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曲家】卡尔·尼尔森
2016/6/9 古典音乐
丹麦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卡尔·尼尔森(Carl Nielsen)1865年6月9日生于Funen岛的一个小村子。
▼ 《第四交响曲》 (不灭交响曲)(西蒙·拉特)
卡尔·尼尔森自小显露音乐天才,14岁时在欧登塞任军乐队小号手。1882年创建弦乐四重奏团。1884年入哥本哈根皇家音乐院,从罗森霍夫学习理论,从加德学音乐史。1886年参加剧院乐队,拉小提琴,1889-1905年为皇家歌剧院乐队小提琴手。指挥演出数次后,1908-14年任哥本哈根皇家剧院指挥。1915-27年指挥哥本哈根音乐协会。1915年起执教于丹麦皇家音乐院,1930年任院长。1921年访问柏林,1923年访伦敦,1926年访巴黎,指挥演出自己的作品。他的音乐多年来在国外鲜为人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交响曲的独创性和感染力传播国外。第五交响曲含有早期的机遇因素,命小鼓手即兴演奏,力求淹没乐队其他各组的音响。1891-92年的第一交响曲是始于一调,结束于另一调“渐进调性”(Progressive tonality)最早的例子之一。
▼ 《假面舞会》序曲 - BBC Proms 2015
尼尔森的作品对丹麦甚至整个北欧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丹麦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丹麦100克朗纸币上就有他的头像。他的音乐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强烈的戏剧性,还体现出或辛辣幽默、或深沉多思、或粗犷豪放、或轻松活泼的音乐个性。其代表作是六部交响曲。《第一交响曲》(1890-1892)表现出J.勃拉姆斯的交响曲风格的影响;《第二交响曲》(亦称《四种气质》交响曲,1901-1902)的四个乐章分别表现急躁、恬静、忧郁和乐观等四种情感;《第三交响曲》(亦称《开阔交响曲》,1910-1911)以鲜明的民族特色著称;《第四交响曲》 (亦称《不灭交响曲》,1914-1916)虽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但仍洋溢着生命的活力;《第五交响曲》(1921-1922)只有两个乐章,富有强烈的戏剧性;《第六交响曲》(亦称《纯朴交响曲》,1924-1925)是一部悲剧性作品。
另外他还写了两部歌剧《扫罗和大卫》(1898-1901) 和《假面舞会》(1904-1906),这两部歌剧风行丹麦全国,受到热烈欢迎。他创作的歌曲形式简洁、形象鲜明,具有一种古道热肠般的情谊。其他作品还有:《管乐五重奏》(1922)、《长笛协奏曲》(1926)、《单簧管协奏曲》(1928)、为单簧管、大管、圆号,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的《徒劳小夜曲》Serenata Invano (1914)等,以及管风琴、钢琴音乐、以及众多的合唱、歌曲集。其著名的钢琴作品有:《五首作品》Op.3 (1890)、《交响组曲》Op.8 (1894)、《恰空舞曲》Op.32 (1916)、《主题与变奏曲》Op.40 (1917)等。
1931年10月3日卡尔·尼尔森因心脏病逝世,享年66岁。
▼ Aladdin Suite, FS. 89 (191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欣赏卡尔·尼尔森 - Wind Quintet, Op.43。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古典音乐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