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 发现 | 手术后放了屁才能吃东西? 这些“传统”被浙医二院颠覆
2015/5/20 浙江健康俱乐部
点击标题下「浙江健康俱乐部」快捷关注
△编辑:黑 白、第68号
△来源:青年时报 郑琪
△本文为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浙江健康俱乐部”或“青年时报”

手术前不用灌肠或服用泻药,只需要禁食4-6个小时;手术后不用等到放了屁才能开始吃东西;相比卧床静养,反而更鼓励患者术后早点下床活动……浙医二院肝胆胰外科的治疗模式,是不是颠覆了你的传统观念?即使是医务人员,看了也该免不了感叹“这和教科书里教的,完全不同呀”。
从去年5月开始,这样一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浙医二院肝胆胰等中大型手术患者中推广开来,而且,效果喜人!随访1000多例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3天,医药费用降低1/3。
浙医二院副院长、肝胆胰外科主任梁廷波教授说,“加速康复外科”这些方法并不是“违反”常识,而是被证明是有效的。“它是一篮子计划,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来加快患者的康复。
做完肝移植 只在监护室里住了1天昨日上午,记者在浙医二院肝胆胰外科病房,见到了做完肝移植手术10天的吴先生。他不仅能吃面条米饭,还能下床走路,精神状态也特别好,预计再过一两天就可以出院了。而一周多前,他入院时病情非常重。
因为肝病复发,吴先生的黄疸指数飙升20倍。5月8日晚上,被紧急送到浙医二院后,医生判断他出现了肝衰竭症状。5月9日,立即进行了肝移植手术。
做了这么大的手术,吴先生的恢复情况却比想象中快得多。他仅仅在监护室里住了一天,术后第一天就开始吃稀饭,第二天能下床走路,第三天吃了些小馄饨,第四天甚至能正常吃饭了,整个住院时间11-12天。而以往,肝移植患者至少需要在监护室里住3-5天,做完手术直至出院通常需要超过20天。
“因为在重症监护室内住的时间短了,恢复得又快,整体医疗费全部往下降。”肝胆胰外科副主任白雪莉说。从她手上,记者拿到了吴先生的住院医疗费清单,西药费从常规的20万降到了7万,材料费从常规的5.4万降到了2.3万,化验费从常规的4万降到了1万。
另外,治疗费、护理费及检查费都有所减少。算下来,吴先生省下了约10万块钱,这相当于肝移植常规医疗费的1/3。
颠覆传统观念 超1000位患者已受益花的钱少,恢复得快,吴先生不是个例。浙医二院肝胆胰外科的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都在减少,而秘诀就在于“加速康复外科”的推广。
白雪莉副主任介绍,这是国外新颖的全面康复理念,打破了一些传统的观念。具体来说,包括——术前准备不需要灌肠或服用泻药,只要禁食4-6小时,让胃肠道排空即可,以免出现焦虑、胰岛素抵抗、电解质紊乱的问题。
推翻对疼痛“能忍就忍”、对止痛药“能不用就不用”的观念,术后前3天有计划地使用镇痛剂。做好止痛,患者才有可能下床活动。术后不用等到放完屁、肠胃疏通了再进食,术后第1天就可以吃点流质食物、喝点水,加快肠胃蠕动与功能恢复。
不强调术后卧床静养,提倡并鼓励患者早点下床活动。目的是为了避免出现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的问题。“这些做法都是有科学支撑的,也做过研究,证明是对患者有好处的。”白雪莉副主任说,“此外,此前一个调查发现让术后患者最不舒服的是心电导联。而早点撤掉导联,是一种好的心理暗示,有利于康复。”
目前,“加速康复外科”已让浙医二院肝胆胰外科超1000位患者受益。据统计,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从11天减少到8天。“术后并发症减少了,重新入院率也没有增加。”白雪莉副主任说。

提高床位利用率 至少“增加”了1000张床位
这么新颖的观念,怎么才能让患者接受,医生护士们下了很大功夫。浙医二院肝胆胰外科护士长卢芳燕介绍,她们会在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播放视频、做示范、发放宣教材料。“和患者的沟通多了,交流多了,这是一种相互学习的过程,我们也变得更加主动。”
“加速康复外科”最早在欧美开展,主要针对骨科、妇科、乳腺、结直肠等外科。而国内肝胆胰外科进行尝试的医院,浙医二院算是最早的。目前除了急诊外,其他绝大部分的肝胆胰患者都适用。
梁廷波教授说,相比之下,肝胆胰外科手术的风险最大,推广“加速康复外科”的难度也最大,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是技术得过硬。“对患者和医院来说,这都是受益的事情。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了,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床位的利用率上升了。”
去年,浙医二院做了约4万台手术。如果住院时间缩短一半,等于可以做8万台手术。而这至少能给医院“增加”1000张床位,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患者的等待时间。目前,浙医二院肝胆胰外科这套“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已经向全国推广。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点击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浙江健康俱乐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