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品种?
2014/12/19 医药代表网
有微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从何种渠道得到好品种?今天起,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找品种的攻略,讲讲那些老师说不清,同行不愿意告诉,老板拒绝透露的「秘密」。
当今的中国医药市场,是一个依靠政策引导+产品驱动的市场,特别是产品,已经成为了企业能否在未来立足发展的根本。随便看一下业界业绩优异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靠大产品驱动发展壮大起来。
但是,并非人人都能进大公司,并非所有代理商都能接到大品种。进不了大公司做不了大品种怎么办?可以退一步,进入大品种的代理公司或许是一个次优选择,另外,一些有潜质的小公司也是值得考虑的。
问题是如何判断小公司的产品能否具有做大的潜力?这不仅仅是初出校门的大学生要关注,代理商和居间人也同样要具备这样的判断能力。
什么是大市场?
判断一个品种能否做大,先得要看这个品种所在的市场是否是大市场?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如果不是,就可淘汰很多厂家和产品,然后再在大市场里寻找可能成为大品种的潜力品种。
什么是大市场,以云端之漏见,抗肿瘤、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其他诸如糖尿病、呼吸系统、精神专科药都可以在其专业领域里做大。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说在中药领域里,活血化瘀延伸到骨科也可以做的很大,清热解毒类的品种也有较好的表现。我们来做化药和中药的分类:
化学药类的判断原则:
最优:大市场,专利、原研、首仿,以及独家产品
次优:大市场,厂家不多(5家以内),或产能尚不充分
差:大市场,普药医保(毛利低),竞争激烈
很差:中小市场,普药非医保(竞争惨烈),直接PASS.
中药类判断原则:
最优:大市场,独家,品牌影响大,基药,医保
次优:大市场,独家,品牌影响好,但原材料受限(质量,供应,价格),产能有限,价格波动较大。
很差:普药医保,多家,大产能,原材料受限
极差:没有明确的治疗范围,医院可用可不用,非医保,厂家多,直接PASS。
除了以上分类上的判断外,还得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相对于OTC渠道,医院用药更容易出大品种,这是因为OTC市场化程度高,充分竞争,患者有决策权,而医院端因为有医生的关系,利益驱动力更大。很现实的判断,无奈。
第二,相对于口服剂型,注射剂更容易出大品种,如中药注射剂。
第三,质量问题也不得不考虑,出过重大质量事故的厂家慎之又慎。新版GMP能否通过也是一个需要问题。
综上所述,判断一个品种是否值得投入精力财力,根据以下几个步骤做筛选:
1.是否是大市场?如果是,进入第2步骤,不是,pass.
2.竞争状态(化药批文数量少于5家,中成药1-2家)?如是,进入下一步骤,否,pass.
3.是否是医保(基药)?如果是,进入下一步骤,如果不是,中成药pass,化药进入下一步骤
4.是否是专利/原研/首仿
结论
能完成前两个步骤的品种都可以考虑,能走完全程的,恭喜你,你要牛了!
如何判断一个厂家是否值得投入精力财力合作/追随:
1.现有品种是否满足上述筛选条件;
2.是否有时间和风险可控的在研/申报产品符合上述筛选条件;
3.财务处理能力
票点14.53%我认为是专业和公平的,否则再低的我表示怀疑,回款时间一周之内是正常的,是否要发票冲账,可以反映其账务处理思路和框架,等等
4.服务意识和质量
可以看细节:
公司名片及产品目录制作是否专业?
公司网站能否实时更新?
索取一套完整的首营资料的反应速度和时间,等等
5.慎重考虑:(包括但不限于)
出过不大不小的质量事故
有不良口碑
老板热衷并组织灵修/成功学等课程(不是拓展训练类),喜欢并要求集体跳《感恩的心》《从头再来》之类的
6.一票否决:
出过重大质量事故
信誉和形象:口碑极坏,发生过令人不齿的恶劣事件
新版GMP难以通过,除非有金主收购代为通过
来源:医药云端信息
医药代表网交流QQ群
一 230211036 二 230212733
三 230209181 四 186582310(已满)
器械群
一 146186150(已满) 二 425094876
回复【QQ群】查阅各省、直辖市分群群号
回复【微社区】进入医药代表网微社区
关注医药代表网,掌握第一手医药资讯
【微信号】yydbwcom
↓↓↓↓↓↓点击阅读进入微社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代表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