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地炉、地坑
2016/9/10 美食博山
99%博山人,都点了上方↑↑蓝字关注【美食博山】,每天第一时间收到关于家乡的新鲜事、文化故事,好看、好玩、好吃这里都有! 小编微信:msboshan
投搞:msboshan@163.com 商家合作: 1336533 0683
你上天井那地炉里头那个卡坛里头拿出那个罐来,里头盛着也铜钱.....地炉是啥,随着城市化改造,这个博山地区特有的地炉逐渐消失,但这是咱们博山地区特有的取暖宝贝,今天就来讲讲地炉的故事。

博山,历史上煤炭储量丰富,煤质优良,曾是著名的煤炭之乡,传统产业煤炭、陶瓷、琉璃三大行。据《博山区志》记载,博山煤炭自唐代开采,之后,煤窑催生了陶瓷窑、石灰窑、砖窑、瓦窑、琉璃炉等燃煤的多种窑炉。因当地生产煤炭,博山先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自身优势,在冬季取暖方面,发明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地炕,应该说它是我国现代地暖的始祖。
地炕的组成
地炕,从建造上来说,主要由屋外建筑和屋内建筑两大部分组成。屋外建筑包括地炉坑、地炉和炉棚。屋内建筑包括垫层、火道和地面。
建地炕,通常在建房前计划好、备好料,建房时将地炕一块建好。地炉坑位置,设在屋外前墙或山墙冲着地炕屋中间位置,天井(1)特别小,也有设在后墙的,但比较少,因看火远,不得劲。地炉坑面积,大小可根据天井大小而定,一般长2.5米,宽1.5米左右。地炉坑四面,一面是房屋的基础墙,其余两面垒石墙,其中一面墙下头留一磕坛(2)放炭用,一面垒台阶上下。地炉坑深浅,不宜过深,过深上下不得劲;也不宜过浅,过浅不好留炉灰坑,特别是不好设计炉支和炉腔的坡度。地炉坑深度,一般在1米左右,3—5行台阶。
地 炉
地炉,在地炉坑房根处挖穴用砖或小条窑碛(3)发劵盘地炉(4)。地炉有炉台、炉口、炉膛、炉腔、炉支、炉灰坑、炉口挡板和炉灰坑挡板,出烟口2个设在地炉上边两侧,用陶管或砖垒。炉膛用白碳土(5)泥掺上麦稂(6)掌好。过去民房一般一间建筑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炉膛大小,可按房屋面积大小而定。炉支和炉腔坡度设计合理与不合理,是地炉好使与不好使的关键。坡度,炉支在30°,炉腔在45°为佳。
炉棚和屋内垫层
屋内火道及烟洞,在垫层上面纵横布局,火道与地炉炉腔相连,火道一般三行砖高20厘米,宽20厘米左右,烟洞与地炉出烟口相通。火道、烟洞设计合理与不合理,也是地炕好使与不好使的又一关键。
屋内地面,在火道上面用白碳土泥铺上黄板,在黄板上面,再用白碳土泥铺上大窑碛,铺时大窑碛四边打上顶头泥石灰膏,达到密实。地面铺完后,千万不要接着在上面走人,不然大窑碛容易活得(10),容易漏烟。要接着笼火(11)将地炕一派熥干(12),以待使用。因此,盘地炕保证好使,要找有经验的好匠人施工。现在,地炕地面已改用瓷板,瓷板较薄,因不再生产黄板,在瓷板下面加一层缸瓦。

地炕的使用时间
地炕每年农历10月份前后至来年农历2月份前后,使用4个月左右的时间,家有小孩和老人的,使用5个月左右的时间。冬季正常天气时,烧搭火(13)或揎柴火(14),大冷时才烧点备好的搭火坯或硔子(15),晚上用搭火将火封住,节省用炭。使用10年左右,翻修一次,将地面掀开,清理一下炕洞烟灰即可。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楼房的建设,地炕将逐渐在博山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但原来博山民居冬季采用地炕取暖非常普遍,很多村庄家家使用地炕,甚至一户有几盘地炕。陶瓷作坊也用地炕烘干陶瓷坯。现在还有一部分居民仍然在使用地炕。地炕,作为冬季取暖设备,笼火后,烟火串满炕洞,遍热地面,暖气腾腾而升;火从地生,暖从脚起,受热均匀,其热融融;并且屋内干净,不烟不呛,用炭节省,造价不高,取暖效果忒好(16)。
地炕的发明,它充分体现了博山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在博山居家生活悠久历史岁月中,留下了深刻的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同时,千百年来,博山居民使用地炕已成为一种历史,一种习惯,一种民俗,一种生活采暖文化。
注 释
(1)天井(方言)— 院子。
(2)磕坛(方言)— 墙上放东西的小阁。
(3)小条窑碛— 用陶土做成坯子,晾干后入窑炉烧制的一种地方性建筑材料,绛红色。一般长32厘米,宽16厘米,厚3厘米左右,多用于建房包墙皮、挑檐、瓦梢。
(4)盘地炉(方言)— 建地炉。
(5)白碳土— 当地一做种浅白色的土,土很细,使用该土和泥,干裂性差,并且有一定的耐火作用。
(6)麦稂(方言)— 麦穗熟了晒干,用碌碡碾出麦粒,被碾压的麦穗杆子。麦稂掺到泥里,能起到连接作用。
(7)笼盆(方言)— 原来烧陶瓷用的匣钵。
(8)黄板— 用陶土做成坯子,制作方法与小条窑碛相同。也是一种地方性建筑材料,浅黄色。一般长22厘米,宽15厘米,厚1.5厘米左右,多用于砌房顶,挑檐、瓦梢、铺地炕。
(9)大窑碛— 用陶土做成坯子,制作方法与小条窑碛相同。也是一种地方性建筑材料,绛红色。有正方的、长方的两种,大小不一,没有固定规格尺寸。铺地炕常用正方的,一般有30厘米、32厘米,厚4厘米左右。长方的一般长64厘米,宽32厘米,厚5厘米左右。其质地较黄板粗糙,多用于铺地、包墙皮。
(10)活得(方言)— 本来牢固的东西活动了。
(11)笼火(方言)— 生火。
(12)一派熥干(方言)—一气烘干。
(13)搭火(方言)— 用粉煤一般按3:1的比例兑上较粘的黄土,用水将土泡好,合成熟的较稠的煤泥做燃料。
(14)揎柴火(方言)— 用手向炉子里续柴火。
(15)硔子(方言)— 块煤。
(16)忒好(方言)— 太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美食博山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