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经学】杨学东:《贾公彦<周礼疏>研究》(西北大学2015)
2016/3/20 经学文献
点击标题下「经学文献」可快速关注

《贾公彦<周礼疏>研究》
西北大学(2015)中国古典文献学
作者:杨学东 导师:孙尚勇教授


贾公彦《周礼疏》是《周礼》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是连接汉、清两代《周礼》学的桥梁。然迄今为止,学界对贾疏全面深入的研究却显得十分薄弱,且对其评价也意见不一。有鉴于此,本文拟从文献学角度,以作者及文本考据为基础。同时,从学术史的角度探讨贾疏与前朝旧疏的继承关系,以及对后世《周礼》研究的影响,以彰显是书在《周礼》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对贾公彦生平家族与著述的考察。贾公彦虽然是隋唐之际的三礼名家,但关于他的生平传记,史家却十分吝惜笔墨,不仅记述颇简,而且生卒年不详。本文根据贾公彦之子贾玄赞的生卒年来倒推贾氏的具体活动时期,继而根据贾疏主要模仿《五经正义》体例这一特点,推知贾疏的成书背景当与后者相同。第二章,梳理了唐以前的《周礼》学。着重对汉魏及南北朝两个时期的《周礼》学进行考察,以见贾疏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学术基础。第三章,主要考察了贾疏在形式与内容上的特征。贾疏既具有前朝义疏形式与内涵上的某些共性,同时也表现出某些特性,二者共同构成了贾疏的特征。第四章,盘点了贾氏训释经、注的种种方法。其中既有继承前人的方法,也有贾氏自己的发明,从中最能见出贾氏的训诂特点。第五章,贾疏乃据北朝旧疏删订而成,但其在疏中并未说明。本文将后世所存前朝旧说一一与之对照,试图厘清贾疏保留了多少前人的经说,前朝的《周礼》学成果对贾疏的撰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六章,考察贾疏对后世《周礼》学的影响。宋、元、明时期,治经以义理为本。在难注甚至难经的时代思潮下,贾氏“疏不破注”的训释方法被舍弃。王与之、王志长所取贾疏唯在名物训诂者,阐释经义、注义而得之者,至于贾氏努力折衷诸郑注前后不一之处则基本被舍弃。作为对宋明理学的反拨,清代经学研究以实事求是为宗旨,《周礼》研究亦如是。孙诒让《周礼正义》将贾疏原原本本考证一番。贾疏是者采用;贾疏非者亦不删除,而是详加考证,予以纠谬。余论,总结了贾疏的得与失,并从经学史的角度对贾疏的价值与地位进行了概括。
中文摘要3-4
ABSTRACT4-8
绪论8-13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8-9
二、研究现状9-12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12-13
第一章 贾公彦生平家族与著述13-28
第一节 贾公彦生平与家族13-19
第二节 《周礼疏》的性质19-21
第三节 《周礼疏》版本源流21-26
本章小结26-28
第二章 唐前《周礼》学28-37
第一节 汉魏《周礼》传注学28-30
第二节 南北朝《周礼》义疏学30-35
本章小结35-37
第三章 《周礼疏》的体式与内涵特征37-60
第一节 《周礼疏》之体式37-42
第二节 《周礼疏》之内涵特征42-49
第三节 《周礼疏》训释之内容49-59
本章小结59-60
第四章 《周礼疏》训诂方法60-85
第一节 对文60-64
第二节 互文64-69
第三节 举外以包内69-72
第四节 推约之法72-74
第五节 以今况古74-78
第六节 望文为训78-84
本章小结84-85
第五章 《周礼疏》因袭旧说考85-102
第一节 因袭熊安生说85-97
第二节 因袭崔灵恩说97-101
本章小结101-102
第六章 《周礼疏》对后世《周礼》学的影响102-138
第一节 《周礼疏》对王与之《周礼订义》的影响102-111
第二节 《周礼疏》对王志长《周礼注疏删翼》的影响111-128
第三节 《周礼疏》对孙诒让《周礼正义》的影响128-137
本章小结137-138
余论138-143
一、前人对贾疏的评论138-139
二、贾疏得失略论139-141
三、《周礼疏》的经学地位141-143
参考文献143-148
攻读博±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148-149
致谢
经学文献微信平台jingxuewenxian本期编辑:小高

版权声明
文章本微信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单位(网站)所有。如有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资料并通过本微信公众平台公开致歉。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经学文献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