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了,这三个地方千万别冻着
2014/11/1 健康时报
中医学有一种养生理论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捂秋冻”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秋冻,是对机体收藏功能的一种锻炼,也就是说此时冻冻有助于炼就机体对外部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
不过,“春捂秋冻”是相对而论的,是有条件的,年轻人、身强力壮之人,添加衣物的时候可以晚点、强度都可以稍大些;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特别是心脑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则要注意分寸,甚至要春捂秋也捂。
因为深秋季节气温变化大,这种变化多端的天气会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也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即使正常的秋冻,有三个“禁地”——头、肚脐、脚也是要严加保护的。
入秋后外出的时候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额头上出汗水时不能见风。这是因为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大部。
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温的人和易感风寒的人,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还可以采取经常在肚脐热敷的方法,驱寒助阳。
脚是人体各个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因此,血液流经的路程也最长,而脚又汇集了全身的诸多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足部寒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所以秋季睡前泡泡脚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温长路
相关阅读:入秋后少用拔罐祛寒气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按摩推拿科李多多: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关节、颈椎、腰椎有病变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酸背痛等症状,不少人青睐于用拔罐来抽出体内的寒气,缓解这些不适的症状。
但拔罐时,尤其是使用空气罐时,抽出的空气使皮肤的毛孔舒张,虽能拔出寒气,但拔罐的过程中,毛孔处在开放中,很容易使阳气外泻,同时使外界环境中外邪入侵,特别是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或老年人,更要谨慎使用。
祛寒气可以选择用艾灸或拔火罐,使皮肤的毛孔处在局部温热的环境中,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外感风寒。
(转载请注明:健康时报)
值班:杨小明
编辑:王真
关注健康时报微信公众账号
关注微信
通讯录→公众号→“+”→搜索“JKSB2013”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添加关注
将文章分享给朋友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与我们互动 并联系我们
进入“微官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进入“微社区”留言,我们为您解答健康问题
内容建议:010-65363357
商业合作:4006106999-2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