情绪,也容易走极端,使用报复手段去处理事情。

     缺爱的孩子,心理没有得到健康发展,认知就不能达到正常年龄的水平,所以才会出现,不管家长怎么教育,孩子还是会按他自己理解的方式去做,且比同龄正常孩子的表现要“出格”的多,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懂你在说什么。

    

     2、溺爱

     集家人宠爱于一身,难免会有些恃宠而骄,但小孩子不知道只有自己家人才会惯着自己啊。所以他们在外面做起事情来也不管不顾,凡事过分依赖父母,觉得就算做错事了,父母也不会对自己怎么样,或者父母会帮自己解决掉问题。

     2

     父母要表明态度

    

     先讲个反面故事:有一次坐高铁出差,本来想先在车上熟悉一下接下来的工作,没想到被同车的几个熊孩子尖叫着做游戏的声音吵得根本没办法静下心来。优妈也有孩子,知道当父母的不容易,也就默默的放下手中的工作,没说什么。

     后来,一个年轻乘客忍不住了,说道:“能不能安静一会儿,吵死了。”孩子的妈妈听到后,先是拉住孩子说:“别闹了,再闹人家就让你下车了。”然后转过身对那位乘客说到:“小孩子嘛,就是这么吵,没办法的,多多理解一下嘛。”

     过了几秒钟,那几个熊孩子又恢复了刚才的状态,而那位妈妈再也没有发声管教过。

     坐在一边的我,不禁想起了朋友曾经跟我说过她的一次经历。

     一个年轻的妈妈抱着个挺可爱的小女孩儿,小女孩大概是第一次坐火车嫌闷,大哭吵着要下车,身边的乘客已经发出了倒吸一口气的声音来表示不满。

     她妈妈先是轻声细语地安抚她,等她慢慢平静下来了,说“你看你刚刚那么哭,把周围的叔叔阿姨都吵到了,你是不是做了错事啊?”等她点头后又说:“你该向他们道歉,因为你给别人添了麻烦,今天的零食也不许吃了,除非你好好给人家道歉。”

     那小姑娘眼泪汪汪地说自己害怕。

     她妈妈回她到:“没事的,只要你真诚地说对不起,他们会原谅你的。妈妈陪着你一起。”然后小姑娘就可怜巴巴地挨个儿跟我们道歉。

     就像第一位妈妈说的那样:小孩子嘛,都很吵的,然而区别他们成为不同的人的因素,是教育。父母看到孩子犯“熊”的时候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是否继续“熊”。

     3

     让孩子自己为错事付出代价

    

     一次,优妈带小优出去吃饭,邻桌是妈妈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吃饭。本来气氛挺和谐的,可邻桌的小男孩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不老实了。在餐厅里跑来跑去,妈妈把他抓回来后,坐在那里开始敲打餐具,最后还打碎了一个装酱油的小碟子。

     他妈妈看到后,摆出了很严肃的表情,并且严厉的教育了他一番后,总算安静了下来。临走的时候,妈妈付完钱后,让儿子把他的零用钱拿出来,孩子很不情愿,但迫于妈妈的严肃,还是乖乖的交了出来。

     然后妈妈把孩子的零用钱递给服务员,说是用来赔刚才摔碎的碟子。虽然服务员说不用了,但妈妈还是很坚持的说道:“做错事就要承担后果,要让他记住,调皮捣蛋是要付出代价的。”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后来还有没有调皮捣蛋,但我很认同这位妈妈的想法:在小孩做错事的时候及时让他认识到错误,并且让他为自己做的错事付出代价。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应该会比一般的孩子更有担当、更有修养吧。

    

     优妈叨叨:没有熊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家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教子有方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