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丨做到这些才叫养生!
2014/12/22 健康时报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
冬至·问候
▽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了,别忘问候年迈的父母。

?
冬至·进补
▽

冬至前后,人的阳气蓬勃生发,食欲比较好,而且脾胃运化转旺,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滋补作用,达到调养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有俗语“冬至补对一天,身体健康一年”,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天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因此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吃饭宜少量多餐。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冬至这天适合吃羊肉萝卜汤,因为羊肉是补脾肾的,但有点滋腻,而萝卜是通气的,可以抵消羊肉的滋腻。脾肾强健了,尤其是脾强健了,人体内的阴气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滋润,阳气自然就能更好地生起。另外,羊肉炖当归、生姜,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科黄源鹏博士表示,不恰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比如吃狗肉进补,对一些有高血压症状的病人更是“雪上加霜”,使病情加重。狗肉热性大、滋补性强,食后会促使血压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另外,看上去很新鲜的狗肉,其携带狂犬病毒率有时甚至高达30%。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泽民也指出,有出血病史的人不宜吃羊肉。另外,不要长期吃羊肉,因为羊肉吃多了伤胃,冬季门诊经常遇到吃羊肉吃出急性胃出血的患者。在吃羊肉时,至少要有一半菜,一周最多吃一次。
食补小心上火,如出现口苦、目赤、头晕、食欲下降、咽喉肿痛、眼结膜充血、眼睑上长针眼(医学上叫麦粒肿)、小便短赤、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疱疹(单纯性疱疹)等,应立即停止进补。儿童不宜进补。
?
冬至·三九贴
▽

中医里有“冬病夏治、夏病冬防”的说法,冬至以后开始做贴敷,能够让药物发挥较好预防和保健效果。理论上讲,“三九贴”的最佳时间是冬至。但事实上,“三九贴”的贴敷时间只要大体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即可。
“三九贴”可治疗多种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肺炎等。另外,“三九贴”还适用于关节炎、咽炎等疾病。“三九贴”一般从数九开始,每“九”第一天开始敷贴,每隔九天贴敷一次。一般需要经过3个冬天的治疗,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第一次贴“三九贴”时最好去医院,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贴敷。第一次贴敷以后可让医生在身上标出穴位后,带回家贴。
健康饮食和规律睡眠能够促进“三九贴”药性的发挥。在贴“三九贴”期间最好少吃温热性的牛羊肉,因为“三九贴”所应用的药物是热性的,服食太过温热的食物会导致人体火热太盛,引起上火。另外要注意忌食辛辣、寒凉等刺激性食物。
一般来说,成人可根据贴敷穴位反应每次贴2~4小时,儿童可贴0.5~1小时。时间不要过长,以免因药物刺激皮肤产生过敏反应和严重发泡反应。但是如果希望达到最佳的效果,成人“三九贴”的时间最好达到8个小时,且白天贴敷效果更好。
贴“三九贴”的部位会出现微热或微痒感,都是正常现象。一旦出现奇痒或者明显的红肿,应立刻揭除药贴,不要用力抓挠。
正在吃膏方或喝中药进行调理的人也能贴“三九贴”。“三九贴”主要针对疾病,与偏重滋补的膏方、调理性中药并不冲突。但在贴“三九贴”时,应向医生说明一下所食的膏方或中药,方便诊疗。
以下情况是不适合“三九贴”的: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发烧期间;过敏体质者、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者;局部皮肤有破损者;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年老体弱者。(解放军二炮医院中医科主任张蓉)
?
冬至·静·藏
▽

在中医看来,冬至的气候很特殊,此时阴气旺盛到了极点,阳气开始生起,并逐渐旺盛。由于阳是从阴里面生出来的,所以只有当阴足够旺盛时,阳气才能生得更好。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说说在冬至前后养生上应注意些什么。
首先,冬至前后要注意不要过多运动,要静。这样,阴气才能旺盛,阳气也就能生得更好。比如一个人平时很爱运动,那么在冬至前后,就应当适当减少运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对身体也更好。
其次,适当调整作息,尽量早睡,即使不能早睡,也要少从事强体力或是强脑力劳动,使身心尽量处于安静的状态,尤其是不能熬夜。因为,中医认为熬夜是最伤阴血的,阴血损伤之后,阳气就不能很好地生起。
另外,熬夜也伤阳气。在《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烦劳则阳气张”,意思就是烦劳过度则伤损阳气。在冬至前后,阳气刚生出来,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婴儿必须多吃多睡才能正常发育,如果婴儿吃、睡不足,就会生病,就不能很好地发育。(中国中医科学院张海鹏)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时报)

值班:杨小明
编辑:贾慧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