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伤身体的11个姿势(养生必看)
2016/9/1 健康产业长青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这是古人对站姿、坐姿、走姿、睡姿提出的严格要求。专家为我们总结了生活中最伤身的几种姿势,看看你中枪了吗?
最伤身的站姿:稍息站

稍息站的典型特点是将重心放在一条腿上。短时间内,这会让人觉得比双腿着力更舒服,但若长期如此,会造成腰椎两侧受力不均,导致腰背疼痛。如果上身不能挺直,含胸屈颈、双肩耷拉,很容易压迫脊椎和周围神经,影响心肺功能,时间长了还会导致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化等颈腰椎疾病。
最佳姿势:脚一前一后,平均受力。
好的姿势不用费劲,而且让人舒服。放松颈部肌肉,别让下巴翘起来;调整后背肌肉,脊柱伸直,头部自然前倾;双肩下垂,别向上耸;别将双手放在背后;腹部肌肉轻轻收缩;身体重心不要偏向髋部一侧;不要双脚并拢,可以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这样更能保持平衡,看上去也更加自信。检查站姿是否正确有个标准,只要从侧面看,耳、肩、髋、膝与脚踝处于一条线上,骨盆稍向前倾就好。
最伤身的坐姿:跷二郎腿

坐着时,看似潇洒舒适的跷二郎腿的姿势,其实会引发不少病。首先,跷二郎腿时容易弯腰驼背,久而久之,侧面本应呈“S”形的脊椎,就会变成“C”字形,造成腰椎与胸椎压力分布不均,进而引起脊柱退化,如腰椎间盘突出等。其次,跷二郎腿时,被垫在下面的膝盖受到压迫,会影响下肢血液循环,若保持这个姿势过久,双腿麻木,血液受阻,很可能造成腿部静脉曲张或血栓形成。再次,跷二郎腿时,两腿通常会夹得过紧,致使大腿内侧及生殖器周围温度升高。这种高温会损伤精子,长期如此,可能影响到男性的生育能力。
除了跷二郎腿,歪歪扭扭、前弓后驼的坐姿,也会导致颈腰肌劳损、脊柱弯曲、近视等问题。臀部在前,腰部悬空,背靠椅背的姿势,不但会令骨盆扩张,臀部变大、变宽,小腹凸出,身体变臃肿,还会因躯体整个重量都压在腰部,导致腰痛,久了甚至会发展为颈椎病、腰椎病。
最佳姿势:挺直腰背,双腿平放。
腰背挺直,含胸收腹,两腿平放,小腿与大腿呈90度角,坐在椅子正中间,也可以稍向前倾,但上半身别向左右两侧倒。这个姿势坐累了,腰可稍向后靠一些,最好在椅子上放个靠垫。这样的坐姿会让上半身的重量均匀落在下半身,上身肌肉紧绷,还能起到锻炼腹部肌肉的作用。
习惯跷二郎腿的人,如果一时改不过来,要保证跷腿的时间别超过10分钟,两腿切忌交叉过紧,如果感觉大腿内侧有汗渗出,最好在通风处走一会儿,尽快散热。感到两腿肌肉麻木或酸痛时,应立即将其放平,用双手反复揉搓或拍打,恢复血液流通。需长时间伏案工作者,应每小时做一些改变原来体位的动作,如工间操。
最伤身的走姿:弯腰含胸低头走

走路时低头含胸最容易带来疲劳感,含胸时肺部空间被挤压,呼吸会变得短促,影响心肺功能。这种姿势也会让人显得没精神,缺乏自信。
此外,抬脚幅度过低,甚至脚掌拖着地走,易造成关节、肌肉、足弓劳损,而且容易绊倒;走路时不摆臂容易“顺拐”,甚至摔倒,而摆臂幅度过大会影响速度,导致上臂过于疲劳,甚至拉伤;走路时轻度的“内外八字”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但如果走路“内外八字”的状况严重,需及时调整甚至就医,否则可能造成髋关节和膝盖的过度磨损。
最佳姿势:抬头挺胸,脚步正,曲臂摆。
走路时应尽量专心,同时注意自己的姿势:抬头、挺胸、双眼平视;肘关节自然弯曲,以肩关节为轴自然前后摆臂,手掌作握杯状,同时腿朝前迈,注意双臂、双脚左右交替;脚尖向正前方,自然向前迈步,脚跟先着地。
最伤身跑姿:脚掌或脚尖先着地

跑步时,脚的哪个部位先着地尤为重要。若全脚掌着地,冲力较大,易引发胫骨骨膜炎,长期冲击还易跑成O型腿,或者造成膝、踝、髋等关节软骨损伤,形成骨关节炎;若脚尖先着地,会强烈刺激小腿肌肉,使小腿变粗,形成“萝卜腿”。此外,“内外八字”跑步容易造成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还易形成X、O型腿;过分前倾或后仰会引发肩颈背部异常。
最佳姿势:大腿带动小腿,脚跟先落地。
正确的跑步姿势是,上体稍向前倾,头位于躯干正上方,两肩稍提,两肘屈成90度,两手半握拳;跑动中,两臂放松前后自然摆动,大腿积极前抬,小腿自然放松,依靠大腿的前摆动作,带动髋部向前上方摆出,以脚后跟先着地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后蹬充分有力,步幅大而有弹性。这样可使腹部肌肉紧张,呼吸均匀、细长、充分而有节奏。高速短跑(如100米赛跑)时,要注意先热身,以防止肌肉拉伤。
最伤身的睡姿:趴睡

趴睡不利于颈椎的生理弧度和呼吸顺畅,还会压迫人体内脏,干扰睡眠,所以最好不要趴着睡觉。很多上班族习惯中午趴在办公桌上睡一会儿,这种姿势会压迫颈动脉,造成交感神经功能障碍,大脑缺血缺氧,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并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加重心脏负荷。
最佳姿势:侧卧。
以侧卧、颈背微屈、屈髋屈膝(卧如弓)为最好,肌肉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侧卧时,不要将手枕在头下,这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胳膊麻木酸痛、起床后疲累等。枕头应软硬度中等(避免过高过硬过软),高度以肩宽为宜,大约为一拳半的高度,有利于侧卧时减缓颈部疲劳,维持正常的生理弧度,保持较好的血液循环。
仰睡时,头部、颈部、肩部直接与床面接触,枕头的高度宜在一拳左右,使头部与床面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应避免长时间仰卧,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好的病人,会因此出现憋气;有严重打呼噜问题的人长时间仰卧,甚至可能引起窒息。
此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不良姿势影响人们的健康。比如以下几种:
低头玩手机、看电脑

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看电脑,会使得肩颈紧绷、腰椎负担大,导致颈椎过早退化;容易患上颈椎病,甚至患上椎间盘突出。因此,低头族看手机、平板电脑最好一次不要超过10分钟,让眼睛看看远方,放松睫状肌。当眼睛出现干涩、视力模糊、酸痛等症状时便是使用过度。
建议:使用手机时,建议将手机举起,尽可能与眼睛平视。用电脑时,建议尽可能保持背部挺直,眼睛俯视电脑约15至20度。
工作中弓背伸头

弓背伸头最伤身体,这会导致颈椎、肩膀前屈,长期如此严重损伤腰、背、颈椎部位,引起颈椎、腰椎变形,变得驼背,并伴有颈椎、腰椎、脊柱方面的毛病。
建议:选择高度、后背角度可调节的座椅;坐时保持膝盖、大腿和后背、肘关节呈90度角;将下巴向内收,使胸腔、肩膀打开,有助于呼吸顺畅。
夹着电话筒

工作繁忙时觉得自己的两只手都不够用,领导、客户电话来了还得接电话,于是有人经常将话筒夹在脖子上接打电话,由此就会加剧背部和颈部肌肉的担负,且颈肩之间的肌肉在坚持长时用力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肌肉痉挛的问题。
法国一名病人因长时间将话筒夹在脖子上接打电话,致使左眼失明,而且说话也呈现艰难。研究人员认为,歪着脖子打电话,会使脑壳的骨头压迫颈部的动脉,使从颈部到脑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到脑部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脑部功能失调,并产生耳聋、失明、轻微中风等现象。
建议:最好使用耳机或扩音器。
托腮思考

托腮坐诱发背痛。这是一个对颈椎非常不利的姿势,还容易诱发头痛。
建议:想问题时起来走走,或将双手放在后颈,扭转颈部,保证脑部血液流通。
靠在床头看书

很多人喜欢在睡前将头、背靠在床头上看书。这种半躺半坐着倚靠在床头的姿势,会让颈部、腰背部的肌肉处于拉紧状态。长期这样很容易引起肌肉的疲劳和慢性劳损,会使脊柱小关节及椎间盘逐步发生退变,从而引起颈椎、腰椎方面的疾病。
此外,当背靠在床头时,胸腔和后脑勺全部被顶直前推,身体所有的肌肉特别是上背近肩颈附近,,被迫用力前推挤压,不仅肌肉紧绷产生酸痛,甚至影响循环和神经系统运作。对脊椎甚至整体的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很多人经常腰酸背痛,原因之一就是常常坐在床上看书。
建议:睡前看书别超过15分钟,或改成将一腿弯曲、另一腿伸直的姿势,数分钟后交换,避免压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导致肌肉疲劳。
起床动作太快

很多人早上醒来就从床上弹起,哪怕是年轻人也很容易闪到腰。因为躺了一晚,僵硬的肌肉还没放松。特别是老年人早晨起床更不能过快,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多在深夜和凌晨发作,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中风的发病率以清晨为高,冬天又是高发季节。
人醒后立即下床或动作较大,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科学家就提出三个半分钟: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又坐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又等半分钟。
经过这三个半分钟,脑缺血没有了,心脏很安全,减少了不必要的猝死,不必要的心肌梗塞,不必要的脑中风。
建议:起床时先翻身侧躺,然后用手部的力量将上半身撑起来,再把脚移到床外,放在地板上,慢慢起身。
9月16号 哈尔滨 9月22号 合肥
关于举办:中华医学神技《松筋点穴正骨调理法》公益班的通知
央视上榜品牌/华人一绝技术
一、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医学,推动祖国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医疗行业协会研究决定,在全国举办中华医学神技《华人一绝·松筋点穴正骨调理法》公益班(授课老师:常务副会长李代均)。应满足广大医学爱好者要求,李代均老师决定,将多年研发的、部分简单速效医学技术免费传授给参加学员。本公益班课程设置合理、授课内容丰富、欢迎广大爱好者踊跃参加。
二、 鉴于目前全国各地举办的推拿、点穴、正骨、培训课程繁多,为了让您不走弯路,确保您能够学到顶级的课程,中华医学神技《松筋点穴正骨》(技术最全面、医技最独特、疗效最神奇)是您最好的选择,让您轻松实现一方名医梦。
三、课程简介: 华人一绝松筋点穴正骨调理法已在全国圆满举办了几十届,所有学员已见证、在授课中,李代均老师将20余年习医精髓倾囊相授,展示了大爱、用超绝的专属松筋点穴正骨技术,给前来的学员及患者进行过调理、不但得到了缓解及康复,也让大家学到了艺术性的医学、实用的技术,在学员中收到了良好的效应和口碑。华人一绝松筋点穴正骨调理法安全、独特、简便、真正做到大道至简、繁病简治的效果。患者在享受中完成调理。中华医学神技‘华人一绝松筋点穴正骨’就是用一双手,解决所有病疼问题。人人都能学会的松筋点穴正骨!零基础即学即会,用之即效、每法只在远端找点加局部调理,一次即效。以独特的手法松筋点穴正骨,通过松解组织、纠正骨骼、刺激神经达到解除痉挛和错位的目的,来治愈疾病。
四、公益课程内容:
1、中华医学神技、松筋点穴正骨基础理论及诊断、讲解疾病的由来
华人一绝松筋点穴正骨调理法的起源。
2、教学方式、手把手传授华人一绝松筋点穴正骨的定位及各部位手法的具体操作。
3、教你运用华人一绝松筋点穴正骨手法做出来的调理效果,(让学员及患者亲身体验。疗效不是吹出来的)。
4、传授本人首创的世界级的多功能万向动态牵引绝技,对于颈椎、肩周、肘关节、股骨头、膝关节粘连的快速松解,一次见效。
5、独创的5秒钟调理长短腿的方法;快速松解骨骼肌,让人体迅速达到力学平衡。
6、传授价值连城的国家专利秘方、秘传万能速效通络透骨膏药,讲解其改良配制与使用方法,此方比起中药泥灸、蜡疗、药透、一般的膏药及穴位贴,疗效提高10倍。
五、治疗范围: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胃溃疡、便秘、肠炎,发烧、急性损伤,头痛、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心脏病、心肌缺血、胸闷气短、心肌梗塞,宫寒、不孕不育症、胃寒、四肢冰凉,胆囊炎、慢性肝脏疾病、慢性肾炎、肿瘤,癌症疼痛、各种结石中早期,骨髓炎、静脉曲张、痔疮,慢性肺炎、支气管炎,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手腕扭挫伤,高低肩、颈肩部僵硬,岔气、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椎管狭窄、骶髂关节痛、关节炎、膝关节痛,半月板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更年期综合征、缺钙腿抽筋、踝关节扭伤、手术后遗症等所有慢性疑难杂症疾病,均可达到一至三次见效。
六、报名条件:
1、本学习班主要以心地善良、有爱心和有诚心学习的学员及从业爱好者,学习后愿意帮助他人解除病痛,并能够积极推广此手法的有关人员。
2、做过传统文化学习班的义工人员或平时热爱慈善公益事业者优先考虑。
3、为确保学习质量,本次公益班报名人数限50人内、如名额已满不再接收。急需参加学员请您提前报名、谢决空降、已便安排食宿,敬请参会学员在上课时间关闭手机或调振动模式。
七、时间:
2016年9月16日–19日 (16日全天报到)
地点: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2016年9月22日–25日 (22日全天报到)
地点:安徽省 合肥市
收费标准及证书:
本期公益班理论加实操。学期3天、费用500元、(含场地费、资料、光盘、结业证等)食宿协助安排费用自理。
八、专家简介:
李代均 中国医疗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独林医学研究院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华人一绝松筋点穴正骨调理法创始人、中医康复理疗师、国家一级推拿师、国家二级药剂员、高级推拿按摩科医师、中央电视台全球华人频道特邀嘉宾 、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特邀嘉宾、中国影响力人物网专家顾问团顾问、国家专利—世界第一神灸发明人、延吉市德康绝技调理院创办人、加盟连锁创立者。
世界首创多功能万向牵引带发明人、 2011年7月23日受政府和金达莱总裁的邀请到国际饭店为国家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外交官联谊会副会长秦小梅做私人调理,并得到了李部长和秦会长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华人一绝松筋点穴正骨调理法和世界第一神灸,被第十届中国科学坛组委会评为2013年中国科技创新最佳发明成果奖,同时被中国新闻互联网中心专访,并记载在当年的时代先锋人物大典中。
2016接受中央电视台决策中国栏目专访、全国几十家主流媒体同步报道、授予“医药行业领军人物”荣誉称号、同时聘任为中国影响力人物网专家顾问团顾问。
九、中国医疗行业协会声明
1.本会计划在全国各省成立分会,愿有组织能力的相关机构及个人向我会提交申请及报批。分会名称可为:中国医疗行业协会某省分会及中疗医学研究院分院等。
2.经我会审批合格,签署相关文件后,依文件规范的内容开展相关工作事宜。
3.为推动中医事业腾飞发展,我会可选派有关专家及行业领军人物在某省不定期的开展中医培训公益课。
4.参加培训过的学员经考核通过后,可自愿参加临床技能实战班。
5.如学员能达到一定的技能标准,可作为某省的医学技能代表(我会可协助办理相关证书并颁发奖牌等以此作为鼓励),并享有参加我会举办的全国医学技能大赛参赛人选。经大赛录取通过人员,愿为中医事业发展做出贡献者,我会可在全国各地推广此项技术。
6.我会在每次公益课期间可免费为有一定困难的患者及有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义诊和健康调理。
备注:凭本会员证可申请办理:北京中大联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中疗医学研究院、北京独林医学研究院三证合一的、康复理疗项目研究员及理事单位等(要求条件需有一定的临床经验或有独特的医疗技术者)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行业协会
中疗医学研究院
承办单位:北京独林医学研究院
北京中大联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燕咨询电话:18410369372 (兼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松筋点穴正骨调理法”精彩讲课视频。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产业长青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