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流行中南海的保健口诀,只有从事保健工作的老医生们才知道!
2015/7/3 健康时报

建国初期,中直机关和中央保健局在中南海发起了“讲卫生、重健康”活动。保健医生运用黑板报、墙报、“数来宝”和幻灯片等形式,生动活泼地介绍和普及卫生健康知识。
这些被戏称为“红墙秘诀”的口诀、歌谣,有一些内容不胫而走,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人们熟知的“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等名句,长期以来被大家误以为是民间谚语,只有从事中南海保健工作的老医生们才清楚,这些谚语实际上是当年保健医生们的杰作。
健康时报记者从《健康红宝书:中南海与中国高层医疗保健专家对你说》一书中,为你摘出一些你不知道的口诀。
作者为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中南海门诊部负责人兼医生顾英奇,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许佩珉,北京医院心内科教授、曾任中央首长保健医师的曾昭耆。
壹
最危险的头痛:脑瘤
一种头痛要注意,
非亲非故造访频,
此类病痛莫小觑,
颅内变化有险情。
运动咳嗽打喷嚏,
均能引起痛加剧,
建议快快照 CT ,
有无脑瘤在颅壁。
点评:
歌谣里说的恐怕是头痛最危险的情况了!
这种头痛症状有一个特点:没有明显原因(如有相关病史、感冒、喝醉酒、没有休息好),却发生了头痛,而且一时半会难以消失,经常复发。
“此类病痛莫小觑,颅内变化有险情。”这个险情是什么呢?对了,有可能是因为脑部肿瘤。
每次的疼痛程度没有起伏,却会日趋严重。运动、扭动、咳嗽、打喷嚏、举重物等都会使疼痛加剧,躺下来就能得到缓解,常常会有恶心、呕吐的情形发生。

这里附带声明一点:本首歌诀的第七句———“建议快快照CT”原来是“建议快去照个相”。因为那时还没有CT设备,所以后期又做的调整。
贰
防中风警惕小预兆
中风不是风,脑塞阻神经。
中风是大病,具有突然性。
若想防中风,警惕珠马迹;
面斜流口水,肢体有麻痹,
说话有困难,人语不解意;
眩晕又嗜睡,原因非劳累,
头痛兼恶心,并非曾宿醉。
此皆中风兆,防风应卧靠,
适度降血压,求医为首要。
点评:
中风,当然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疾病。它来势凶猛,使人猝不及防。
歌谣主要从病人自诊的角度出发,提醒中老年人,中风虽来势突然,但可通过一些明显的征兆采取救急措施。
这一墙报意思直白,不需做过多解释,只强调一处:这些征兆往往出现在发作数分钟、数小时前,最早的可能数天前便出现了。
即使有明显的征兆,也不要紧张,尽量保持情绪稳定,同时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

叁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抽搐两边脸,
刷牙吃东西,芒刺如星点。
眼镜配不准,压迫眼神经,
患了青光眼,头痛也难免,
患了鼻窦炎,头脑受牵连,
丰年好大雪,温差要常检。
点评:
三叉神经痛虽比较少见,但此病一旦发作,会给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干扰。
三叉神经痛是脸部有条主神经发炎了,它大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发作的时候会感觉到剧烈的刺痛;刷牙、咀嚼,甚至是碰触到脸上某个敏感处都可能引发这个症状。

眼睛患病却引起头痛的病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各种眼睛方面的问题,如配戴眼镜的度数有误、结膜炎、青光眼、鼻窦炎等多会引起头痛。
“丰年好大雪,温差要常检。”中南海保健医生们做得最多的日常保健工作就是密切检测首长活动范围内的温差变化。急剧的气温变化以及在冬天里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时都会发生危险。这里再次警告老同志们,切莫忽视温差过大给身体带来的危害。这一点是老年保健所最不能忽视的一个关键环节。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jksb2013)摘自《健康红宝书:中南海与中国高层医疗保健专家对你说》,顾英奇许佩珉曾昭耆著,东方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贾慧慧
觉得不错,请在底部点赞↓↓↓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