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年龄最小器官捐献者:来到世上仅两天却让另一名女童获得新生
2016/1/15 浙江健康俱乐部
↑ 点击上方“浙江健康俱乐部”关注我们
“以后不会全身肿到眼睛都睁不开了,妈妈也不用为了照顾我哪儿都不能去了,等我完全好了我最想去上学。”2016年1月14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双肾移植的黄静(化名)康复出院,踏上新的人生旅程。9岁的她,一个月前还是一位饱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折磨的移植等待者,而让她重获新生的是国内年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一名出生仅两天的女婴。

医生向捐献者鞠躬致敬
9岁女孩因此获得新生
2015年12月11日,一名出生仅两天的女婴因严重疾病,匆匆结束了短暂的人生路。悲痛中,其父母含泪捐献了孩子的双肾,让她的身体以另一种方式留在世上,帮助有需要的病人。随后,她的双肾被分配给了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等待移植的黄静。
来自长沙县的黄静是一位严重肾病患者,3岁时被检查出患有慢性肾炎IgA肾病,逐步进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2年前开始行腹膜透析,一直在等待接受移植。长期病痛折磨,使其生长发育严重滞后,9岁的她身高体重仅相当于六七岁儿童正常标准。
黄妈妈介绍,孩子在移植前是全身浮肿,接受治疗后基本每4个小时要做一次腹透。在长期等待移植的过程中,不仅使孩子精神和身体受到折磨,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终于等到肾源了,我很开心也很感激。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健康成长,以后有能力回报社会。”黄妈妈说。

图 | 网络
供体肾脏仅拇指大小
12月12日,湘雅二医院医生为黄静实施了肾移植术。黄静术后饮食精神状态一直很好。“供体是一位出生仅2天、体重3.5公斤的新生儿,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年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相关负责医生彭龙开介绍,该新生儿肾脏长度不到4厘米,只有拇指末节大小,由于血管细小,输尿管短小,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和失败风险。
“我们选择了分离式移植和血管缝合等手术方式,提高移植成功率并尽可能让肾脏匹配受者。”彭龙开说。新生儿肾脏在移植术后3个月内会根据人体需要继续生长,接受移植后的受者肾功能最终会完全正常。
据悉,儿童肾移植由于受者年龄小,髂血管细小,且供者多为低龄儿童,手术难度极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一直被国内外移植医生视为挑战,目前国内仅少数医院可以开展。新生儿器官捐献在国内更是屈指可数。
2015年湘雅二医院共完成肾移植手术248例,其中11例为儿童肾移植,数量居全国前三,并在国内率先提出儿童器官捐献获取及儿童肾移植的“湘雅二院标准”,同时在世界上首创性地提出利用腹主动脉远端做流出道的双肾整块移植这一新术式,成功解决了儿童肾移植术后血栓栓塞这一世界级难题,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也为更多的儿童尿毒症患者带来福音。
来源:光明日报、央广网
编辑:黑白、默


【长按图片 识别二维码关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浙江健康俱乐部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