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 | 冬季吃这些才对
2014/12/30 健康时报

中国传统饮食中有句老话叫:“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中医一直说的“天人相应”理论。
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林淑娴理解为,春天是花开的季节,夏天是枝繁叶茂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是蛰伏收藏的季节,所以这句话说的就是要吃恰逢时令的食物。从现实意义上讲,当季的食物长得好,营养丰富且价格适宜,的确适合多选择。如今时值冬季,正是根类食物当令的季节。
根类蔬菜冬季营养最巅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尤华智主治营养师介绍,冬季的根类蔬菜是一年中营养最巅峰的时期,口感也很美味。
根茎类蔬菜普遍富含碳水化合物,还有蛋白质、无机盐含量都要高,可以替代一部分主食,可以给人体提供较多的热量,帮助身体增强御寒能力。
冬补吃“根”促消化
冬天吃点“根”能帮助冬季进补过度的人促消化,因为“根”类食物含有的膳食纤维比较高。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的体积,软化粪便,使您的大便更畅通。膳食纤维一般在植物性食物中含量丰富,蔬菜中一般含有3%,水果中含有2%,而“根”类食物也含有2%,我们平常吃的精白大米大概就1%。如果常年大便不是很好的朋友,是否可以考虑一下我们的“根”类食物?
例如薯类食物通常体积大热量少,而且膳食纤维丰富。同样是吃一碗,一碗番薯饭比一碗白米饭就会更加饱一点,但是热量就比一碗白米饭要低,同样的热量我能多吃几碗呢。
吃“根”最怕用油炸
不过油炸、膨化薯类食物可不能实现消脂的作用。例如我们跟平常一样吃饭,可是又额外多吃了炸薯片、炸薯条、土豆烧牛肉、拔丝山芋、拔丝番薯等用油炸、用糖煮的薯类们,这样子很难不胖。所以冬吃“根”最害怕的就是要用滚油烹制,因为在这个用油炸的过程中就吸收了大量的油,油的热量可是糖类和蛋白质的2.25倍。
薯类本来很适合现代都市人保持苗条的需求,但烹饪的方法不对让我们误解了它。所以请让薯类远离过多的油和糖。这个“根”很健康,“根”类食物是非常有益的。
冬季宜食哪些“根”

红薯
红薯在中国南北各地叫法甚多,如白薯、山芋、地瓜、甘薯、番薯等等。岭南人则称为番薯,看到“番薯”这个名字肯定是“舶来品”。
中医认为红薯能“补虚之,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现代医药研究证实,适量吃些红薯,有利于人体保持酸碱平衡,减轻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红薯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在肠内可吸收大量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也就是红薯对便秘患者有益处。

土豆
国医学认为,土豆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健脾和胃、养脑怡神、消炎散结、延年益寿的功效。冬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受气温高低影响较大。很多高血压患者在冬季会出现血压不稳定的情况,此时就可以多吃些土豆,来预防高血压。
土豆含有淀粉和微量元素比较多,其中就含有一定量的钾。钾对于预防高血压有很好的作用,高血压缺钾时吃土豆有补的作用。而且土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B,对预防便秘也有一定的作用。

山药
山药既是中药,也是美食,是大家熟悉的滋补珍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补虚上品,补中益气药,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冬季进补吃点山药,特别适合脾胃虚弱者进补前食用,更有利于补品的吸收。
研究证明,山药中的B族维生素的含量是大米的数倍,矿物质中钾含量极其丰富。中医认为山药的粘稠质地,有助养护脾胃。

莲藕
藕也被称“灵根”,在清咸丰年间,莲藕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曰:“夫藕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质柔而穿坚,居下而有节。孔窍玲珑,丝纶内隐。生于嫩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復生芽,以续生生之脉。四时可食,令人心欢,可谓灵根矣。”
每逢冬季,生活在长江下游江汉平原的人们家家户户都会架起炉子煲上一锅莲藕汤,补脾养胃,是老幼妇孺、体弱多病者上好的食品。

萝卜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萝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很多人都知道萝卜有通气的作用,但生吃与熟吃却有着不同的作用。
生吃萝卜是向上通气,而吃熟的萝卜是向下通气,而且萝卜还能起到润燥的作用。在冬季干燥的环境下,多吃萝卜是不错的选择。
(来源:南方日报)

值班:杨小明
编辑:贾慧慧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