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港口即将运营 马六甲或将不再唯一 油运格局大变?
2016/5/19 信德海事


根据劳氏日报的报道,随着昆明炼油厂的即将完工以与同缅甸政府达成合作协议,中国石油在缅甸建造的深海石油终端即将启用。而中石油已经完工的12艘油轮即将在这里停靠。该石油终端建于缅甸西部的若开州,与中国南部在建的一家炼油厂通过输油管道相连。该港口的意义在于,以后东行的船舶可以不用再走长而狭窄的马六甲海峡进入亚洲,大大缩短了航程。该港口的启用对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可以有多种选择运输石油,毫无疑问缅甸的贸易也会因此受益。

对于油轮市场,不利的是该航线大大缩减了行程,船公司的收入会因此减少,但好的是完善的VLCC停泊和运输设施会使该地区的运营油轮增多,同时也增加了其他贸易未来在这里成行的可能性。长771公里的输油管道完工于2015年1月,它使港口与位于中国云南的炼油厂直接相连。中石油和缅甸石油天然气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合资企业投资该项目,据了解,项目总计花费了20.5亿美元,计划每年运输原油2200万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环境学者和当地居民的抗议以及当地不成熟的成品油市场,位于昆明的炼油厂和港口还不能达到预期的运营效果。同时,由于缅甸政府领导人的更替,政府方面也要求合同重新起草。在这个项目满负荷运营前,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据称,新的环境评估报告已经完成,中石油目前正在解决当地居民的安置工作。据官方消息,炼油厂将于2016年底实施运营。同时,中方也正在同缅甸的新政府商量重新签订合同包括让步条款等。虽然缅甸新政府将会重新评估该项目,但是因为许多本地公司已经为该项目投入甚多,且项目已接近完成,他们能做的调整也不是很多。

中国为什么在南亚的国家修建那么多港口?
中国所投资的都是些什么样的港口
有人可能要问,这儿一个那儿一个的港口,怎么这么乱啊?这些港口真值得中国投资吗?
别说,这些港口确实挺重要。就像陆地上总在交通要塞修建堡垒,海港建设自然也要选择关键的地理位置。

比如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地处地中海与爱琴海的交界,船只在此向东北方向航行可进入黑海通往俄罗斯与东欧;向东南方向驶去则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红海进入印度洋。

再比如瓜达尔港,位处巴基斯坦西南沿海,靠近巴伊边境和霍尔木兹海峡,是中东和南亚地区的连结之地。
另外,斯里兰卡、坦桑尼亚、缅甸的这些港口都处在交通要道,不过这并不是中国选择投资建港的全部原因。

未来十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港口布局示意图(来源:港口圈)
因为交通只是形式,它主要承载的是运输作用。如果运输的物资具有战略性意义,那么交通要塞的意义就会更加提升。
想必大家都清楚,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消费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有足够的资源用以消耗。而石油、天然气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58.1%,预计2014年将达58.8%。中国油气的对外依存度太高了,这就是软肋。所以保障石油运输航道的安全则显得尤为重要。

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靠近中东产油区,伊朗的恰巴哈尔港可以运输本国产的石油,坦桑尼亚的巴加莫约港口也能将产自安哥拉和南苏丹的石油装桶运输。而斯里兰卡的港口处于整个航线的中间位置,在这里停留补给是最好的选择。而巴基斯坦、缅甸的港口如果建成,则可以在这里卸货,通过管道或铁路进入中国境内,避免了通过马六甲海峡的遥远路途与不确定因素。


以港口贯通“海上丝路”
所以,你现在应该会理解习近平提出的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重大意义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今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道,构成当前中国推进国际合作与发展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对中国来说,这是两条重要的商贸线,也是条能源生命线,还真得由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出面协调部署。
这些中国投资的海港不仅个个地理位置重要,同时也刚好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希腊、坦桑尼亚、伊朗、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缅甸,这些国家的港口从东到西排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但相比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路的建设还有不少困难。以下从中国的东海一直盘算下来:
东海还存在着中日的钓鱼岛争端,东南亚的菲律宾、越南与中国的南海争端,缅甸对中国从铁杆盟友向“中立”的转型,原先谈好的一些铁路、港口、油气管道项目推进困难,而泰国政局总不稳定;同样作为大国的印度对中国的崛起情感复杂,传统盟友巴基斯坦国内依然动荡;西亚、北非刚刚经历“yanse革命”,南欧经济低迷、社会动荡。
这一路下来,政治稳定的地方还真不多。加之美国在西亚、中亚等地的势力渗透,重返亚太搞平衡,海上丝绸之路平添很多变局。
前段时间,日本首相安倍还访问了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试图说服两国政府跟中国保持距离。这些都是明面和暗地里的较量。但从这次习近平访问斯里兰卡达成的项目看,这个“挑唆”并不成功。
中国真的要扩张海外军事势力吗?
很早就有日本媒体就酸溜溜地声称:中国一直像在包围印度一样,在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推进港口和物流基地建设。一些西方媒体甚至推测,中国在搞“珍珠链”战略,意图通过投资沿途港口,获得海外军舰停泊基地。

如果中国真的像一些外媒揣测的,是明目张胆扩张自己的势力,笔者觉得,这些国家也不会是傻子,干嘛要热烈欢迎中国的投资呢?这不“引狼入室”吗?况且中国带着一大笔投资过来,并没有像八国联军一样,拿着长枪大炮逼他国就范,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被西方媒体一说,就变成中国搞“军事扩张”了。这个背后依然是“强者通吃”的霸道逻辑。
这个逻辑统治了世界近现代史这么多年,国际关系被形容成“丛林法则”,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一场冷战,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
中国也是这一“丛林法则”的受害者。老祖宗还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如果把中国的崛起看做是“复仇”,那太小看中国的肚量了。
所以,中国提出和平发展,提出欢迎更多的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因为这世界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再是一个国家当霸主欺负小兄弟的时代了。
往具体讲,任何国家真要在海外建立军事基地,都要首先考虑地缘政治因素。
印度洋是大国势力关注、安全力量分布密集的地方,其中尤以美国为甚,印度也视印度洋为“印度的印度洋”。中国在这样敏感的地区作出任何有可能挑起地缘军事冲突的事情,对中国而言都是极其不利的。此外,一国要在另一国建立军事基地,两国一般都是军事同盟,是盟国关系。中国不搞军事同盟,中国和那些印度洋国家的关系显然也远未到盟国关系。
所以,习近平出访南亚的背后是一个平等互利的问题,可不是谁占谁便宜的勾当。
除了港口项目外,中国也会给当地带去大笔的投资。中国也已经取代日本成为斯里兰卡第一外援国,这个选择,是市场法则,这不能说是中国胁迫斯里兰卡吧。
比如,这次和斯里兰卡共建的科伦坡港口项目,就不仅仅是一个装卸码头,而是一个大型的依托港口建成的“未来城市”,有CBD商贸区,也有希尔顿酒店等标志性建筑。中国和斯里兰卡也将开启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中国在马尔代夫也有一个大型住宅区“中国城”项目,将为马代的首都马累修建一座跨海大桥,通往机场岛。中国也会鼓励更多的居民往马尔代夫旅游。
这些项目给中国企业增加收益,也给所在国家带来便利,这就是互利互惠。
至于有些外媒对中国可能会把这些港口用作军事用途的担忧,斯里兰卡港务局负责人明确告诉过法新社:印度没必要担心科伦坡的新码头,事实上还可以从中受益。他说,斯里兰卡不会允许任何人在港口设置军事基地、或者使用港口达到任何军事战略目的。
本文综合消息自:中国水运网,劳氏日报,海外网,港口圈(ID:GANGKOUQUA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信德海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