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医药圈“七宗罪”
2014/12/29 医药代表网
争议最大:网售处方药解禁
7月份国家食药监总局结束对《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的意见征集,互联网售药规定强力松绑,引发全行业地震。“网售处方药或将2015年1月开闸”的消息,在网上传播开来。
反对一方认为,网上售药准入门槛、经营范围简单地放开,将严重威胁百姓用药安全,导致假劣药品泛滥。而且网售药品配送过程的运输条件堪忧,也有可能危及药品质量。反对人士还担心淘宝、京东等巨头除了做第三方平台外,还被政府允许买药,既做“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赞同者认为,放开网上售药是大趋势,对于实体药店来说,是一次市场洗牌的新机会。此外,网售药品具有价格优势,有利于推动医药分开,也是网售处方药被看好的重要原因。
流传最广: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
安徽省卫计委8月份公布“53种不需输液的疾病清单”,随后,一个名为《53种不需要输液疾病清单》的帖子被网友疯狂转发,朋友群、QQ空间、微博等社交网站随处可见。帖子列举了在门、急诊不需要静脉输液的53种常见病、多发病,堪称国内首份官方不输液清单。
不少医学专家为“清单”点赞,他们认为清单所列疾病均由病毒引起,无需使用抗生素。清单的广泛流传,可以帮助普通百姓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抗菌药物滥用。不过也有医生提醒,是否输液、是否使用抗生素不能太过固化,人的个体性差异很大,最终还是根据临床指征判断。“53种不需输液的疾病清单”的热传,标志着全民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视。
期待最盛:经典廉价药能否回归
塔糖、氯霉素滴眼液、土霉素片、四环素、三黄片……这些既便宜又实惠的“经典老药”,如今被各种价格偏高的新药品替代,几乎绝迹。今年有多地媒体报道,经典廉价药品市场难寻,药店不愿卖,医生不愿开,配送公司不愿送,老百姓想用却用不上。
国家卫计委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实行分类采购管理,强化采购供应综合监管,开展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监测与评估,以确保常用低价药品的保障。
此外,各地方也积极探索经典廉价药消失的应对策略。例如北京地区实施低价药“开绿灯”政策,即对低价药、短缺药直接挂网,不再以价格高低作为中标依据。对低价药采取此类政策倾斜的,还有上海、广东、湖南、山东、河南等地。
效果好、便宜又安全的经典药品,何时能够再次“重出江湖”,成为2014年健康领域最令人期待的事件之一。
最奇葩疗法:尿疗
一提到尿,很多觉得它很脏,要是说喝尿,肯定会觉得恶心。就在今年,一种“重口味”疗法——“尿疗”红遍了网络内外。一些人坚信“尿疗”能治病,他们认为喝尿能治疗骨折、口腔溃疡、便秘、外伤等,甚至帮割过肺的肺癌患者长出新肺。这些“神奇”的功能虽遭到众多医学专家反对,但尿疗支持者却坚持己见,他们称“医生没喝过尿,没有发言权”。
有媒体报道,柳州有人喝尿治病导致误诊,重庆有人喝尿喝出尿毒症。这些反对的声音,被尿疗支持者认为是“强烈的刺激”。
中医专家认为,确有记载尿可入药,但应是没有用过辅食的婴儿“童子尿”,靠盲目喝尿保健,不符合中医理论。西医表示,尿液是肾脏代谢的产物,患病的人尿液中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喝尿治病”实在令人不解。
尽管主流医学界认为“尿疗”荒诞无稽,也有人站在中立的角度表示,对“尿疗”要有相对开明的态度,不要迷信也无需全盘否定:在科学论证基础上,至少让人们明白,哪些人不适合尿疗。
最励志患者:“奇迹宝宝”
今年3月18日,一对来自厦门的夫妻发生车祸,二人当场死亡。幸运的是,车祸过程中母亲腹中的宝宝降生,且奇迹般存活。男婴被取名为小平安,网友们根据他的励志事迹,呼为“奇迹宝宝”。事故后的小平安获多方救助,10月底,经过多时治疗的他在家人陪伴下出院。
“奇迹宝宝”用他顽强的生命力征服了网友,6月,厦门海沧一些青年志愿者创作了《奇迹宝宝》的电影剧本,拟拍摄以“奇迹宝宝”为题材的院线电影。据悉,电影《奇迹宝宝》将由方文山编剧、侯孝贤监制,吸引了田蒙、丁一、舒耀宣、梁子明等两岸电影人倾情加入。
最忙碌科室:妇产科
对于医生来说,似乎没有最忙的科室,不论什么科的医生,每天的工作节奏都十分紧张。不过,在2014这个特殊的年份里,妇产科的医生似乎格外忙:很多准妈准爸认为羊年生娃“不吉利”,宁愿抢在今年扎堆生个“马宝宝”,忙坏了妇产科的医生和护士们。
2014年下半年,贵州贵阳、山西太原、辽宁沈阳等地曝出出生证告急的情况,与出生证紧缺相伴的,是各大妇产医院、综合医院妇产科爆棚、建档名额爆满,不少城市的妇产科出现“一床难求”。北京一家专科妇产医院医生坦言,医生连续加班30个小时的时候越来越多,往往是夜班连着白班,下了班脑子都是混沌的。不论是从门诊大厅的饱和度来说,还是医生们的工作强度来说,都已经到达峰值,
最危险疾病:埃博拉
2014年埃博拉出血热“史无前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2月24日公布的消息,本次疫情已导致19497人疑似或确诊感染,7588人丧生。中国医疗专家多次赶赴疫区,对非洲多国进行救助。
埃博拉病毒通常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等途径传播,研究显示,还有可能通过空气传播,感染潜伏期从2天到21天不等。患者的最初症状是突然发烧、头痛,随后是呕吐、腹泻和肾功能障碍,最后是体内外大出血,死亡。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综合致死率约80%,目前尚无有效预防和治疗办法。
来源:医药人才互推平台
医药代表网交流QQ群
一 230211036 二 230212733
三 230209181 四 186582310(已满)
器械群
一 146186150(已满) 二 425094876
回复【QQ群】查阅各省、直辖市分群群号
回复【微社区】进入医药代表网微社区
关注医药代表网,掌握第一手医药资讯
【微信号】yydbwcom
↓↓↓↓↓↓点击阅读进入微社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代表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