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里的干燥剂+水=爆炸?实验告诉你:日常用品的混搭有多危险!
2014/11/24 健康时报

    

     事件提要

     许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都出现过这样的内容:央视报道一名5岁男孩将零食包里的干燥剂拆开,把干燥剂倒入瓶中并加入水玩耍,结果瞬间爆炸,男孩眼睛因碱性液体侵蚀,造成一只眼失明。其中有许多看到该条信息的人都表示第一次听说,虽然难辨真伪,但是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转发了。

     那么,干燥剂是否真有如此大的威力呢?为了鉴别这一传言,有人已经做起了实验。

     【实验过程】在超市里买来一些零食,取出并打开干燥剂。其中一包干燥剂的包装上有“不可浸水、不可开袋、不可玩耍”等提醒字样,还明确写明,其成分就是石灰。另一包为硅胶。

    

     把两种干燥剂分别装入矿泉水瓶内,再加入一定量的温水,拧紧瓶盖。

     很快,装了氧化钙干燥剂的矿泉水瓶开始冒出白雾,发出吱吱声响。

    

     盖上瓶盖,瓶身也变得鼓胀起来。

    

     而装了硅胶干燥剂的矿泉水瓶温度变化不大,瓶身也没有明显变化。

    

     【实验结果】相对于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硅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的生石灰,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

     如果将氧化钙干燥剂放进保温杯这样密闭的空间中,氧化钙放热剧烈,造成气体水体膨胀,产生压力,压力过大可能就会爆炸。而且氧化钙沸腾后的水呈碱性,一旦爆炸会使人灼伤

     【实验结论】石灰干燥剂遇水产生大量热量,在密闭空间易造成爆炸。硅胶干燥剂相对安全。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危险传言,最为耳熟能详的可能就是“薄荷糖加可乐会爆炸”这一说法了。

     那么,传言中的这些现象是否真的会发生?一旦发生,造成的冲击会有多大?又该如何预防呢?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一一证明这些传言,同时也提醒大家,注意这些切实存在于生活中的潜在隐患!

     传言一:薄荷糖+可乐

     危险系数:★★

     【提问】一起吃薄荷糖和可乐,可能撑死人?

     【实验过程】 把薄荷糖放入大瓶可乐中。

    

     然后发生如下反应↓↓

    

     【实验原理】可乐能够喷出来,靠的就是溶解在其中的气体二氧化碳。在一定温度时,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这种气体的压力成正比。打开瓶盖时,瓶内气压变低,过饱和的碳酸会迅速释放出二氧化碳。

     可乐要产生气泡还需要气化核,在一瓶可乐中产生气泡的往往是固定的几个位置,这些固定的位置可能是瓶子上的瑕疵,也可能是饮料中微小的杂质。薄荷糖表面布满凹凸不平的小坑,往可乐里加入薄荷糖,就相当于加入了大量的起泡点。自然就能引发一场可乐喷泉。

     【实验结论】不会撑死人,但会出现“可乐喷泉”。

     传言二:高锰酸钾+双氧水

     危险系数:★★★

     【提问】高锰酸钾和双氧水都是常用的消毒剂,不少家庭也常备这两种物品。这两种东西一旦混合在一起,将产生怎样的效果?

     【实验过程】在矿泉水瓶中倒入半瓶双氧水,然后放入药店买到的高锰酸钾片。

     还没来得及盖上瓶盖,刹那间就有大量白雾从瓶口不停冒出。

    

     随后滚烫的液体也喷涌而出,如同火山爆发。

    

     短短几秒钟时间,瓶内的混合物几乎全部喷出,在地面上留下一大摊还在沸腾冒泡的深色液体。

    

     【实验原理】学名为“过氧化氢”的双氧水,以及高锰酸钾都是强氧化剂,二者之间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和氧气。这一反应比生石灰在热水中发生的反应还要强烈得多,所以场面也更“劲爆”。

     在此需要非常注意!双氧水和高锰酸钾都带有腐蚀性,滚烫的腐蚀性液体如果沾染到皮肤、眼睛,将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实验结论】滚烫液体喷涌而出,腐蚀性液体易伤人。

     传言三:微波炉+液体+晃动/勺子

     危险系数:★★★★★

     【提问】微波炉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天天用到,用它加热东西是既快又方便,可是关于微波炉的各种危害传言也时常听到,除了加热饭菜之外,还加热汤汁等液体,甚至不少懒人还直接用来加热水,这其中有什么安全隐患?

     【实验过程】将一杯水放入微波炉进行加热。加热约两分钟后,将已经滚烫的水取出——此时,水面是十分的平静,几乎没有蒸汽冒起,更没有翻滚沸腾的现象。

    

     再将铁勺放入水面。

    

     看似平静的水面,一瞬间“炸”开,溅起足有三十厘米高的水柱。

    

     如果有人端着这杯水准备喝,喷涌的滚水注定将烫伤喝水者的面部!

     【实验原理】水要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要达到水的沸点100度,二是沸腾时产生的气化中心,也就是气化核,气化核的形成可以防止水的瞬间极速沸腾。当我们用水壶烧水的时候,壶壁或者壶底会出现一些小气泡,小气泡与周围的液体进行气化反应,气泡就是气化核。

     但用微波炉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却缺少沸腾所需要的气化核,可能产生超过沸点却不沸腾的过热液体。当勺子等其他物体进入,或者是晃动这样的过热液体时,就会引发气化核产生,形成瞬间沸腾的喷涌现象。

     【实验结论】滚水瞬间飞溅,易烫伤人。

     来源:成都商报

    

     值班:杨小明

     编辑:王真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