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脑梗,送哪家医院能救命,快收藏备用!
2015/6/29 健康时报

由中国卒中协会、国家卫计委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卒中中心联盟制定的《中国卒中中心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近日首次发布,并同时公布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成员医院名单。

▲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表示:“ 《指南》及医院名单的公布,受益最大的将是卒中患者和家属。今后卒中患者发病,家属只需在短时间内把病人送往离病人最近的卒中中心医院,即可获得及时、专业、规范的救治,这将为卒中患者争取关键的救命时间。”
1脑梗急救不仅要“快”,更要送“对”医院
脑卒中患者中,有60-80%是脑梗死患者,以脑梗为例,当脑梗发生时,神经细胞在缺血几分钟内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因此,在发病3小时内越早接受溶栓治疗,发生坏死的神经细胞越少,患者的残疾风险也会越低。对这类患者国内外治疗指南均推荐对发病后3小时内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研究显示:静脉溶栓治疗不仅在24小时内就可以看到症状缓解,而且可以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残疾的比例,并挽救患者生命。
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患者家属在脑梗发生后只记得“尽快”把病人往医院送,但应该送往什么医院,老百姓完全不了解。国际标准规定,脑梗患者从进入医院的大门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60分钟以内,但在我国,许多大医院都不能达到这个要求,该时间是发达国家的近2倍,甚至更长。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表示:“脑梗发生后,很多患者在第一时间被送往就近医院或者家属有熟人的医院,但这些医院可能未必具有溶栓条件,也不一定有针对急性脑梗患者的快速应急机制,患者宝贵的急救时间浪费在挂号、排队、拍片子、辗转多个科室的路上,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机会很快丢失了,发生残疾和失去生命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家属在卒中急救时,不仅要快,还要准,选择合适的医院将成为卒中患者急救时的关键。”
2卒中病人今后将有定点专业救治医院
作为我国首个关于卒中中心建设标准的《指南》,在资质、设施、设备、人员和卒中诊疗能力等方面,《指南》明确了卒中中心建设的具体标准,根据这些标准筛选出来的卒中中心认证医院将在卒中诊疗方面无论是能力、经验还是设备方面相对于其他医院将更专业、更全面。
比如,每一个送往卒中中心的病人都将有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性卒中团队负责,该团队将包括急诊科医师、24小时服务的卒中小组、神经内科专科医师、康复师等多名专业人员,且进入卒中团队的每个组员都要经历从经验到技能、培训的多重审核;其中24小时服务的卒中小组负责人必须由副主任级别以上医师担任,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每人每年诊断和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至少在100例以上,即每3天就经治1例患者;在设备方面,卒中中心医院都需配备24小时随时待命的常规检查实验室、可优先对可疑卒中患者进行扫描的CT或MRI等检查设备;此外《指南》还在预防、护理等多方面明确了更详细、规范的要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楼敏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楼敏教授表示:“在我国很多医院已将挂号首诊、血液检查、影像科检查、内科用药、多学科会诊、外科手术等7至9个环节全部打通,或已开通卒中患者急救绿色通道,卒中患者送到这些议员便可获得及时、有效、专业的急救。”
目前有455家医院申请加入中国卒中中心联盟(CSCA),未来这些医院会进入卒中就医助手的就医导航系统。患者和大众可以从中获取最有利最便捷的就医帮助。
3牢记口诀,快速识别脑梗症状
明确卒中中心建设标准的《指南》和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成员医院名单的公布,将为卒中救助提供明确的指导和帮助,然而为全面提升我国卒中救助水平,百姓还应知晓如何快速、准确地判断脑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
对此,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董强教授强调:“患者和家属快速识别脑梗症状的口诀是‘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具体是让患者做三个测试:语言测试,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如说话不清楚或者无法说话;微笑测试,请患者“露齿”或微笑,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如双臂平举10秒钟,一个手臂无法维持。患者只要出现这三个症状的其中任意一个,就要毫不迟疑地送医院。另外,患者和家属发现脑梗症状切记不可慌张,应尽量保持情绪稳定,以免急救出错。”
据悉,北京地区:天坛医院、宣武医院、朝阳医院、博爱医院、顺义区医院、潞河医院、海淀区医院等入选十几家“卒中中心”中。具体的卒中中心联盟医院名单中可至中国卒中学会网站上查询,网址为:http://www.chinastroke.net/。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