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国医大师路志正的长寿经:每天三片醋泡姜!
2015/8/8 健康时报

    

     更多权威健康实用资讯,可微信搜索“健康时报”添加关注!

     路志正国医大师1920年12月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2009年被评为“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熊掌虽好不敌粗粮长寿经NO.1

     现在的人,有了钱不知道怎么花,也不知道怎么吃。

     中医理论博采众长,尤其是儒家,像孔子说的“仁者寿”,孟子推崇清静无为。所以我的长寿经验第一条就是心平气和、无欲无求。

     我现在惟一追求的只是学问,总感到学问不够,每天都要读书读报,还要读许多医学方面的书,前几天还专门去北师大的书店买了些书。

     无欲无求比较难做到。人都愿意吃好的,连孟子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过去吃过熊掌,是好吃,感觉比炖鱼可好吃多了。但是再好的东西,不能都吃,也不能多吃。现在物质丰富了,在家吃饭,家里人总是问我饭菜“好不好”,每次我都说:“很好了、很好了。”

     我每周至少吃两次粗粮,一次是棒子面的发糕,一次是玉米面或别的杂粮做成的面茶,很喜欢喝。

     晚上喝稀一点的粥,现在家里有搅拌机,各种杂粮比如豆子、小米放在一起搅拌后熬粥,非常方便。晚饭一定要吃七八分饱,胃不和则卧不安。

    

     甘能让人满长寿经NO.2

     生活条件好了,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尊长敬老的传统,给老人安排的饭食是越来越好。好东西面前,往往控制不住食欲,一不留神就容易吃过头。要把握一个原则“粗细好坏”都要吃,但都不能过。

     粗细好坏中的“坏”,其实就是指的是“肥甘厚味”的饮食,这些大鱼大肉会增加老年人的消化负担。甜食尤其要尽量少吃。

     “甘能让人满。”甜的东西吸收很快,所以开始吃饭时不要吃甜的。你看中国那个八宝饭,都是最后再上。吃水果也一样,饭后待会再吃。

    

     每天进餐三片泡姜长寿经NO.3

     我坚持吃了40多年的姜,每天进餐的时候吃两三片醋泡姜。

     姜中含有姜辣素,有健胃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消化。先圣孔子有句话“不撤姜食”,孔子活了73岁,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长寿的了,我想与他“不撤姜食”的饮食习惯有关。

     姜性辛微温,辛能散,温能祛寒,我开方经常用姜作为药引。

     此外,姜皮能治浮肿,干姜治胃病,炮姜能治妇科病……

     家人每次会买几斤姜,切片或切丝,然后用醋泡着吃。醋本身有活血的作用,还能够祛除姜本身的辣味。

     吃姜有几点要注意,“不撤姜食”后面还有一句——“不多食”,一次吃几片就够,或切成细丝和姜末拌于凉菜中,有和胃降气,增加食欲的作用。吃太多则会导致胃热。老年人如果咳有泡沫的白痰,可以吃姜,但是痰黄、干咳或无痰的,就不要吃。

     当然凡事不绝对,比如你要是受凉了,或者晚上散步时出汗着凉了,喝点姜糖水,一出汗,病可能就好了。

    

     不能以酒为浆长寿经NO.4

     《黄帝内经》里劝说人们,不能以酒为浆,喝酒像喝汤一样,那就糟了。过去我一点酒都不喝,但是年龄大了,手关节容易僵直,所以开始喝一点黄酒。黄酒能够增加血液循环,降低关节僵硬程度。一般我每天喝一杯,而且是晚上喝,白天上班是不会喝的。我喝黄酒有个特点,不喝纯的,而是自己“勾兑”一下,每杯酒加1/3的热水,这样既温了酒,也降低了酒精的浓度。

     我爱喝茶,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喝不一样的茶。比如春天会托安徽的学生捎些带春芽的绿茶,有生发之气。上午喝绿茶使阳气上升,下午喝乌龙茶健脾消食促进消化,晚上喝普洱茶,能够护胃养胃而且不会影响睡眠。

     喝茶一定不要浓,泡了两三次后,没有香味就要换了。浓茶中有大量的鞣酸,对大便有收敛作用,尤其不适合老年人喝。说起茶的作用,还有一个典故,古代科举考试时,传说考生事先都会用茶叶水洗手,使得手更加柔软,更适合握起毛笔写字。不过这个没有考证,只是说来听听吧。

    

     走300步再练八段锦长寿经NO.5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jksb2013)综合自《健康时报》2011-12-29第01版、2011-01-17第03版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贾慧慧

     觉得不错,请在底部点赞↓↓↓

     点赞后别忘了点击“阅读原文”有个小调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