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R--在裁员风暴中果断转型
2015/3/23 医药代表网

个人微信号:搜索95577894或“MR-here”(请备注公司名或自由人哦)
源:医药经济报
中国几乎每一家医药企业都直接或间接地雇佣医药代表向医院、药店推广产品,医药代表们不仅关系到1.3万亿元的中国药品消费,光他们的直接收入每年就是上千亿元的经济规模(以人均年收入10万元计,其实只多不少)。但长期以来,医药代表们的形象总是偏灰暗,名字总跟药价虚高、回扣盛行联系在一起,甚至不受医院欢迎,倒是经常成为医药行业整顿的打击对象。这些现象跟缺少标准的职业定义和规范的行业管理有关,一个长期的临时工很难要求上进不是吗?
政府再三强调降低虚高药价来补偿医疗价格后,浙江、湖南为首的省级药品招标力度之大、态势之强,都提示药企要做好药价大幅下降的准备,包括曾经很硬气的原研、独家和首仿产品,药价下降带来的利润下滑,不可能不影响占营销成本大头的医药代表团队。
加上2年前就开始的反商业贿赂整顿,医药代表作为一线执行者,平衡合规与业绩也日益困难。这还没完,潜在的也许最致命的是,医药代表对医药营销的作用在下降,互联网让医生很容易得到公正学术的信息,面对面拜访的意义已经不大,医生收入的提升也降低了部分药品营销手段的吸引力。不仅是在中国,欧美很多国家的医生和医院都不愿意接待医药代表,就因为代表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已经变成鸡肋。
药企感觉维护庞大队伍日渐吃力,但又不敢大幅压缩医药代表。毕竟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取代面对面的销售,绝大多数公司就在迷茫中维持原状,最多做点小修小补。在指标、合规、降价、医院禁入中备受煎熬的医药代表更加困惑:未来还会像前10年一样丰富多彩,付出就有回报吗?
医药代表的机会是由企业发展速度及其在企业的价值所决定,新药研发困难、老药加速降价和医保压力都决定行业快速增长的时代正在逝去,药代对药企的价值又受到互联网与合规的冲击,从营销决定性力量下降为重要力量之一。但是药品使用特性和中国医疗体制特点又决定了医药代表不会退出舞台,有远见的药企和药代抓住转型契机同样可以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
未来,医药行业的营销方向是多渠道立体推广,药代的实地拜访和线下会议将与互联网营销和客户管理工具(CRM)整合,实时全面营销并监测调整营销活动。医药代表只会是营销体系中重要的一环,配合医学、市场、政府事务团队的工作,侧重于医院进药、会议活动组织、医院库存管理、商业配送、样品发放和竞争情报收集等步骤,而不是独自承担所有销售的结果。
医药行业的问题很多体现在医药代表身上,但根子在于医药体制和医药企业管理者。中国的100万医药代表,其实多数只是业务员加服务生,真正符合医药代表标准的相当少。危机之中搏生存,也许最近一段时间整个药圈的低迷状态,会成为帮助医药代表转型、回归职业本质的一个机会。
求职专栏!个人简历填写,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代表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