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国人的大礼!尹红章被查
2015/5/3 医药代表网

     点击「医药代表网」,快速关注我哦!

     个人微信号:搜索95577894或“MR-here”(请备注公司名或自由人哦)

     源:新浪博客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下称“CDE”)副主任尹红章近日被带走调查。

     大家一定会感到奇怪,尹红章最多也就一司局级干部,他的“落马”真的有这么大的意义?

     早在2014年,他就曾被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实名举报,称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涉嫌渎职”。“将河南依生(注:企业简称)已获得审评中心认可的药品违法退回”;“使本应进入临床试验的创新药品再次没能通过审评”。举报书提及,药品审评时间长达2053天,严重超出了法律90天的规定。而通过网上的一个段子,即可窥见CDE腐败已到了何种程度:“对于CDE来说,2015年的审评目标就是搞定2014年那些原定于2013年完成的安排,不为别的,只为兑现CDE2012年时要完成的2011年审评计划的诺言。”

     这样的审评速度,无非是故意设置“门槛”,制造权力寻租的空间。真如马文芳所言,审批权过于集中,成为国家食药总局部分领导的敛财工具。

     而由尹红章负责的这个部门,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负责对申请注册的药品进行技术审评,组织开展相关的综合评审工作”,而正是这个审评工作,让他们成为制造“一药多名”的操盘手,成为制造“畸高”药价的罪魁祸首。

     一组对比数据直接反映出中国“新药”审评中的荒诞不经,这背后当然是部门利益、个人利益驱使。2005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共批准81个新药上市,而同期我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达1113个,新药申请更是超过万件,达10386件之多。此中差距令人迷惑。2014年新批生产批文共478件,虽较9年前大幅度下降,但这478件批文,批准的也无非是换个名称、换个剂量甚至换个包装的“冒牌新药”。

     正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药多名”制度,加上腐败的物价部门,导致发改委自1997年以来的30多次“降价”行动成为泡影。甚至每一次降价,都成了新一轮药价暴涨的“铺垫”。市场药价过高、老百姓反应强烈——发改委发文降价、安抚百姓——零售商停止销售降价药——药企换个名称或剂量申请“新药”——药监局批准改头换面的“新药”——“新药”以数倍于降价前的价格上市——发改委再启动降价手段……如此循环,药价也呈螺旋式上升。

     而自郑筱萸之后,制造“畸高”药价的部分推手已锒铛入狱。尤其是2014年,仅被谐称为“天下第一司”的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就有5名司级官员被查,包括前任司长曹长庆、在任司长刘振秋、副司长周望军、副司长李才华、副巡视员郭剑英,而这5人的共同权力就是曾主管药品指导价的制定。

     正因为国家发改委价格司领导的“集体沦陷”,发改委已公开声称准备放开药价审批。而正是“放开药价审批”信息的作用,今年部分地区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药价已有大幅度的下降,部分价格“畸高”的药品中标,已经遭到全社会的讨伐,预计部分涉事官员将因此失去人身自由。

     尹红章被查,仅仅是拉开食药监系统反腐的大幕,预计随后也一定会如发改委价格司,有一批硕鼠将被关进“笼子”里。

     笔者曾乐观地预测,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尽快放弃药品指导价的核定权,中国的药价或整体下降一半以上。如果国家食药监总局强制推行“一药一名”,让同类药品价格具有直观的可比性,中国的药价整体又要降低一半以上。一旦药价回归正常,医生失去开“大处方”的动力,患者的治疗费用中,药品的比重将会大大降低。

     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填写“掌上药交会”报名登记表,参与活动!↓↓↓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医药代表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