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冰桶挑战到微笑挑战,如何换种方式做公益
2014/12/22 健康时报

     今年一项名为“冰桶挑战”的慈善接力活动,通过社交网络如火如荼展开,从美国一路蔓延到中国。这项线上活动旨在呼吁公众关注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患者状况并筹集善款。参与者自浇冰水并拍摄视频上传后,要在社交网络上点名3个人参与挑战,如果对方拒绝,就要为ALS协会捐出至少100美元。

     这一线上活动取得了惊人的筹款效果,两个星期就筹得超过1000万美元,捐款数字为去年同期的6.7倍。

     这场网络狂欢创造了一个历史:在近年来慈善机构公信力下降的中国,它完成了传统慈善努力数十年都没能做到的事情——让慈善成功搭上互联网狂欢的快车,使罕见病走入公众视野。

     无疑,“冰桶挑战”的成功离不开名人效应的推波助澜,但冰桶挑战也体现出了一种公益新思维,当中国人的慈善因为郭美美的事情而遭受危机的时候,美国人的慈善已经进行了创新:将慈善与互联网的结合,让互联网发挥了它的巨大的传播作用。

     11月“微笑挑战”在微信朋友圈流行,目的是“刷屏朋友圈,用微笑感恩身边所有人”,也是对“冰桶挑战”的一次借鉴和学习。

     传统的公益让人觉得悲天悯人才是做公益,才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心。而“冰桶挑战”用开心的方式做公益,反而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不上纲上线不强迫捐款,共享的价值观、人格化的信息传递,对趣味的崇尚和追求,让这项“接地气”的公益倡导取得了惊人的传播效力。在许多方面,中国的公益组织或可借鉴反思,借力行动。

     公益还面临着哪些反思和挑战?如何换种方式做公益效果更好?健康和公益结合又能爆发出什么样的力量?敬请期待12月26日健康时报举办的第七届健康中国论坛!届时业内专家将为您解读新形势下的公益之路。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