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医院出现“药荒”了,原因是这个……
2016/4/25 经纬传奇

点击上方“医研汇”可以订阅哦!
“老仙儿”短评
最近福建屡屡爆出医院缺药的新闻,据记者调查,部分医院的药剂科反映,从三月份至今,他们每天都在“追药、催药、抢药”。“每天都要打无数的电话给配送企业,问药到了?到了多少?能不能先给我?然后同行间也一直在打听,哪家配送企业到了哪些药。一打听到就要快手联系,否则就被其他医院先要走了。”可能福建是特殊案例,但我们也要从深层次看清“药荒”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药品生产经历了从“无药可用”到“产能过剩”,政策一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并非完全的市场导向,从目前局部地区出现的“药荒”现象来看,综合来说是三个原因,
一是CFDA开展的轰轰烈烈的药品审评审批改革,二是各省开展的药品集中采购,三是部分临床急需品种的供给不足,这三重原因叠加导致了部分地区在短时间内出现了部分药品的供给不足,从另一个侧面也反应了政策顶层设计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衔接不够紧密,地方部门应对措施乏力,虽然可能是一个短暂的现象,但如不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现象。
另外,我们也看到了政策性的引导使市场供求关系处于劣势,正如漳州一公立医院药剂科相关负责人说的“简单地说,就是你有药我不能买,我能买的,你没药给我。”这句话也真实的反应了目前我国的药品市场供求处于混乱的局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管理部门更深层次的反思:
1、充分认识供求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2、理清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3、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性作用。
4、建立临床急需药品的储备、调配机制。
5、缩短政策调整期的时间,发挥制药企业的主管能动性。
6、加紧研究应对措施。
药品的供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国家公共卫生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认识到它的战略意义,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市场供求关系,使生产、流通、使用各个方面,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圈,这样才能使整个产业健康的发展,为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提供充分的保障。
医研汇全新改版
三大模块:
“老仙儿”思想系列:用另一种角度从深层次挖掘医药行业、医疗体制改 革、移动医疗的内在原因,引发思考,每周不定期一篇。
“老仙儿”短评系列:对个别的现象做简短评论。
“仙粉”投稿系列:有啥想法就来发表意见吧,说不定还能成为“网红”,不过医研汇是非盈利性的,没有稿费,但只要您的观点够尖锐,文章打赏全归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纬传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