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瘦身!营养师首次披露独家清肠秘方,不得不收藏
2016/10/5 健康时报
本文专家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许冰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王潍青
中级临床营养师 黄利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科刘燕君
国家二级营养师、高级食品检验员 宋兵兵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北京营养师协会会员 王静
“每逢佳节胖三斤”,而秋季又是胃肠疾病多发期,这个时节就该清清肠!为大家倾心推荐几款清肠的方子,都是权威中医及营养师们的私货!
1. 生黄瓜
《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黄瓜有清热、解渴、利水、消肿之功效。也就是说,黄瓜对肺、胃、心、肝及排泄系统都非常有益,能使人的身体保持平顺,避免过多的体内垃圾堆积,生吃能起到排毒清肠的作用,还能化解口渴、烦躁等症。
记得,生吃黄瓜最好连皮一起吃,能有效排毒。
2. 玉米
玉米中的粗纤维会刺激胃肠壁,加快大便和肠道中其他废物排出体外的速度。这样假期中积攒的毒素就会很快被清理掉,一度紊乱的肠胃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调整。
不光是节后,平时都应该多吃点玉米,它的好处远不只清理肠胃,常吃玉米还可降压、防癌、降胆固醇、软化血管、抗衰老,玉米中富含的玉米黄素对防止眼睛老化、视力下降也有非常好的食疗作用。
3. 山楂粥
山楂富含丰富的果胶,可以吸附食物中的脂肪,有一定减脂清肠的功效。另外,山楂富含脂肪酶,能促进脂肪消化。而且,山楂中的有效成分还能开胃消食。吃多油腻的人会恶心,不想吃东西,吃点山楂,有生津止渴、缓解油腻、改善胃口的功效。
如果觉得单吃山楂果太酸,可以考虑煮粥或榨汁。若是煮粥注意不要煮太烂,太烂的粥不利于控制血糖。若是榨汁的话记得连果渣一起喝,白砂糖不要加太多。
4. 杂粮粥
杂粮粥膳食纤维很丰富,可以防止便秘,增加饱腹感,避免吃多,且粗谷杂粮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养胃。
杂粮粥的原料一般有:青稞、全麦、苦荞、紫糯米、红粳米、黑米、糙米、荞麦、薏米、全粒玉米、红小豆、黑豆、芸豆等。建议豆类别超过一半,搭配黑米、紫米、黄米与燕麦类糯性较好的谷类同煮,口感更好。
5. 五仁粥将芝麻、松子仁、胡桃仁、桃仁(去皮、尖后炒熟)、甜杏仁各10克,混合碾碎,与粳米200克共煮成稀粥,食用时可加蜂蜜一勺,每日早晚服用,有滋养肝肾,润燥滑肠之功。
6. 苦瓜竹笋汤先将竹笋洗净去皮,用水焯一下,接着把苦瓜洗净,去瓤,切成段。往沙锅里加适量的水,放入姜片和虾皮,烧开,然后加入竹笋,再煮20分钟,最后把苦瓜、萝卜加入煮5分钟,放少量调味料调味即可。
7. 水果茶
苹果、梨中的苹果酸,金橘、柠檬中的柠檬酸等,这些有机酸能够帮助消化,解除掉肉食、油脂的油腻。猕猴桃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以提高身体抗氧化能力。
饭后不妨泡点缤纷水果茶,做水果茶时,可放金橘、苹果、梨、猕猴桃、桂圆等,还可以放些葡萄干来调味。也可用水果茶代替饭间的酒,更加营养健康。
8. 带渣果蔬汁喝蔬果汁最好不要滤渣,而是要把富含膳食纤维的渣子一起喝掉,不仅有利于多摄入一些蔬果,还可以起到清肠润燥的作用。譬如,可以把胡萝卜、雪梨、苹果和酸奶等一起打成汁,喝起来非常可口。
9. 决明子茶
决明子药性温和,不仅可以润肠通便,还有明目和降压的功效。可取20~30克决明子,再加入700毫升的水,熬到汤收到一半时关火,待药液温时饮用。
也可以每天以30克决明子泡水代茶饮,坚持一段时间,便秘症状便会有所改善。
10. 番泻叶茶取番泻叶10~15g,陈皮6g,开水1000ml冲泡,密盖20分钟,分2~3次饮服。番泻叶具有泻下的作用,可以行气通便,加上陈皮可清洁肠道。
11. 麦麸馒头
麦麸是高纤维素食材,能很好地增加饱腹感,非常适合糖尿病和减肥人群食用。而平时适当吃些麦麸做的主食,可以定期为肠道做个大扫除。
将麦麸和白面按1:3~1:4的比例混合,蒸好的麦麸馒头有浓浓的麦香味,非常有嚼头,营养也比较全面。
除了做馒头,做粥时加入一些麦麸,做成麦麸粥,清新又营养。另外,也可以在两餐之间直接用开水冲服或代餐食用。
12. 揉肚子做一些按摩动作也可促进肠道的蠕动起到帮助排便的作用。睡前或晨起时平卧于床上,两手掌相叠,以脐为中心,在中腹、下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摩动约2分钟,以腹内有热感为宜。
13. 梳肚子
晚上入睡前,仰面平躺,用刮痧板从胃部开始,从上到下,依次梳下去,从中间向两边梳两遍,感到表皮微微发热。
很多人腰部的“游泳圈”,正好与带脉的线路相一致,中医讲哪里经络壅堵,哪里就有赘肉堆积,用刮痧板梳刮腰腹部,能给腰部减肥。
14. 多敲腿一般具有明显瘦大腿效果的是经络里的胆经,胆经走大腿的外侧,裤线的位置,建议每天早晨坚持敲打大腿外侧的胆经,除了瘦腿,还能促排便、清肠的作用。
觉得不错,底部随手点赞哟↓↓
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时报】(jksb2013)
版权声明:欢迎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内容合作请致电:010-65363351
值班主任:杨小明 本期编辑:王真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健康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