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 · 关注 | 两孙子接连感冒发烧,奶奶极度自责终至重度抑郁!
2015/3/24 浙江健康俱乐部
?点击标题下「浙江健康俱乐部」快捷关注
△编辑:小E
△主编:lousky
△浙江健康俱乐部综合整理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在公园广场还是大街小巷,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总是一道风景。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据统计,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上海已达到88.9%。隔代带小孩抛开别的不说,单就老人的身体来说不仅身体累,可能心更累。”
| 两孙子接连感冒发烧奶奶极度自责终至重度抑郁
上周四下午,是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睡眠障碍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医师赵明学看门诊的时间,一位老太太在两个男人的搀扶下走进诊室。
老太太看上去60多岁,中等个子,长得挺富态,衣着质地也不错,只是脸色苍白,两眼无神,神情憔悴而木讷。赵主任跟她说话,她半响才喃喃低语了几句。赵主任只听清了一句:“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老太太是因为带孙子压力太大,出现了精神问题。
两个孙子得了感冒
奶奶自责:我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带老太太来看病的两个男人,一个是她丈夫,另一个是她儿子。儿子对赵主任说:“我妈已经3个月睡不着觉了,最近还老是说自己没用,不想活了。你别看她样子还可以,其实已经轻了10多斤了。”
通过详细询问,赵主任终于弄清了老太太得病的来龙去脉:这家子是杭州本地人,祖孙三代一起住在自家盖的小楼里。儿子儿媳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按政策,儿子婚后生了两个孩子,都是男孩,一个今年6岁,一个4岁。因为儿子儿媳做生意很忙,带孙子的担子就都落到了老两口身上。
老两口十分痛爱两个孙子,自然也很乐意承担这个责任,那种“隔代亲”,大家懂的,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尤其是老太太,生活重心全在孙子身上,一眼看不见都不行。
两个孙子在爷爷奶奶的精心照看下长得人见人爱。但几个月前,两个孙子接连感冒了,还发烧,上吐下泻,神情萎靡。接连跑了好几趟医院,一家人被折腾得人仰马翻。
两个孙子连续生病,老太太十分心疼,也十分自责,她觉得是自己的错,是自己没带好孩子:“我怎么带孩子都不会了呢!老了真是没用了!”她越想越想不开,越想越想不开。听儿子一句无心的话,也觉得是在责怪她。看儿媳一个无心的表情,也觉得是在责怪她。结果,孙子的病好了,她开始夜夜睡不着觉,变本加厉地一天到晚盯着孙子,生怕再有差错。结果原本挺开朗的性格,现在也不爱说话了。精神开始恍惚。偶尔说一句,就是“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家里人看她状况越来越不对,只好带她来医院。
| 隔代带养带出情绪问题的 临床上越来越多
赵主任赶紧给老太太做了相关检查和测试,结果显示老太太得了重度焦虑加重度抑郁,必须马上住院治疗。
“现在老年人因为隔代带养带出情绪问题的,还真不在少数。”赵主任说,来看他的老年睡眠障碍门诊的,起码有8%左右的病人,是因为带小孩带到睡不着觉精神出现问题。
赵主任提醒,随着两孩家庭越来越多,老人带小孩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老年人心理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辛苦+不适应+沟通不畅+心挂两头
是老人出现情绪问题的四大原因
“老人带小孩带出情绪问题,有很多原因。”赵主任说,首先,小毛头的作息时间和我们常人不一样,经常会晚上吵闹、要喂奶、换尿布等;长大一点了,又要担心他会不会半夜踢掉被子。所以和孙辈一起睡的老人,晚上总要悬着一颗心,睡眠时间就得不到保证。加上许多老人的睡眠质量本来就不好,导致睡眠质量更加恶化,而睡眠不足,就为很多疾病埋下了伏笔。
第二点,就是不适应新的生活。
赵主任说,现在很多新杭州人,老家都在外地,生了孩子后,再把父母接过来带孩子。父母对杭州的生活可能是完全陌生的,要重新适应起来。这种适应,不仅要适应这边的气候、饮食习惯、居住环境、生活习惯,还要有心理上的适应。他们在这里,可能一个亲戚朋友都没有,子女又要上班,带孩子的时候如果碰到什么问题,都没人商量。有的老人也不想麻烦子女,就自己扛。所以这些新杭州人的父母,要承受双重心理压力,加上带孩子的辛苦,很容易引发情绪问题。
第三点,很重要的,就是老人带孩子的时候,经常要和儿子儿媳或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双方之间也免不了要发生矛盾,这也给老人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还有一种矛盾,是关于怎么养孩子的。年轻一代和老年人观念不一样,经常会在如何更好地养孩子这件事上发生分歧,这种时候如果两代人沟通不畅,老人也很容易引发情绪问题。
第四个原因,就是单个老人去照顾小孩,比如奶奶离开爷爷,外婆离开外公去儿女家照顾。一方面,一个人照顾小孩会更辛苦压力更大。另一方面,她(他)可能还会心挂两头,还要想着老头子或老太婆一个人在家里过不过得好,这样的心理重担也很容易压垮人。
| 5点建议缓解隔代养的心理压力
现在隔代带养的现象非常普遍,也不可避免,那么怎样才能缓解这些老人的心理压力,以免他们原本应该闲适的老年生活,还要因为带孩子而变得一团糟糕呢?赵主任给出了几点建议。
「哺乳期后送幼托机构」
“我的建议,最好是不要叫老人带孩子。”赵主任说,“老年人本来心理承受能力就弱,现在孩子又金贵,一旦孩子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的,老人都会有压力。” 杜主任说,孩子哺乳期后,父母就可以把子女放到托儿所里,由托儿所老师集中喂养。这对孩子也有好处。
「两代人有分歧,尽量让亲生子女去沟通」
赵主任强调说,做子女的一定要体谅老人,学会沟通。养孩子时若有些无伤大雅的分歧,就不要和父母较真了。毕竟老人给你带孩子,是来帮你,不是他们的义务,子女应该心存感激之心,沟通的时候尽量委婉。
还有一个,就是当子女和老人意见发生分歧时,尽量让亲生子女去沟通,而不是他们的配偶。同样一句话,亲生子女说出来不算一回事,换个人说,他们的感受可能就不一样了。
「太容易自责的老人,并不适合带孩子」
现在很多老人,从个人意愿上讲,是很愿意帮子女带小孩的,而且他们对孙子孙女都特别宝贝。其实这些老人年轻时,养自己的儿女时,可能还没现在这么紧张呢。建议老人对孙子孙女大可和对儿女小时候一样的态度,小孩生个小病,有个磕磕碰碰的,不要太过在意,这是免不了的事,不是谁的错,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
“有些老人比较脆弱,承受不了照顾小孩中的一点点错误,摆脱不了自责的情绪,那么不管她有多想帮你带小孩,你也不能叫她管了,以免引发老人情绪问题。”赵主任说。
「老两口最好能一起照顾小孩」
为了避免老人心挂两头,老两口最好能一起照顾小孩,互相有个帮手,有问题也可有商有量。
「老人和子女分开住,比住在一起好」
现在的隔代带养,经常是老人住到儿女家去,帮子女一起养。
“如果老人和年轻一代合得来,那当然没问题;如果两代人合不拢,那分开住反而更好。”赵主任说,“比如小宝宝周一到周五住在爷爷奶奶家,小孩的父母每天去吃个晚饭,看一看宝宝,周末再把宝宝带回自己家。不住在一起,可以避免两代人因为生活习惯或者抚养教育问题,引发的许多矛盾。”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浙江健康俱乐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